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年开始,电商直播迎来爆发,年,更是被称为“直播带货元年”,仅一季度国内电商直播就超过万场,多位县长市长走进直播间为本地产品代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产品。二季度,受疫情影响,农产品的直播带货更是如火如荼,农货“上行”成为热词。如何经由直播实现农货的高效流通,是个需要探索的重点问题。
与直播火爆形成反差的,则是农产品上半年过山车般的价格走势与频频传出的农货滞销新闻。甚至可以说,恰恰是市场的焦灼在“倒逼”农户与合作社们涌入直播间找出路。那么,直播带货真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最优解”吗?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可以在这个途径中得到实现和保护吗?诸多个体农户、合作社有能力搭上这趟车吗?
两会期间,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包括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咨询专家青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天军,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蔡海龙。三位知名三农学者针对今年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新情况、新特点,进行了集中研判与“会诊”。
新京报乡村频道曾为莱西遭遇雹灾的甜瓜直播带货。视频截图
一次“久违”的供不应求
四个月前,在北京过春节的傅荟突然对蔬菜价格有了一个特别直观的认识,“菜可有点儿贵”。这不是傅荟在北京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对于每个农历新年期间菜价的周期上涨,傅荟心理上早有准备,但今年大年初四,出门到楼下的社区超市采购了一圈儿,傅荟觉得,自己“准备得还不够”。
“芹菜价格翻倍,白萝卜每斤四五块钱,一棵大白菜的价格够我下小馆子吃个便餐。”傅荟考虑到了疫情对菜价的影响,但也仍然有些将信将疑,“平常不起眼的蔬菜,真能涨这么多?”
春节期间,北京丰台一社区超市菜价。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但在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做蔬菜生意的菜商们可没觉得这钱好挣,甚至有商户说自己几乎没挣钱。“疫情防控需要,很多村封堵了道路,菜根本运不出来,人更难流动。产地雇工成本、运输成本都在上涨。”有菜商告诉新京报记者,在当时的芹菜采收地山东禹城,工人日薪高达元,“还是雇不到人,长工也待不住,一天内换过五个工人,指望附近村庄的劳动力?人压根出不来。”
王怀宇是河北玉田一家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的家乡玉田,供给着北京冬季家家都离不开的大白菜。疫情初期,在河北玉田,10人以上的集会,需要报备,这也就限制了合作社的用工人数,加之工人们不愿出门,这个阶段的用工费用,是农忙时的2到3倍。
这个阶段,封锁的村庄对于农户和菜商来说,未必称得上是座“围城”,但对于农产品来说,农资难进,农产品难出,确实像一座“围城”。产出包括时令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村庄,没有了收购农产品的菜商,当地的收购批发市场大门紧闭,采收期的农产品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上市的渠道,而那些少数流通到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则开始了“独自走高”。
据全国农业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服务平台信息显示,在1月底农历新年期间,平台所列出的10种大宗蔬菜的价格走势均出现短暂的上涨。
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蔡海龙,在分析疫情对于农产品消费的影响时,将市场表现分为两个阶段。他指出,城市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疫情带来的初期影响。蔡海龙提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响应期间,包括封锁一定区域,限制人员、车辆流动等措施,都无可避免地会对农业产业链造成冲击。“因此,尽管春节期间,城市对于农产品的储备很充分,但由于供应链出现断裂,短时间内没有满足供给需求,这才导致了蔬菜价格在这个阶段上涨。”
可以说,一季度出现的蔬菜供不应求与价格上涨,让城里人见识了供应链与物流在蔬菜市场的地位,这也是市场上“久违”的一次全面供不应求。然而,很快,另一种市场现象就出现了,那是一种农户们更常经历的状态——滞销。
疫情下的大面积滞销
二月末的一天,在河北廊坊香河县,合作社负责人孙建军将拖拉机开进种植着香菜的大棚,任凭拖拉机车轮从已经成熟的香菜头顶碾过,在当天,孙建军以这样的方式“销毁”了自己种植的几十亩蔬菜,一季度的劳动成果“归零”。谈及原因,孙建军说,自己与上游知名餐饮企业合作5年,第一季度,餐饮企业遭遇疫情带来的重创,持续停业,导致自己所种植的蔬菜滞销,“送给附近村民,人家也种的是这个,往远了送,还需承担人工、交通费用。总之不能等了,不能因为这一季的菜,而打乱全年生产的节奏。”
蔬菜价格的上涨趋势并未持续太久。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各个地方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城市供给问题解决后,在蔡海龙眼里,疫情影响下的农产品市场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
茶农在进行直播。视频截图
三月,在大佛龙井的主产区浙江新昌,这一季的明前茶已经开采。茶农李立峰盼望利用短视频平台直播,为自己打开销路。在自己的短视频作品中,李立峰直言“很想念中间商赚差价的日子”。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他所在的茶区,每年都会有很多中间商过来收购春茶,“但这一季因为疫情,收茶的中间商少了,几乎没有竞争,收购价立刻低了,销路也不似从前。”
四月底,大蒜价格连跌4周。在我国大蒜主要产区之一的河南杞县,阳堌镇蒜农朱立群家的大蒜刚到收获期,就开始为卖蒜发愁。“6毛5一斤,这一季算是白干。”邵世奎是杞县一家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除了收购,合作社也有出口业务。他谈及今年出口订单不多,而依照杞县今年的大蒜产量,当地的市场很难消化掉。
今年第二季度,大蒜格持续下降。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在蔡海龙的分析中,部分地区农产品出现滞销,是农产品市场受疫情影响进入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实际上,区域性的农产品滞销,绝非只在疫情影响下出现,“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这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并不少见。”
农产品消费端仍在恢复阶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实验学院院长、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天军谈到,一般谈及农产品滞销,从供需关系角度看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整个市场供大于求;第二种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刘天军指出,今年很多区域的农产品销售问题,一类是因新冠疫情导致,另一类本身就存在一定滞销问题,因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需求下滑等原因,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滞销程度。
针对今年的滞销,刘天军和蔡海龙同时提到了消费端对农产品销售情况的影响更大。蔡海龙谈到,消费端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城市餐饮消费能力没有复苏,人们外出消费的欲望不足。其二是包括企业、学校、工地在内的集团消费需求没有跟上来。“不要小看集团消费,他们的需求量往往很大,但在今年,这类大宗消费春节假期后迟迟没有恢复。”
第三点,蔡海龙谈到全球疫情情况下,出口受阻也为农产品滞销“火上浇油”,“国外在疫情暴发期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蔬菜水果作为我们出口的强项产品,今年的出口需求受到了抑制。”
直播带货能成为农产品新销售渠道吗?
在农产品出现滞销的同时,各地也在年第一季度,迎来了直播带货的风口。据商务部今年4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全国电商直播超过万场,其中涉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8亿元,增长了31%。
高校学者并不吝惜夸赞线上直播对于销售农产品的帮助。刘天军把直播带货看作“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他谈到,线上直播迎合了疫情期间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更在精准扶贫的收官之年,提供了一个渠道让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