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河南,各类传染病繁多,其中“虎烈刺”(霍乱)的危害尤其令人恐惧,得了这个病的人上吐下泻,即便不死也得没半条命。如据《河南防疫实录》载,年上海、福建、山东、河北、东北三省等地相继发现霍乱,河南遂被侵袭,转瞬间蔓延两河半壁,全省“虎烈刺”大流行传播四十七县,染病达人,死亡人。
其中,9月上旬至11月,杞县全县霍乱大流行60余天,发病例,死亡人,日均发病人,死人,个别村庄竟至死者无人埋葬;沁阳县城南梁寺村王如意,因外出做生意坐火车受染,带回本县境内,引起全县流行,当时沁阳各机关向河南督军署呼救函电称:“县之东南各村,陡生“虎烈刺”时疫,近复漫延全境,势极猖撅,计因疫病段者,月余以来,约有两万人谱,棺亲售尽、抛尸遍野,见者惨目,闻者酸鼻,水深火烈,莫是为甚”。疫后统计,流行从8月8日开始至10月15日止,历时68天,共发病人,死亡人,病死率为46.64,平均每日发病人,死亡人。
民国十七年冬,光山县天花大流行,漏人不漏户,死亡不漏村庄,患者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不满周岁;民国十八年至民国二十一年霍乱在浙川县流行,出现“购药店前身先死,送葬未归又命亡”的惨象,死亡逾万人;民国二十二年(年)一月《河南民政月刊》第一期摘录“苍蝇之为害,甚于猛虎,人尽知之,其实较强盗土匪为尤烈,去年仅霍乱一症,在河南约杀人三十二万…”;民国27年安阳县霍乱流行,全县共发病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病死1.75万人,病死率高达70%。
与霍乱经常伴随的共生的还有恐怖的谣言。民国十三年,信阳城北龙井镇发生霍乱,商贩回避,死亡数百人,镇民逃亡一空;民国十八年夏,霍乱大流行,临颖县患病人数达17万多,仅王岗乡善庄滕村,8天就死去69口,岗张村死亡多人,人死后无人敢埋;年,南京爆发拾魂巫术恐慌,社会上流行者“人来叫我魂,自叫自承当,叫人叫不着,自己顶石坟’,“石叫石和尚,自叫自承当。
急早回家转,免去顶坟顶”、“你造中山陵,与我何相干,一叫魂不去,再叫自承当”等不负责任的谣言,致使社会恐慌,人人自危;民国十一年秋冬,孟津县大疫流行,患者亲友不敢登门探视;《重修信阳县志》记载:“民国七年戊午九月,瘟疫流行,病者十之八九,死者十之二三,凡孕妇皆流产,无幸免者,以致硷者无仆人,购棺葬者无处雇工,往往用薄帘收硷,人人自危,情况至惨”。民国二十七年,临汝县霍乱流行,死亡甚多,灭门绝户者屡闻不鲜,群众惊恐万状。
参考资料
临颖县志编纂委员会:《临颖县志》《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