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一书生守一城为唐朝续命150年

天宝十四年(年)12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河北诸镇望风而降,很快洛阳、长安相继失陷。唐玄宗仓皇逃入四川,太子北遁灵武。唐王朝危在旦夕。

安史叛军把大唐江山搅得天翻地覆,据《旧唐书》的数据,全国人口由原来的多万,锐减至多万,三分之一的人因此丧生,唐朝可谓是元气大伤。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已经灭亡了,对唐玄宗之后的皇帝几乎没什么印象。

而事实却是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又延续了多年。除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唐朝更应该感谢的是另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巡。

雍丘之战初显威名

张巡并不是什么大将军,而是一个标准的书生,从来没有打过仗,只是做一些文职工作,安禄山起兵时,他是真源县的县令。真源县位于雍丘(今河南杞县)附近。

当时安禄山的叛军在扫平河北后,挥师南下,攻克洛阳,直逼潼关。同时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4万进攻雍丘。

张巡一看大事不妙,赶快招募人先行占领雍丘,做好防备。城内的将士们听闻敌军有4万多人,心中有些恐惧。

张巡鼓舞大家道:“贼兵虽然精锐,但有轻视我等之心。我等出其不意攻击他们,必能将他们打败。贼军的嚣张气焰被打灭掉,雍丘城可以守住。”

果然,令狐潮率兵攻城时,张巡做好一切部署,身先士卒,给予叛军迎头痛击,顺利打退敌军。

在接下来60多天里,张巡率领雍丘将士戴甲而食,裹伤复战。打退叛军多次进攻,杀伤叛军大半,才迫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张巡乘胜追击,俘虏胡兵两千人,军声大振。

令狐潮重整军马第二次次围攻雍丘。有了上一次的教训,令狐潮改变策略,企图劝降张巡等人。

他把长安陷落,唐玄宗逃往蜀地的消息告知城内众人,试图再次劝降张巡。城内有六名大将分析形势,劝说张巡投降。张巡表面上答应了他们。

第二日,张巡在堂上设天子画像,率众将士参拜,以忠信大义激励众人。众人闻言无不落泪。随后,张巡命人将准备投降的六将捆绑起来,斩首示众。

劝降不成,令狐潮只能再次发兵进攻,谁料,张巡部署严密,叛军竟得不到一点好处,除了守城之外,张巡还善于捕捉战机,经常出其不意地出城进攻叛军,取得大胜。因此叛军与守军陷入了僵持状态。

异常惨烈的睢阳保卫战

年1月,安庆绪弑父为帝,为经略中原,以图江淮繁庶之地,派大将尹子奇带兵十三万杀奔睢阳(今河南商丘)而来。

睢阳太守许远急忙向张巡求救。睢阳是江淮地区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睢阳一旦失守,叛军将长驱直入江淮地区,大唐赋税重地江南也将受到涂炭,后果不堪设想。

张巡审时度势,主动放弃雍丘,率三千将士和三百匹战马,转战宁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县),并在此地与睢阳太守许远部将南霁云合兵,大破叛军杨朝宗所部,杀叛将二十员,斩首万余级。

因战功显赫,唐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此战之后,便率军与太守许远等人合兵余人固守睢阳。很快,尹子奇的13万大军,兵临睢阳城下。

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接战二十余次,城池固守无恙。张巡率部攻击叛军,缴获大量车马牛羊。他看见叛军在城外收麦充军粮,便令部下集合擂鼓。叛军如临大敌,放下镰刀准备迎战。

反复多次后,张巡见叛军放松警惕,令大军冲出直捣贼营,“斩将拔棋”。尹子琦毫无防备,损兵折将。

张巡奇计频出,坚守城池,和叛军激战了16天,俘获敌将60多人,歼灭多人,主将尹子奇的眼睛也被射瞎了一只,不得不退兵。

两个月后,尹子奇再来攻城,战斗异常惨烈,城里的守军越打越少,到后来只剩下多人。但仍难以攻下。

尹子奇决定改变策略,首先,叛军把睢阳周围城池攻下,切断睢阳后方供给,然后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准备长期围困睢阳,以把城内守军活活饿死。

很快,睢阳城中断了粮食,士兵们连树皮、茶叶和纸张、鼠雀,连弓箭铠甲上的皮子以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后,张巡做了一个万般无奈的举动。

把自己的小妾当着三军的面杀了,以飨军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太守许远也把自己家的僮仆拉出来杀了,给军队吃。

区区一个小妾,几个僮仆岂能填饱一千多士兵饥肠辘辘的肚子。

最后,终于更惨烈的来了。

城中小孩……

老弱……

妇女……

就在这种绝境之下,张巡派南霁云率精锐骑兵三十人突围至临淮,找新任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借兵增援睢阳。然而,贺兰进明竟然嫉妒张巡声威,不肯答应出兵。

离睢阳较近的谯郡、彭城、临淮等郡县统帅都或畏敌如虎或嫉妒张巡声威,拥兵不救。

已经走投无路的张巡万念俱灰,此时,守城将领建议弃城东逃。张巡以大局为重,告诫部下:“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部下被说服,决心誓与睢阳共存亡。

年11月24日,叛军攻破睢阳,冲入城内烧杀抢掠,洪水般直扑主帅大营。守城官兵早已失去抵抗力,或束手就擒,或惨遭屠戮,睢阳城瞬间变成人间地狱。

张巡声泪俱下跪别唐肃宗:“孤城防卫之计已穷尽,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也一定变成鬼来杀贼。”

被叛军俘虏之后,宁死不屈的张巡与南霁云、许远、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令人惋惜的是,睢阳城破仅三日,唐朝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赶到,击败叛军,重新夺回睢阳。解气的是,张镐杖杀了逗留不进的谯郡太守闾丘晓。

张巡守睢阳的意义十分重大

就在睢阳陷落的前一个月,朝廷的军队成功收复长安,胜利的天平已向大唐倾斜。这其中,江淮、江南地区源源不断的税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张巡的智慧,若为个人的生死,他在睢阳刚断粮的时候,就可以放弃睢阳,率领众将士突围出去,搬到援兵再回来救睢阳,也无可厚非。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首先,以叛军的做派,睢阳屠城在所难免,自己走了城中几万百姓怎么办。

最关键是,睢阳不守,江淮不保,千万江淮无辜的百姓将遭战火屠戮,朝廷也将会失去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如何还能平定战乱,重建秩序。

所以张巡不能走,也不愿走。他考虑的是整个国家的安危祸福,而不是个人的生死荣辱。

也正是张巡坚守,成功拖住叛军,为官军收取两京赢得时间,为唐朝保住赋税之地,成功续命年。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中感叹: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朝廷感念张巡,唐肃宗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并授其子官职;唐代宗评定“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之人,张巡被定为第一等;唐宣宗命挂张巡像于凌烟阁。

关于张巡吃人的争议

张巡死后,嫉妒张巡功绩的人开始诟病张巡命令将士“吃人”的残忍行为,生生造出一个“张巡杀尽城内三万人”以饱餐的超大谣言。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最后唐廷官方下了定论:张巡以人肉为军粮,虽在道义上有亏,但其目的在于固守睢阳。睢阳“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这个功大于过的结论“令天下无异言。”

的确,张巡等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吃了人,史学家都是承认的,而且吃人的确不对。但睢阳城几万民众,绝大多数的都是在困饿交集中死去的,并不是真的就活生生的吃了,这和古代任何一场大灾荒或长久围城战中,民众的死法一般无二。

甚至直到20世纪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时也是如此:三年围城战一共造成万民众死于饥饿和炮火,后期一样出现了人相食惨剧,这还是在远比古代发达的现代生产力的维持下。

况且,真正的“吃人”恶魔是安史叛军,根据历史记载,安史叛军行径残暴,其所经之处,必将城内百姓衣物财产搜刮一空,强迫精壮男子,强迫精壮男子为苦力,妇女皆被奸淫,老弱病幼直接杀死,挑在刀槊之上为取乐。繁华的中原直接变成荒无人烟的无人区。

张巡、许远、南霁云等英雄不仅仅是为了唐朝的统治者去殉死,更是为了守护大多数人的家园不被侵害,在胡骑铁蹄,叛军刀锋下,竭尽全力捍卫身后千万百姓安宁生活,在万般绝望中,为天下守护昌隆的文明而英勇牺牲。

令人惋惜的是,张巡在今天的时代相较以往更加具有争议性,因为生活在太平盛世,没感受过战争、屠杀、饥饿的现代人对“吃人”无法接受,进而否定张巡,甚至称之为“吃人的恶魔”。

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所以,希望此文能够为英雄正名。无论如何,不求有多感谢英雄,多崇敬英雄,只求对他们有些许的宽容,多些公正的评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53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