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氏和吕氏在宋王朝是一大显族,其中韩氏又分成了桐木韩氏和相州韩氏,通过韩氏家族来透视宋代士大夫群像。
桐木韩氏:一个平民家族的崛起
北宋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纲要,与其配套的制度就是科举制,科举制在宋代有了较快的发展,也更加公平。
桐木韩氏家族就通过科举制实现了从平民阶层到士族阶层的跃进。
通过辛弃疾赠一首祝寿诗与韩元吉,我知道了桐木韩氏。
韩元吉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出自《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这首诗不同凡响,都是稼轩对收复中原的满满期待。
祝寿的对象是韩元吉,韩元吉是桐木韩氏的第六代,桐木韩氏的第一代人是韩亿。
“韩子华(即韩亿子韩绛)兄弟皆为宰相,门有梧桐,京师人以‘桐木世家’呼之,以别魏公(韩琦)也。”这就是桐木韩氏的由来,就像稼轩所说的一样,在桐木的荫蔽下,会感到阴凉。
“忠宪公益贵,遂占第太庙之通衢(qu二声)而门族之盛,为天下冠。在朝廷评其德;在士大夫语其学;在公师之后论其后,咸多韩氏。”桐木韩氏在政治,学坛上显赫一时,到了南宋依然可以昭显于世。
韩亿出身贫寒,但是他凭借着勤奋好学好自己的才学在公元年中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时学书无纸,庄门前有大石。就其上学字,晚即涂法,遇烈日及小雨张伞自蔽,率以为常。”
后世显贵,同时也伴随着家族里籍变迁。
第一次迁居,从河北真定到开封雍丘(河南杞县)
韩亿是河北真定人,《韩承议墓志铭》中记载“其先盖真定人,自忠宪居京师,遂诸籍。”
雍丘韩亿曾经随着父亲韩保枢游历京师,后来在开封雍丘落下脚步。有部分文献记载“亿,雍丘人也。”雍丘在当时也是王畿之地,经济也是相当繁华,学者普遍认为,在游历至父亲逝世的这一段时间,韩亿一家就居住在京师。京师说的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并不是一个确切的位置,雍丘就是在京师范围内。
第二次迁居,从雍丘到颍昌
韩亿一家在雍丘居住时就计划了下一次的迁居,他们准备前往颍昌的长社(河南许昌市),在长社已经准备了府第。因为韩亿想将颍昌作为长期的生活地,就将父亲葬在了长社。此后,颍昌就成为了韩氏家族的郡望之地,一代一代桐木韩氏家族的人都在这里生活以及开始他们的仕途生涯。
颍昌府
第三次迁居,从颍昌向南迁
北宋的边患愈加严重,金人南下侵吞中原大部分土地,韩氏家族也被迫南迁。一部分就来到了信州(今江西上饶),另一部分来到了福建的建安(今建瓯),散落而居。
这就是“桐木韩氏”的迁居史。
信州上饶相州韩氏:一段寻根历程
相州(今河南安阳市)韩氏的代表人物是韩琦,韩琦为相十年,辅佐三朝。在防御西夏和“庆历新政”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他作为相州韩氏的一员,也为韩氏家族寻根做出了突出贡献。
韩琦对自己的宗脉并不是了然于胸,直到韩可的出现,才开始有了一定的线索。
相州天圣年间,韩琦之兄在曹利用的举荐下,担任群牧判官。在河北为官的时间里,韩琚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来自博野县的韩可,两人来聊起了宗族,韩可认为韩氏的源头就在博野县。但是并不相信韩可所说,也就没有太在意。
韩琦在韩琚去世八年后,韩琦担任定州的知州,韩可之子韩弁前来人认宗亲,韩琦才开始调查宗族血脉。但是韩弁对自己的宗亲也是一无所知。
嘉佑三年,也就是公元年,韩琦曾经的手下刘觐担任永宁军通判,管辖范围就有博野,韩琦通过他的关系查到了祖坟所在地。根据刘觐所述,韩弁曾经来到过这里修缮墓地,从墓中得到了两篇墓志铭,墓志铭记述了韩氏三代的事迹。
韩琦剧照等到嘉佑八年,为了探究祖坟的真伪,韩琦派儿子韩忠彦前去一探究竟。韩忠彦来到蠡吾果然看见了墓志铭,但是墓志铭中并没有记载远祖韩乂(yi四声)宾,只记载了韩乂宾的两位弟弟。
这一条线算是断了,但是也有一定的收获。
远祖无法探究,但是韩琦找到了四代祖韩昌辞的墓志铭,韩昌辞是韩琦的高祖。“知曾祖令公于晋天福中葬府君于赵州赞皇县太平乡之北马村。”
逝世十八年后,韩琦找到了四代祖,韩琦追寻血脉也有十多年了。
韩氏祠堂远祖在博野,高祖在赵州赞皇县。唐末因为安史之乱,韩氏宗族被迫来到了相州,最后在相州定居。
宋代士大夫与现在
“相州韩氏”与“桐木韩氏”的不同之处,就是“相州韩氏”自祖宗开始就是一个望族,“自唐以来,家世衣冠,著名河朔。”相同的一点就是,韩氏家族都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集体样貌,还有一点流传千古的社会共识。
第一,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十分注重“德”的培养有践行。韩氏家族也是这样,韩亿做了二十年的地方官,每到一处,百姓无一不称赞韩亿的品行。
第二,积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宋代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宋代的官僚体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诠释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三,个人内心的营造。宋代士大夫群体都会广泛的集游,结交不同的朋友,就比如韩元吉的朋友圈中有各式各样的人。或者是终日寄情于山水,与大自然对话,再来反思自己的内心,就比如苏轼的《赤壁赋》。
《赤壁赋》反应在现在就是两点,一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共识,无论是目不识丁的老妇,还是博学多识的人,纵使他们的人生观有多大差异,其中都有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看法。
二是,光宗耀祖。韩琦在宋朝的声望日益剧增,他就意识到自己要找寻宗脉。这个和我们的生活太贴近了,中国人的宗族情谊几千年都不会变,哪怕不断的迁居,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读书改变命运就是这么两个家族,在宋代都有自己的印记,“桐木韩氏”的迁居和“相州韩氏”追寻宗脉的疑云重重,都留给后世的我们去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周静《德业风流,师表一世——论宋代韩亿家族》
杨恒平《宋代桐木韩氏家族世系考述》
游彪《家族史的建构:宋朝士人阶层追寻的精神家园——以相州韩琦家族为例》
王曾瑜《宋代韩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