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取自李白的《梁甫吟》,旋蓬一词意指随风旋转的蓬草,酒徒指挥楚汉如旋蓬,各个方向,忙得团团乱,却不显得慌乱,那是何等的潇洒和轻而易举。毛泽东后来又给加上了四句:“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这四句讲的是高阳酒徒是怎么死的,而李白的诗则是讲高阳酒徒是怎么狂的,同时也是高阳酒徒一生的功绩。而这个高阳酒徒就是郦食其。
郦食其(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字食其,陈留郡雍丘县高阳乡(今河南省杞县高阳镇)人。通过李白的诗,我们可以看出来,郦食其是一个非常狂的人,那这个郦食其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故事来看出来,这是一个天生傲骨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狂的人。
郦食其这个人被称为酒徒,那就说明这个人爱喝酒,从小就喜欢喝酒,他发迹的时候的已经岁数很大了。
司马迁·《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原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这就是郦食其的自荐,他看好了刘邦,可是又不好意思自己去,就找了一个熟人,让他给引荐。虽然当时的刘邦并不喜欢儒生,但是郦食其却有信心让刘邦相信自己。
后来刘邦召见郦食其,不过郦食其去的时候刘邦正在让美女给他洗脚,听见手下说是一个儒生求见,刘邦非常生气地说“告诉他让他滚吧,老子看儒生烦躁。”手下于是出去就跟郦食其原话说了。郦食其在外面早等得不耐烦了,听到这个话,脾气立马就上来了,双眼一瞪,挥舞手里的长剑就让士兵跟刘邦说:“老子不是儒生,老子是高阳酒徒。”刘邦一听这口气,知道来者不是一般人,于是顾不上擦脚,就出来了。
郦食其见刘邦的时候也不拜见,劈头盖脸的问刘邦“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之态来接见长者。”刘邦被问得哑口无言,立马向他请教应该怎么办?郦食其回答说:“你现在的兵力,老弱病残都算上也不满一万人,就凭这个和强秦对抗的话,那是’‘羊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交通集会处,道路四通八达,而且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认识陈留的县令,我到他那里去跟他说一说,劝他向您投降。他要是不同意,我们再里应外合杀了他,夺取陈留。
郦食其进入陈留,找到县令商量投降刘邦的事情,可是这个县令优柔寡断,不敢答应,也不敢杀了郦食其,可是郦食其趁机杀了县令,刘邦就此夺得了陈留。
夺得陈留可以说是郦食其的第一件大功,这个时候还没有张良韩信等人什么事情。陈留为刘邦日后的称帝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从此刘邦就有了第一个基地,有了征战天下的物质基础。
如此人物,本可以立下更高的功劳,可是却被嫉妒他的韩信害死了!
楚汉相争时郦食其认为如此耗下去,会造成海内动荡、人心不安,对百姓不利,劝谏刘邦早点结束这种情况,建议夺取荥阳,夺取粮食,占据了险要的地方,这个天下就定了。并且自己愿意去劝降齐王田广。高阳酒徒的这一建议,也成了刘邦夺取天下的战略思想。
郦食其就去了齐地,跟齐王田广说:“你可知现在人心的归向啊,你要是知道的话,齐地的人民可保平安,要是不知道的话,你可能就完蛋了。”田广于是就问:“我不知道,愿闻其详。”于是郦食其就说刘邦广纳贤士,屡战屡胜,并晓之以利害,说刘邦才是真英雄,以后天下必归于他,所以他是人心的归向,你应该归顺汉王刘邦。田广思虑再三,决定采纳这一建议。
郦食其的悲剧也随之而来,郦食其兵不血刃的取得齐地七十二城的消息,传到了韩信的耳朵里,韩信和郦食其有仇,不想让他立下大功,于是趁着还没有交接的时候率兵来攻打。田广一看就来气了,你前脚让我归顺汉王,后脚就让人来杀我,于是下令让人把他煮了。
在临煮的时候,田广跟他说:“你要把他给我劝退,我倒也能留你条活命。”郦食其哪肯吃这一套,当年刘邦怠慢他,他都敢教训,现在你田广敢跟我讲这些,他哪里肯。那股劲上来了,便说:“干大事者,不拘小节。我才不帮你说退呢,你要杀要剐,随你的便!”结果一代豪杰,就这么慷慨就义了。
郦食其的一生一直被叫做高阳酒徒,可见其人狂傲不羁,正是由于这种性格才使得他不屈服于任何人的威胁,不受人辱。刘邦失去郦食其后十分痛心。在分封列侯时,还怀念郦食其。郦食其的儿子郦疥虽然多次带兵打仗,但军功还不行,可是汉高祖刘邦封郦疥为高梁侯,可见刘邦对郦食其的欣赏和怀念,而且后来又改食邑在武遂,侯位传了三代,
所以说,郦食其如果活到汉朝建立,那么他的功劳不说最大的,也应该是和汉初三杰一样,可惜这样的人却被韩信给害死了,也许刘邦杀韩信也有点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