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什么是长征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精进、奉献忘我,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对你们来说就是长征精神!”6月5日一大早,在杞县回民小学的校园里,一位73岁的老人用亲身经历正在的给全校师生讲解长征精神,激昂慷慨的演讲赢得阵阵掌声,让全校多名师生又一次翻阅了中国革命史上举世瞩目的辉煌篇章——长征。
这名老人叫申建业,杞县葛岗镇晁村村民,笔名“快乐老游”,73岁,做过教师、裁缝、电影放映员等,爱好旅游,已游历全国各省市主要名胜古迹,写下游记多篇。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之际,申建业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独自一人从江西的瑞金出发一直西行北上,跨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1个省区,骑行近两万里,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重走了长征路,历时57天,终于到达长征终点陕北吴起县。
“重走长征路,我深深体会到红军长征的不易和艰难,重走长征路是想给大家一个启示:当下已无生存之虞,我们是否应该为这个和平年代和人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亲身经历长征路的申建业作报告时这样动情地说:“坐在空调房中读长征史料书籍,与亲自走长征路,感受是绝对不一样的。”
这种感受,杞县回民小学的校长于晗深有感触:“申老先生所作的报告,使全校师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师生们不仅学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领悟到了红军长征精神精髓,而且更加领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小学生们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二班的郭笑宇同学在报告结束后动情的说:“听了申爷爷的报告,使我明白了今天的安宁和幸福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勤奋学习,增强本领,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国梦添砖加瓦。”
在重走长征路途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申建业说,有狂风暴雨,有崎岖山路,有恶狗追逐狂吠,有山体塌方滑坡,有凹凸不平的搓板路,有正在大修的半幅路,还有泥泞不平的乡间小道。有的路紧靠悬崖峭壁,有的路连续有72道弯,有连续20公里的上坡路,还有连续40公里的下坡路。在颠簸的公路上前行,不敢松油门刹车,以至于拧油门的胳膊肿胀疼痛,每天都得靠贴药膏止疼。更可怕的是三轮摩托车在前不着村、后不挨店的山道上抛锚,独自一人,怎么办?在80公里的搓板路上天黑没到有到达目的地时,大梁折了,摸黑推行两公里;减震断了,冒着瓢泼大雨折回修车铺;链条掉了,躺在泥泞地上安装链条,弄得满身是泥,两手是油,实在安装不上,不得不拿钱雇人推车。在前进路上更是学会了简单的修车技术,才把车的故障一次次排除。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申建业就背背毛主席的这首诗,特别是当看到长征纪念碑、纪念馆时,一路疲劳顿消。“当我在纪念馆、纪念碑前留影后,心情非常舒畅。朋友们,我们不但要逛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四季美景,更要到红色纪念地去缅怀先烈,继承革命意志。要知道‘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毛主席’,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更要补上这一课。”
重走长征路,让申建业不仅对老区人民的淳朴热情有了亲身感受,更是听到了许多让他印象深刻、终生难忘的感人故事,他发现,红军当年走过的革命老区的人民对红军的感情都是特别深,比如到湖南沙州区听到的“半条棉被”的故事,红军当时走到一农家,农家只有一条被子,女主人和三个女红军盖一条被子,临走的时候女主人要把被子送给女红军,女红军推让不掉,只好给女主人留下了一半。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战士,新中国成立前参加过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复原到地方当乡长,但老战士因为参军时文化程度低,觉得自己胜任不了,便辞掉工作回家务农,地方考虑他的情况让他守看烈士陵园,这一守就是40多年。像这样感人的故事,作者在长征路上听到的还有很多很多。
体悟长征精神更要传承长征精神。作为一名文学和摄影爱好者,申建业不但已经写好了近10万字的“重走长征路”故事体游记,一边讲述长征故事,一边记录重访见闻,而且还用单反相机拍摄下多张第一手现场图片。年,他把重走长征路的经历、见闻、感受、札记集结整理成册:《从瑞金到延安——七旬老人单骑重走长征路》。这只是“长征五万里系列”中的一本。《从刘家坪到延安》、《从何家冲到永坪镇》、《从苍溪到延安》已完稿,申建业正在筹备出版印刷。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的了解长征,学习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我决定将第一版印刷的册,免费赠送给青少年。”申建业不但喜欢探索红色历时文化和挖掘红色文化价值,更加关心青少年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申建业告诉记者:“我打算今年从全国56个民族中各选出一个家庭,照一幅全家福,体现出56个民族一个大家庭这一主题,向祖国诞辰70周年献礼。”(叶中琳)
编辑: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