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黄河治理

                            

元代的黄河治理

黄河在元代决溢改道依然严重,且下游多股分流,向南汇淮入海。河道摇摆不定,水患频发,对沿河地区构成了很大威胁。

元代黄河治理图片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在元朝统治的88年期间(—年),黄河向南决口增多,淮河水系受到扰乱,水灾日益频繁。其中至元25年(年),黄河决阳武22处,主流向南泛滥,由涡河入淮。

大德元年(年),黄河在杞县蒲口决口,河水泛滥南北数郡县,造成大面积的破坏。第二年,朝廷命大臣尚文“按视防河之策”。尚文看到当地河岸南高于北,认为“堤安得不坏,水安得不北”,于是上奏建议对蒲口河决之处不塞为便。

奔流不息的黄河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尚文认为强行塞蒲口的话会造成“上决下溃”,不易成功。他建议任由河水从蒲口南流,以西郡县遥筑长堤,抵御河水,而下游徐、邳等地区受灾人口则迁离原地,另择黄河南边退滩地以给生业,以后河决之处亦如此法。尚文的建议经过廷论之后被采纳,却遭到河南、山东地区官员的强烈反对,争言不塞则河北桑田尽化鱼鳖之区,塞之便,帝复从之,最终蒲口被塞堵。

大德三年(年),蒲口再次被河水冲决,“障塞之役,无岁无之”。

元、明两代,均建都北京。为了维护大运河南粮北运的任务,元代治河方案大多是保北不保南,尽力防止黄河向北决口,南岸多留水口,听任黄河水在涡、颍及濉等河之穿行。一直到至正十一年(年),元政府任命贾鲁治河。

贾鲁(年—年),元代著名河防大臣、水利学家图片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至正四年(年),黄河在白茅口(今山东曹县境内)决口,严重威胁漕运。朝廷派贾鲁治理黄河,贾鲁主张“疏塞并举”,疏是疏浚原汴河,导水东行。塞是修筑北堤,堵塞决口。年贾鲁大举治河,堵决口,修北堤,一年工毕,河复故道。共浚深河道80余里,堵决口20余里,修各种堤坝36里,使黄河自黄陵岗以东河道改在徐州会入泗水,当时称为贾鲁河。贾鲁在治理黄河过程中对工程布局和施工程序作了周密部署,创造性地推行了石船堤的堵口方法,在我国治河堵口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贾鲁治河之后,黄河复故道东南流持续了15年,到至正二十六年二月,“河北徙,上自东明、曹、濮,下及济宁,皆被其害”。

主播丨周念晨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李莉

文案、责编丨周念晨

美术设计丨杨桦赵墨

音频丨张玉峰

校对丨王瑜(见习)

参考文献丨《金元两代的黄河及其治理》《元代的黄河治理》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6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