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的上甘岭,王近山准备用12军换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9994023356023855&wfr=spider&for=pc

年的上甘岭打得异常的艰苦,15军在山上苦苦坚持着。此时的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正在调整部署,准备大干一场。

王近山,年生于湖北省黄安县,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的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又任师的副团长、团长、旅副政委、政委、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又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12军军长。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被誉为“一代战将”,绰号“王疯子”。

虽然绰号“王疯子”,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疯,反而作战不畏强敌,迎险而上,勇挑重担,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得到了战士们的赞扬。

王近山用12军替换秦基伟的15军

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场,除了调兵遣将之外,王近山还向杨得志要来了 的宝贝“喀秋莎”——火箭炮兵第团,以及炮兵7师一个营,炮兵2师的4个连,第60军的炮兵团和高射炮兵团都加强给了第15军。

与此同时,为了15军,洪学智甚至说出了“你们上甘岭的弹药、给养,我洪麻子就是抗也给你抗上去!”

王近山给秦基伟打“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打下去,二是撤下来。你要哪个?”

“王司令,我不下去,我死也要死在上甘岭!”

王近山听了秦基伟的回答非常高兴,心道爱戴高帽子的秦基伟就吃激将法,于是决定加大点砝码:“我问的是你能不能顶住,你要不行我让曾绍山上!”

“这是什么话?我现在要是下来了我算什么?”

秦基伟非常不满意王近山拿曾绍山来压他,心里想到:第12军不就是你的老部队吗?牛什么牛?你第12军能打,我第15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干吗动不动就拿曾绍山来压我?

王近山被部下一吼,自己也不发脾气,而是说道:“那好那好,你不下来可以,但是曾绍山也要上。第12军也配属给你指挥,等咱们把炮兵调上来,弹药也屯足够喽,给范佛里特那老小子一个好瞧,让他狗日的开得了场下不了台!但现在最要紧的是你的给我顶住!”

秦基伟一听,非常高兴,有了第12军这样的王牌主力,还有什么不能干的:“我司令,保不住上甘岭,我提头来见!”

王近山拿来压秦基伟的第12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

这个纵队是以太行军区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于年11月5日在河北省磁县马头镇组建而成。第一任司令员王宏坤,王近山担任副司令员,共1.3万人。

纵队成立之后,参加了非常多的战役,其中就包括了兰封告捷、克杞县、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等,其中在参加定陶战役的时候,主攻大杨湖,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血战大杨湖

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路,歼敌2.8万人,国民党不甘心失败,从豫西、陕南抽调了3个整编师反扑,从淮北、徐州调来1个军、2个整编师,加上原先就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等地的7个整编师,合计14个整编师的兵力,从东西两个方向对解放区发动进攻,妄图消灭刘邓大军的主力。

敌人兵力

第5军是国民党的王牌军,是国民党组建得最早的一支现代化装甲部队,被誉为"铁马雄师",是国民党王牌军的摇篮,从中诞生了新一军和新六军两只王牌,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中最后一个被消灭的。

整编第11师,也是第18军,同样是国民党的王牌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实力最大、名将最多的老牌劲旅,也是陈诚土木系的基石。

整编第3师,同样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也是蒋介石的嫡系。同时还有第41师、第47师以及整编第55师、68师的一部分。

整编第3师的师长是赵锡田,黄埔一期生,该师装备精练又骄横不可一世,扬言:不用两个星期就可以占领鲁西南,把刘伯承赶上太行山!

面对着气势汹汹将近30万的敌人,而中野只有4个纵队的兵力,刘伯承和邓小平经过分析之后认为,全歼敌人并不现实,也不可能,只能需找敌人弱点,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各个击破。第5军和第11整编师,全部都是美式装备,更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战斗力强,打他则是容易形成僵持局面。反观另外一路除了整编第3师是国民党主力之外,其他都是杂牌军,内部矛盾大,如果打这路敌人,则必然起到奇效,继而各个击破。

在作战会议上面,刘伯承指出:如果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的进攻,我们就要被赶到黄河以北,回到太行山打游击,就不能完成党中央交给我们的战略任务。要粉碎敌人的进攻必须从整编第3师开刀,干净彻底地把它吃掉!

然后又问谁来打。

此时的王近山对于敌人的嚣张气焰十分的生气,听到刘伯承的问话,王近山拍案而起,主动请战:

“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赵锡田率骑兵冒进,看上去气势汹汹,实属孤立突击之敌,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我没脸回来见你们!我们第6纵队要求承担起最艰巨的任务!坚决打!打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打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打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了,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刘伯承和邓小平听后非常的高兴,立即批准了第6纵队歼敌的任务。

王近山回到部队之后立马同指战员们商量作战计划和打法。

9月3日,王近山将整编第3师引诱到了预定的战场,此时的整编第3师已经孤军深入,正是歼敌的有利时机,刘伯承和邓小平当机立断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王近山负责的是整编第3师中战斗力王牌-20旅59团,该团装备好,战斗力强,但是它的弱点在大杨湖地区。通过观察,王近山制定了以钳形攻击,歼灭大杨湖守敌的作战方针。

3日夜间,战斗开始,到了5日拂晓,部队已经扫除了大杨湖外围据点,但是因为敌人火力太猛,6总没有达到预期的战斗效果,此时敌人41师已经距离大杨湖只有20公里了,整编11师也正急速赶来。情况十分紧迫,必须立马解决大杨湖的敌人迅速做出了调整,在当夜发起了全线猛攻。

在当天的作战会议上面,王近山传达了二野首长的指示:这一仗事关全局,我们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破釜沉舟,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歼灭大杨湖的敌人!这是关键的一仗!打赢了,叫敌人滚出解放区。要是打败了,我们就得打起背包再上太行山……把整编第3师主力第59团消灭,这个任务是我向刘、邓首长立下军令状要下来的,必须实现!

为了打败敌人,王近山将指挥所设在了距离大杨湖仅仅米的大张集。

5日23点30分,总攻大杨湖的战斗开始,在这个重要时刻,刘伯承赶到了第6纵队的指挥所,开玩笑地说:“我给你们看大行李来啦,你们放心地去打嘛!”

刘伯承的到来,鼓舞了大家的战斗决心和热情,王近山深入部队鼓励大家说:“国民党军队,都属老鼠的,洞门光棍,欺软怕硬,只要我们硬,他们就软!对这帮浑蛋要狠点,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到敌人身上去!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把敌人打垮!坚持,只要坚持住,坚持到底,胜利就是我们的。”

……

这场大杨湖战役,进展的并不是很顺利,敌人不亏为王牌部队,6纵的进攻部队损失非常大,很多的连队最后只剩下了十几个人,有的班也只剩下一二个人,但是敌人还是在顽强反抗,战斗依旧在进行着,这个时候就是考验一支部队是否王牌的关键了,为了取得胜利,彻底消灭敌人,夺取定陶战役的最后胜利,王近山再次组织部队进攻,还将50团仅剩下的多人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发动了进攻。

6日拂晓的进攻,王近山亲自赶往了前沿阵地米的地方观察指挥作战,就连炮弹子自己身边十几米炸响也毫不畏惧,从容不迫的继续指挥战斗。

在王近山的指挥下,在“打进大杨湖!”、彻底“消灭整编第3师!”、“活捉赵锡田!”的口号鼓舞之下,战士们奋不顾身的战斗,前赴后继,英勇突击,很多战士们负伤了也继续战斗,一些班只剩下的一、两名战士,也加入了其他班继续战斗……

战斗到了8时,6纵终于全歼了大杨湖的敌人,取得了大杨湖战斗的胜利。大杨湖战斗的胜利,使得敌人整编第3师真是大乱,骄横跋扈的赵锡田也只能南逃,但是最后也没有逃脱自己被抓捕的命运。

整编第3师被全歼,直接影响了整个战场的变局,敌人的第41、第47师、第55、第68师分别逃窜,途中被歼灭了许多。至此定陶战役胜利结束,蒋介石妄图消灭刘邓大军的企图也破灭。

定陶战役这一仗,王近山指挥部队经过5天的英勇战斗,共歼敌4个旅1.7万人,创造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范例。

这一战的胜利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的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得知定陶战役的胜利,毛泽东非常高兴,亲自拟稿,致电刘伯承和邓小平:

“6日23时电悉,甚慰。庆祝你们歼灭第3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

“7日13时电悉,甚好甚慰。”

9月16日,更是将定陶战役作为范例,发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这一战,王近山率领的6纵发扬了“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部队伤亡较大的情况下,依旧与敌人浴血奋战,为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视线转回到上甘岭!

年11月1日,12军开始投入上甘岭的战斗,战斗打到了25日,12军和15军守住了阵地,敌人被迫停止了进攻。

此次战役,12军和15军击退了“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进攻25次,营以下的进攻多次,并进行了数十次的反击,共击毙伤俘2.5万人,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2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