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圣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滋养着两岸炎黄子孙。如今,依托母亲河,在郑州、开封沿黄地带建设了黄河文化公园、引黄灌溉闸、沿黄生态廊道等便民利民工程,黄河由千年“害河”变“利河”。
11月3日,“市民考察团”举行探访黄河文化活动,由市委党校教师、退休干部、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考察团走进位于郑州的黄河文化公园、花园口,中牟县赵口闸以及开封市黑岗口,探访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壮美风光
尽显大河神韵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11月3日,“市民考察团”如期举行探访黄河文化活动。当天早晨,由市委党校教师、退休干部、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考察团开始了考察行程。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驶,考察团来到了位于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黄河文化公园。这里是黄河中下游分界线,黄土高原在这里画上句号,华北平原从这里铺展开来。黄河文化公园北邻滔滔黄河,南依岳山,东临京广铁路,西望著名的楚汉争霸古战场,有五龙峰、岳山寺等五大景区,黄河碑林、万里黄河第一桥、毛主席视察黄河处、浮天阁、极目阁等40余处景点。这里以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文明,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形成了博大、宏伟、壮丽、优美的自然景观,被誉为万里黄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历史古迹丰富,文化遗产丰厚。历经4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寻根祭祖、弘扬华夏文明为一体的大型风景名胜区。深秋的黄河文化公园里,既有郁郁葱葱的松柏,又有满树金黄的柿子树,还有惹人留恋的红叶。该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50年代,这里曾是一片光秃秃的大土堆,浑浊的黄河水从邙山岭下奔腾而去,一座大桥孤零零地屹立在河中。如今,这里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不仅是郑州市的“后花园”,还成为阻挡风沙侵入城区的重要屏障。
炎黄二帝的巨像,静静矗立在黄河岸边,注视着大河波涛,已成为郑州的一张名片。炎黄二帝巨像采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和中国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手法进行建造,是国内最雄伟的雕塑之一。它依山就势,以山为体,以82米高的整座向阳山作为像身,在山顶塑造18米高的头像,总高达到米,构思新颖、独具匠心、不同凡响。巨像前是一个开阔场地,周围遍植松柏,中间建筑祭坛。祭坛至塑像的轴线上建有长米的道路,两侧各列四座铸铜大鼎,连同山前一座共九鼎,寓意九州四方江山永固。
来到郑州黄河地质博物馆,这里布展面积多平方米,包括黄土厅、黄河厅、黄淮展厅及多媒体厅、生态苑等。这里以黄河、黄土、黄河文化为主题,可通过高科技手段向公众生动展示黄河、黄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考察团一行置身其中,详细了解了地球的形成、演变等过程,通过黄河电子沙盘俯瞰黄河全景。
随后,市民考察团成员拾级而上,在“引黄入郑”工程邙山提灌站上极目远眺,一边是由此奔流向东的黄河水,一边是经过沉淀等处理后引入城区的饮用水。眼前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无私地养育着一方人民。
在花园口追忆沉重的历史
市民考察团第二站来到了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北郊17公里处黄河南岸的花园口。花园口在哪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今天的郑州人来说,花园口是个镇,也是一个村;对于黄河大堤巡防人员来说,花园口是黄河大堤上11.6公里长的一段险工;史学家和人文学者眼里的花园口,则是国民党当年扒开黄河的地点。
北宋时期,官府曾经在此建闸治水,后来渐渐形成村落。随着黄河河道南移,村落被河水淹没,成为黄河渡口,取名为花园口。如今的花园口,是郑州黄河沿线的旅游区之一,千里大堤蜿蜒曲折,滔滔黄河奔涌而过,气势之大,令人惊叹。
谈起花园口,不得不提及那段沉重的历史。抗日战争开始后,侵华日军沿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年5月19日,徐州失守,日军沿陇海路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日军侵占开封,逼近郑州,抗日战争形势急迫。6月9日,为阻击日军,国民党军队在花园口掘开了黄河大堤,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以图阻止日军。
6月7日,国民党新8师的官兵开始在花园口挖掘大堤。经过两个昼夜的挖掘,6月9日深夜,花园口大堤终于被挖开。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四处横流,冲断了陇海铁路浩浩荡荡向豫东南流去。这次人为决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敌军,为敌后力量的转移赢取了些许时间,但也造成近百万人民伤亡,豫、皖、苏3省44县的百姓流离失所。
汹涌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滚滚向前,将所经过的地方都淤为平地,从此,地理书上就多了一个象征苦难的地理名词:“黄泛区”。“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就是劫难后黄泛区的真实写照。
决堤后第4个月,武汉失守。年黄河回归故道时,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商水6县的人口总数只有受灾前的38%。
扒开花园口带来的灾难还不止这些。黄河夺淮汇入长江,又给淮河地区带来连年水灾。黄河把亿吨的泥沙带到淮河流域,使淮河干流和许多支流淤塞。每到汛期,黄河洪水滚滚南下,淮河洪水漫溢横流,大片地区被水淹没。
如今,当年决堤的渡口已变成了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在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国民党政府当年欲盖弥彰的碑文立在南广场西侧的八卦亭,国民党在其碑文中并没有将年人为决堤的史实记录下来。广场东侧年所立的“黄河花园口掘堤堵口记事碑”则以一个“掘”字还原当年的历史,并针对国民党所立之碑中的不实之词作出矫正,以证视听。
在东西两座碑亭间,有8幅巨型浮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当时人为决堤以及后来花园口堵口工程合龙、黄河回归故道的精彩画面,向人们无声地讲述这段空前的苦难。市民考察团成员在浮雕前久久驻足,追忆这段沉重的历史。
说起治黄的历史,惠金河务局工作人员王玉十分感慨:“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治理黄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岁岁安澜,这是国家之幸,也是民族之幸!”
以水为“线”编织幸福生活
引来黄河水,灌溉万顷田,增收万担粮,造福一方民。顺着黄河大堤,市民考察团一行第三站来到了位于中牟县的赵口闸。
相传,赵口的得名与乾隆皇帝有关。乾隆年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国有乾隆,谷不生虫。”乾隆在位时,经常在民间四处走访。有一天,他在中牟县令的陪同下到黄河视察,来到了赵家口。乾隆看到黄河岸边竟有如此热闹的集市,龙心大悦,连连夸赞中牟县令治理有方。当问及此地名字时,乾隆默念几次后说道:“赵家口,这样,把‘家’字去掉,叫‘赵口’吧。这样既好听又好记。”“赵口”由此得名。
黄河在中牟县西始万滩,东至狼城岗,全长30余公里,是黄河中下游最容易决口的地段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黄河的治理特别重视。为治理黄河,在赵口建设闸门以便泄洪,确保沿黄百姓的生命财产和庄稼安全,这就是如今大家都知道的赵口闸。
中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赵口闸主要发挥引黄灌溉的作用。赵口灌区建于年,多数为地方政府和群众自建的低标准工程,年久失修、老化严重,灌排系统不完善,亟待改造重建。正在建设中的赵口灌区二期工程,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可极大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
赵口灌区二期工程为国家项重大水利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重点项目,范围涉及粮食核心区主体范围内中牟、太康、柘城和我市的通许、杞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鼓楼区、祥符区等8个县区。该工程治理河道公里、改建渠道31条、扩挖清淤河沟28条,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设计水平年受水区多年平均总供水量2.35亿立方米,总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1立方米每秒。属于大(Ⅰ)型灌区,工程等级为Ⅰ等。
该工程从赵口引黄闸引水,通过骨干工程和灌区灌排工程系统,解决区域内灌区农业发展和生态补源需求,对加快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区域水资源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工程可构建豫东平原输水网络,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改善豫东地区水生态环境,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
赵口灌区二期工程建成后,将使灌区面积达到万亩,比原来增加.5万亩,成为我省第一大灌区、全国第四大灌区,可年新增粮食4亿斤以上,对于提高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该工程先后被纳入《全国新增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离开赵口闸,市民考察团一行乘车沿黄河大堤向开封黑岗口行驶。在大堤沿线,考察团一行看到,不少农民在瓜果采摘园、林下经济园区,采摘苹果、冬桃,放牧牛羊,一派丰收景象。
黑岗口下延控导工程地处开封市区北15公里处,在黄河防汛位置上以险出名。考察团一行行走在黄河大堤上,密植的树木旁排列着整齐的方石,它们就像随时待命的士兵一样守卫着黄河。
据史料记载,黄河黑岗口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是险要堤段。黑岗口险工始建于年,是在多次决口复堵后的围堤基础上修建成的。明崇祯九年(公元年),黄河在此决口,这里自此成为著名险工。历史上重要的决口分别有明崇祯九年(公元年)、十五年(公元年),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年)的三次,每次均造成大灾,特别是年9月15日决口朱家寨,直冲开封城。人民治黄后,黑岗口险工经过不断整修、抢险、加高改建,新修河道整治工程等,逐步形成了现有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的防洪工程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黑岗口渠首闸始建于年,是黄河南岸第一座一级穿堤水工建筑物,位于我市西北20多公里的黑岗口险工段30坝与31坝之间。该闸凭借黄河的特殊地理情况,黄河引水可自流进入市区和灌区,是一座集农业、工业、城市混合给水于一体的涵闸,既承担着我市近郊8个乡的农田灌溉任务,又担负着我市工业用水及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水源供给任务。
近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高质量、高效率建设示范性重大工程和项目,凝聚合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在开封落实落细,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开封强音”,大力开展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其中,黑岗口生态修复绿化景观工程是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该项目是一项集生态景观、防洪保安、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绿化景观工程,以黄河大堤为界,北依黄河,南邻黑池。
“开封伴水而生,黄河故事精彩动人。和其他古城相比,开封地下遗存是最多最完整的,充分体现了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要深入挖掘整理与开封相关的各类黄河文化,弘扬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努力讲好‘黄河故事’。”市民考察团成员、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武占英说。他同时建议,我市大力发展沿黄经济、文化、旅游等项目,让开封这座古城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开封第一河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沿黄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与建设实施情况,并带领大家登上黄河台,领略母亲河的壮美与雄浑。在这里,大家或远眺壮美的河道,或用手机拍摄展板上黄河生态廊道的文图介绍,或三五成群合影留念。“通过实地考察,我了解到,开封高质量打造了一批以黄河文化为标志的文旅项目,弘扬时代价值,让人们留得住乡愁、唤得起记忆。”市民考察团成员、市委党校原副校长王守明饱含深情地说。当天的考察活动让他感受特别深,从前“三年两决口,五年一改道”的黄河不见了,如今生态文明凸显的黄河以它独有的安澜给沿岸人民带来更多安全和幸福。市民考察团成员、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教师高玉美不仅临河高歌赞美母亲河,还建议我市深挖黄河文化,大力发展文创产品,助力我市经济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我们当代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考察结束时,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争做新时代出彩开封人,汇成奋勇争先、共谋出彩的时代洪流,像九曲黄河那样,以百折不挠的气势奔腾向前,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开封绚丽篇章!
全媒体记者:康冀楠
图片:全媒体记者吕树建
视频:全媒体记者刘铚雯
配音:全媒体记者刘铚雯
原标题:《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市民考察团”探访黄河文化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