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聊史
如今,孩子大了,可一时半会找不到对象。一问缘由,原来是因为房子的关系。现在若在相亲会上,你听到这么一句:“有房吗?没房免进!”想必会觉得见怪不怪。再看看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先不管其主题为什么,总是有意无意会带到有关房子的故事,随着近年房价的飞涨,越演越热,一如当年的《蜗居》。
有时候在无奈之中有人会想,要是穿越到古代该多好,好像古代都是广厦千万间,其中有你一套似的,可你知道这句诗杜甫写的好心酸,因为他当时的茅屋正在被秋风吹得凌乱不堪,这是他想象的场景,至死也没有实现。
其实,住房难问题不是当代才有的,古代人早就尝到了其中的苦与愁,杜甫的时代还有点特殊,处于安史之乱,就是乱世嘛,那么太平盛世会不会好一点,春哥告诉你,古人也有烦恼,就以当时社会和平的宋朝为例。
当时东京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房价也还是高,加上当时施工手段的局限,房子都不太大,地方局促,但价格不低。正因为房价很高,有人就想出了一些奇招来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北宋有个大学士叫陶毂,他亲眼见过老百姓的住房是多么紧张:“四邻局塞,半空架版,叠垛箱笼,分寝儿女。”住房使用面积不够,就自己动手改造,在房子天花板和地板的中间加一层,隔成小复式。卧室太小,放不下床,就把箱子柜子什么的拼起来,让孩子们睡。这种一家三代挤一个小房子的方式,真是名副其实的“蜗居”啊!
而苏辙一家从蜗居到房奴的买房经历,最能反映当时人们住房的窘状,苏辙就是苏轼的弟弟,他本身也有名三苏之一,还有一个是他们的父亲,这爷仨就是北宋的文坛巨星了,不能算平民吧。
苏辙在眉山老家旧宅里住了18年,嘉祐元年进京。等到他和苏轼考中进士,爸爸苏洵也做了十来年的官,在京城却没能置上房子,任由兄弟俩借住公寓。后来苏辙、苏轼的妻子和孩子也来到京城,加上丫鬟保姆,一家老小几十口,公寓里住不下,苏洵才去租了一处宅院。嘉祐五年,苏洵带苏辙移居河南杞县,也是租的房子;嘉祐六年,苏洵带苏辙回京闲居,还是租的房子;直到治平三年苏洵病故,除了眉山老宅,没有给儿孙留下一处房产、一块土地,这老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生失败了,一生没弄到一套房子嘛。
直到元符三年,苏辙回河南许昌定居后,狠狠心拿出攒了大半生的工资,卖掉一批藏书,花了几年时间,陆续买下“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又改建、扩建,置了一处百余间的大院落,安顿下全家老小。不过心愿满足了,他一生的积蓄也耗尽了,“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于是又自责“我老不自量”,到了这把年纪还来做房奴。
而他哥苏轼苏东坡更是一生漂泊,居无定所,基本上都是到哪儿就在当地租房,所以现在全国有几个城市都有苏轼的故居,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他本身就没房产证,也就不珍惜,随时被皇帝差遣,去的地方房价倒是不高,眉州、开封、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至惠州、儋州(海南岛)、常州。除了当时的首都开封之外,现在这些城市里房价贵的要数杭州,海南岛反正现在全境禁购,其他地方好像也都不算高,在当时更是偏远所在。
你看,房子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你除了写好诗文,也要学会赚钱才行。不过在三苏这个境界而言,当时若为了赚钱而忽略了诗文,虽可以买太多房子,但却不能名垂青史了,你现在记得《清明上河图》中北宋汴梁城里哪个拥有百余套房屋的房东留下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