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夏的轨迹丨淮阳时庄遗址夏王朝的国家

中科白癜风四大惠民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

  专门存储粮食的“仓廪”,很早就进入了文字记录的视野。甲骨文的“仓”字很明显是一个地下窖穴上面覆盖着圆锥形屋顶的形象,防雨防风防沙尘。历史记载中,商纣王时期就有个巨大的粮仓叫钜桥仓。年7月,随着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的时庄遗址发掘,一座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用于粮食集中存储的“粮仓城邑”,终于向世人展现了夏王朝“国家粮仓”的具体风貌。

  9月1日,记者走进时庄村看到,时庄遗址一处面积约平方米的人工垫筑台地上,集中分布着29座仓储遗迹,遗址上已建起保护大棚。考古人员在仓储遗迹底部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成分,以及用于地面铺垫或编织物的芦苇类植物成分。“这里正是集中存储小米和黄米的地方,建筑结构本身和我们现实中见到的粮仓建筑形制也比较一致,下面有隔水层、有绝水层,整个地基建高、外层抹泥防潮,一系列都符合粮仓防潮的特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庄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告诉记者说。

  从整体布局上看,在台地外围有宽浅的围沟,中间是一座具有居住功能的连间房,29座粮仓围绕在房子外围。此外,在该区域发现的同时期遗存以粮仓遗迹为主,极少见灰坑、陶窑、墓葬等其他类型的遗迹。专家表示,证明此处聚落布局结构清晰、功能单一,是一处以储粮为主要功能的特殊城邑。曹艳朋说:“夯土围墙和粮仓建筑都坐落在一个大型的人工建筑台基之上,这显然是经过人工规划的,通过对遗迹中的木炭进行碳十四测年数据显示,上述遗存的年代为距今年到年左右,基本定性为夏代早期粮仓。这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专门用于粮食存储的城邑,说明当时可能存在一套较为完整和严格的粮食收储和管理制度”。

  考古专家们分析,仓城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型的仓储兼居住聚落;第二阶段经过较大规模的人工堆垫、平整和修筑,形成仓储功能专一的粮仓建筑;第三阶段,粮仓围垣聚落逐渐废弃。据了解,通过以往的考古发现,同类性质的遗迹还可见于杞县鹿台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但以时庄遗址的发现年代最早、最为集中、功能和结构最为清晰。

  曹艳朋表示,“粮仓城邑”的出现,说明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开始对聚落功能进行专门划分。这对重新认识早期国家的粮食储备管理、社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目前,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时庄遗址已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完成了平方米的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发掘工作基本结束。曹艳朋说:“接下来,我们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对时庄遗址的进一步保护和研究,当地正在规划建设遗址博物馆,关于遗址保护的规范方案也已完成了初稿。”

责任编辑:陈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9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