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次子焦跃进传承红色家风,没有一点官

年11月,北京,全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

一个展台前面,一个男人正在卖力的推销杞县大蒜。

“您看看,这是我们杞县大蒜,个大皮白,味道很好。”

“您好,您看一下,这是我们杞县的大蒜,我们这个是无公害的。”

......

这个男人叫焦跃进,是焦裕禄次子。

年,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因患肝癌不幸病逝,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42年,却创造出了伟大的人生价值。

50多年过去了,兰考县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是焦裕禄书记与那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

年,兰考县还是一片沙丘,风沙、盐碱、内涝牢牢困扰着兰考县,焦裕禄书记身先士卒,带领全县人民治沙、治水、改地。

焦裕禄同志临终前的遗愿是把自己运回兰考,葬在沙丘上,他说他要看着后代把沙丘治好,如今兰考县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沙丘已经治好,到处是一派新气象。

年,兰考县是河南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农民们用焦裕禄书记带领大家种植的泡桐制作乐器、家具,全力奔小康。

年,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里,焦跃进静静的矗立在父亲焦裕禄的雕像前面。

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爸,兰考县脱贫了,您的愿望实现了。”

焦跃进在家里排行第五,焦裕禄走的时候,他还是个5岁的孩子,对父亲印象不深,他总是觉得父亲高大又威严,让人不敢靠近,他对于父亲的了解更多来自母亲徐俊雅和周围人的描述。

小时候,焦跃进总是能从村里的墙壁上看到父亲的身影,图片中的父亲并不是西装革履的打扮,他总是穿着农民家寻常的衣服,蹲在地里,在种着什么东西或者与农民交谈着什么。

这样亲和的父亲他好像并没有怎么见过,但是他记得清清楚楚,父亲经常向他们说的一句话是以后长大工作时要牢记为人民服务。

从这些图片和父亲的话中,他知道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他也立志自己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真正为百姓谋利益,帮助百姓过上好日子。

那时他们家里非常穷,焦裕禄在临终前对妻子交代过:“我知道,我走后家里会很困难,但是不管到什么时候,不要麻烦组织,不要补助,不要救济。”

妻子徐俊雅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

一次兰考县里的一位退休干部来家里送工资,他看到灶台上放着已经发黏的米饭和已经发霉的馒头。

“俊雅啊,这些怎么不扔掉啊?”

“这还能吃呢,放水里泡泡,再蒸一下还可以吃。”

很难想象这样的日子是怎样过下去的,为了省钱,徐俊雅会流着泪把焦裕禄生前的衣服剪开,再重新缝制成孩子们的尺寸,给他们穿。

你以为她只是家庭妇女吗?

不,她的文化水平可比焦裕禄还要高,曾经担任兰考县副县长,70年代,担任县计委主任,工作中的徐俊雅很像焦裕禄,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以,这样的家风影响下,焦裕禄的孩子们会差吗?

不给父亲丢脸

年,焦跃进高中毕业,他响应国家号召,决定前往乡下,做一名知青。

前往哪里呢?

焦跃进并没有犹豫,他要追寻父亲的足迹,去兰考县。

走之前,焦跃进去找母亲谈心,母亲徐俊雅叮嘱他到:“记住了,不管干好干不好你都是焦裕禄的儿子,但只有干好了,你才配做焦裕禄的儿子。”

焦跃进认真的站起身,朝着母亲深深鞠了一躬,他看着母亲,但好像又通过母亲看着遥远的方向,他知道那是父亲的方向。

“妈,您放心,我以我爸爸为荣,我要沿着爸爸的足迹,继续爸爸的事业!”

徐俊雅欣慰的点点头。

到了兰考县,他担任生产队长,你以为他这个队长是指挥别人干活?

不,焦跃进不仅自己带头干活,还干最累最脏的活。

队里的小砖窑,他负责手工脱坯(就是用模子把泥制成土砖)。

这个比搬砖要累,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

“脱坯打墙,活见阎王”

可见这个工作是有多累,要见阎王那么累,脱坯这个活考验蹲功,你要一直蹲着,时间长,腰就会受不了。

那时焦跃进一天搬多块,晚上几乎每晚没有睡着的时候,腰疼,浑身都疼。

他也在兰考县做过教师,兰考县一中的学生们很喜欢焦跃进,因为他就像个大哥哥,待人特别好,没有一点架子。

从知青,教师,一路做到了兰考县委组织部部长,堌阳乡乡长...

职位变了,人心没变。

他始终牢牢记着他是焦裕禄的儿子。

年,焦跃进担任东坝头乡党委书记,在这里他奋斗了整整5年。

“到东坝头,老老实实干,不给父亲丢脸!”

“当大学涌门的时候,我们不能自顾自坐在办公室里烤火,而是应该到群众中间去,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在烤火。”

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是这样做的。

你在田间地头看到他的机会可比在办公室多的多。

从到这里,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让百姓富裕起来。

农民总是增产不增收是当时一直困扰百姓的问题。

焦跃进直接搬到了贫困的农民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白天就带着各个部门负责人下田间地头搞调研,晚上就整理一天的资料。

乡亲们看到焦跃进都亲切的不得了,评价他颇有父亲的遗风!

大蒜县长

年,焦跃进担任杞县县长。

在这里,他开始了新的征程。

杞县盛产大蒜,大蒜的质量很好,个大皮白,已有多年种植历史。但并没有什么名气,销量也不是太好。

能不能进一步提高质量?怎样打开销路?

他常常带着农业、科技、财贸等部门负责人跟着他一起下地,就实际的蒜苗进行研究,怎样提高质量。

他还经常跑到农户家里,询问种什么最挣钱,一边拿着本子进行算账对比。

一天清晨,焦跃进又来了地里,先是把西装脱下来搭在胳膊上,然后走进了地里。

走到一株蒜苗面前,他蹲了下来,拿出小本子对照着看是否符合科技部门专员的标准。随后抓起了一把土,研究土壤的肥瘠。

农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直接前来和他打招呼:“焦县长,又来看蒜苗了。”

焦跃进抬头说:“是啊,来看一看,老乡,种植中要注意重金属不能超标,否则对我们影响很不好啊。”

“中,你放心,咱都是老老实实按要求种的。”

“中,那都中”

两人用浓重的豫东口音交谈了起来。

从土地里出来,把鞋子上的土擦掉,西装穿上,眨眼间,又变成了县长的样子,真诚憨厚又精明敏锐。

有了科技人员的把关和焦跃进的指导,杞县大蒜渐渐在河南地区有了影响。

趁此机会,焦跃进又提出了“大蒜兴县”的策略,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建立有机生产基地,还延长生产线,对大蒜进行深加工。

在我们看来,这已经很成功了,但是焦跃进并不止步于此,他考虑得更远,如何更进一步打开销路呢?

年10月,与寻常一样,焦跃进工作到了很晚,他踏着夜色回来办公室,他注意到办公桌上有一份文件。

他拉开椅子坐下,而后打来了这份文件,上面大字写着全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邀请函,时间是11月8日。

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焦跃进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个机会,他要借这个机会让杞县大蒜再露露脸。

焦跃进陷入了深思,这一年来,杞县的大蒜增产不增收,关键问题还是销路不行啊,国内外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产品。

来杞县后,第一时间下基层了解情况,焦跃进看到了农民对于市场大潮冲击的笨拙与无奈,时代已经变了,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了,杞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品牌效应。

说起杞县,就想到大蒜,这是他想达到的效果。

“叮.叮.叮”是墙上的钟表在报时,已经是晚上10点了,他仍通知了各部门来自己办公室里开会。

“咱一个小县城的东西,能卖到北京吗?”

同志们表示了自己的质疑。

焦跃进坚定地说到:“不为农民找市场,是我们政府的失职啊!”

“这次一定是个机会,我们要抓住了,我们大蒜现在经过改良质量很好,要有信心!”“我们要是成功了,多少家庭可以过上好日子。”

焦跃进越说越激动,我想此刻的他一定很像他父亲焦裕禄。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焦跃进带领几个乡党委书记和厂长、经理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一天一夜的时间,他们到了北京。

当时是晚上,他们没有休息,直接去了展销会现场,将他们精心挑选的大蒜、香菇、杞国酱菜等摆上了展台。

只睡了几个小时的他们在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现场,展厅内人非常多,各个地方各个展台都摆放着他们的特色农产品。

焦跃进在展台前亲自当起了“推销员”,给前来咨询的顾客热情的介绍起了大蒜,从大蒜种植、土壤特点、到科技数据、口味说的是头头是道,不说他是焦跃进,你可能以为他是个优秀的推销员。

会展现场有记者,当他们来到焦跃进展台旁边时,有记者认出了焦跃进,立马对他展开了采访,顾客们和其他记者们听说这是焦裕禄的儿子,立马涌了过来,活像追星现场。

共有一百多家媒体报道了焦裕禄的儿子焦跃进在北京卖大蒜的消息,一时间,杞县大蒜成了北京市民的抢手货。

对此,事后有人阴阳怪气的批评焦跃进这是在作秀,说他只会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对此,焦跃进只是一笑置之,他说如果作秀可以有这样的效果,可以帮助农民获得实际的利益,那他愿意“作秀”。

年,焦跃进被评为“全国果蔬产业十大杰出人物”。

在杞县工作,时刻要经历各种考验,在任时,焦跃进遇到了多年不遇的雪灾,近千座塑料大棚里的蔬菜被冻死,70多万亩庄稼受灾。

面对这危急的时刻,焦跃进脑子里浮现出了父亲焦裕禄的话语:“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父亲的话语给了他无限动力,他连夜召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踩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指挥受灾群众救灾,他们自己也帮着老百姓加固大棚等。

一整夜过去了,焦跃进趁着早晨又去了村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里,给老乡送一些慰问品。

老党员张凤祥说他看着焦跃进那已经湿了的衣服和头上的积雪,心里心疼又敬佩。

由于处置有利,杞县的人民群众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焦跃进心里暖暖的。

这三年多,焦跃进去基层调查情况,从不听干部汇报,都是自己直接进村入户,收集第一手资料,遇到问题就现场解决,绝不拖泥带水。

百姓们都从心底里感激焦跃进,他们热泪盈眶的感慨到:“他真像当年的焦裕禄书记!”

我想,这应该是很高的评价了。

焦裕禄是带领百姓治穷,而焦跃进是带领百姓致富。

焦裕禄是种植泡桐,与风沙搏斗;焦跃进是卖大蒜,参与市场竞争,不同的目标,一样的追求,这是一种接力,更是一种传承。焦跃进会带着焦裕禄的愿望继续奋斗下去,焦裕禄的精神也会继续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0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