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乡村振兴绘就发展画卷

公益中科 http://pf.39.net/bdfyy/bdfzd/160828/4947162.html

央广网开封1月29日消息(记者王勇生通讯员司利强叶中琳刘启旸阴行)“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简直不敢相信,这两年来,我的家乡葛岗镇变化这么大:一条条硬化路面铺满乡村、一栋栋三层小楼整齐排列、一株株绿植点缀着庭院……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幅乡村美景图!”1月26日,常年在外务工回家过年的杞县葛岗镇西云村村民任培成一脸惊叹地说,“不仅如此,我家还挂上了‘美丽庭院’流动红旗,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生态振兴看乡村

“走,带你们去看看我们尚庄村的胡同、游园、美丽庭院,‘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可漂亮了!”杞县沙沃乡尚庄村支书边爱军热情好客,主动当起了向导,为我们介绍着村里的一草一木、一家一户。走进尚庄村,入目是一排排洁白的三层小楼,门前屋后街头巷尾“美丽庭院”“美丽街道”流动红旗不时映入眼帘。村里硬化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边是红叶李、乔木灌木结合的苗圃,一股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这个游园原来是个废弃的坑塘,自从俺村环境整治之后,填平了坑塘、铺上了绿地、建起了亭子和花园,现在俺家门口就是一景,心里美滋滋的。”70岁的尚庄村村民尚传民说,“这两年村里变化很大,俺们每家每户‘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每天早上俺都会拿着大扫帚扫扫地,村里干净漂亮,俺们心里也舒畅。”

“这处苗圃得浇水啊,这可不中,都枯了”“这条村里的主干道叫鑫明大道,这条路就叫幸福路,那条路叫文明路。这个游园叫沁心园,游园里的亭子叫悦民亭……”尚庄村支书边爱军对村里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都熟悉,倾注了特殊的情感。正是因为杞县领导的关心、一位位村干部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现在的美丽乡村,真正实现生态振兴。

年以来,杞县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稳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引进首创、自然美、康盈3个保洁公司,负责全县农村垃圾的清扫、保洁、清运工作,服务人口万多人,日平均清运生活垃圾多吨,配备保洁员名及余名保洁管理人员,另有公益保洁岗位人,实现了市场化保洁运营全覆盖。同时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完成国土绿化亩,占市下任务亩的.5%。

 文化振兴看非遗

“感谢县委县政府及文化宣传部对‘黄洪铭酱菜’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认可,鼓励和推广,这一刻,‘黄洪铭酱菜’不仅仅获得的是荣耀,更是责任、传承和担当。”1月20日,杞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授牌,27个项目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洪铭酱菜”是其中之一,负责人接到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后很是激动。

“酱菜技艺代代传承,到了我这一代,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把盐分降下去了,适应现代人的口感。香、甜、咸、脆、嫩,口感好,对人的身体也好。”酱菜产业化了之后,黄洪铭将优质胡萝卜种免费供给10户农户种植,每亩地最少可以创收余元。他说:“接下来我会申请‘河南省老字号’品牌,并选择出下一代酱菜传承人,将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杞县已成功获批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多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曲艺、传统医药等七大门类。其中,杞县人民文化馆申报的民间文学类“杞人忧天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项。目前杞县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产业振兴看大蒜

“我们村的主导产业是大蒜,前几年贷款万,建立了吨的冷库。当年18户村民就参与了分红。如今带动50多户贫困户脱了贫,并吸纳周边几个村大概多人就业增收。”杨屯村的党支部书记杨永宾告诉记者,邢口镇杨屯村的产业不但有电商企业、变蛋加工车间等,还有大蒜冷库,如今冷库规模比起步时大了2倍。

杞县大蒜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产量90万吨,品牌价值达50.24亿元。在年获批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杞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为大蒜,辖4个乡镇、1个集聚区,个行政村,总面积.9平方公里,主导产业大蒜种植面积18万亩。

年,产业园大蒜产业产值达69.7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81.5%;在大蒜加工、仓储、物流等二三产就业人数达5万人,园区内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人均收入的30%。

目前,杞县大蒜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了把产业链尽可能留在县、乡、村的目标,形成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模式,带动和辐射周边蒜农分享延伸产业链发展的增值效益,已成为联农带农益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6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