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是中国传说中的君主,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在夏朝之前。其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燧人氏他因受自然启发遂发明钻木取火,成为华夏文明人工取火的传播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被后世奉为“火祖”。他发明了搓绳技术,创造了“结绳记事”。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面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面,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种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伏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祖。他发明了八卦。八卦分乾坤震巽坎离艮,分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代表了世界的八种本源,经它们互相搭演化出六十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和人现。“龙”是由伏羲采用蟒蛇身、鳄鱼头、雄鹿角、猛虎眼、红鲤鳞、蜥蜴腿、苍鹰爪和鲨鱼尾而创造出的新动物。伏羲还给龙分类,用不同的龙的名号来作为官职名称,他自己就号称“龙师”。他还率领族驯养野兽,养殖野兽成为家畜以供食。养殖业的发展使人们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摆脱了游牧的生活,得以稳定地生活在一个固定区域,同时稳定的生活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太昊
生卒: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居于陈,相传是古代炎黄,东夷,苗蛮等所有部落联盟共同的祖先。春秋时期济水流域的任、宿等国都是他的后代。一说他为五帝之一,以木德王,是为春皇。
太昊在位年,据说定都于汶上(今山东济宁),后迁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死后葬于淮阳太昊陵。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前期的主要文献《左传·昭公十七年》“陈,太皞之虚也。”
颛顼,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位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颛顼性格深沉而有谋略。十五岁时就辅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区,封于高阳(今河南杞县东),故又称其为高阳氏。黄帝死后,因颛顼有圣德,立为帝,居帝丘(今河南濮阳),时年二十岁。
传说在黄帝晚年,九黎信奉巫教,崇尚鬼神而废弃人事,一切都靠占卜来决定,百姓家家都有人当巫史搞占卜,人们不再诚敬地祭祀上天,也不安心于农业生产。颛顼为解决这问题,决定改革宗教,亲自净心诚敬地祭祀天地祖宗,为万民作出榜样。又任命南正重负责祭天,以和洽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以抚慰万民,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禁断民间以占卜通人神的活动,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岁时逝世,葬于濮阳。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君主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
喾,中国历史中的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名夋,号高辛氏。
帝喾自小有德行,聪明能干。15岁时,被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
传说帝喾继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偃师时,共工氏实力强大,对喾继帝位极为不满,愤怒得用头撞击不周山,使天柱折断,大地斜向东南,并进而发动反叛。帝喾下令火正黎带兵平定共工之乱,失败而回。帝喾处死了黎,以黎的弟弟吴回继任火正,再次领兵对付共工,最后平定叛乱,杀了共工氏。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管、埙、帘等新乐器。
相传帝喾活了一百零五岁(一说九十二岁),死后安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尧,伊祁姓,陶唐氏,名放勋,起初被封于陶,后迁徙到唐(今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传说他出。生于“三阿之南”。道教中为天官大帝,三官大帝之一,诞日为上元节。
十三岁,尧辅佐帝挚。十五岁,他受封于唐国(今山西临汾市)。二十岁,他取代帝挚,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团结亲族、联络友邦、征讨四夷、统一华夏。尧爱民勤政、富而不骄、怒而不烦、仁德如天。他主政期间,派鲧治水,制定历法,整饬百官。在位70年时,尧访遍天下贤士,得到舜,把权位和女儿都传给了舜。
尧病逝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安葬于谷林(山东鄄城),谥号为尧,被司马迁视为“最理想的君主”。
舜,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舜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三皇五帝”之一。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为虞舜帝王号,故后世以舜简称之。
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因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舜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使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舜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舜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舜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
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帝文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