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焦书记焦跃进焦裕禄次子,颇有父亲的风范

年10月30日傍晚,焦跃进结束工作后,想起了那份邀请函,农产品产销见面会将于9天后在北京举办。

此时的他调任县长不到一年时间,自上任后他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可农作物就是增产不增收。

为了打开销路,他打算参加这次见面会,推广农民种植的产品。

当记者听说他是焦裕禄的后代,纷纷对他进行采访,报道他的事迹。

作为焦裕禄次子,小焦书记焦跃进颇有父亲的风范,亲自进京推销大蒜,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初识焦跃进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杞县却是荒沙满地,出门像走在沙窝上。

都说“春雨贵如油”,杞县也不例外。

作为农业大县,杞县一年四季见不到雨的身影。

三十多年前,兰考县出现了焦裕禄,他带领兰考人民谱写了一首首和自然灾害艰苦斗争的赞歌。

三十年后,焦裕禄的儿子也风尘仆仆来到杞县,他发誓要继承父亲的遗愿,带领百姓发家致富。

杞县百姓以种植粮食为主要收入,想要让他们富起来,就必须要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焦跃进对杞县进行深入调查后,提出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他提出要扩大花生和辣椒的种植面积。

杞县人也饱受瞎指挥、一哄而上的苦头,他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听说别的县农民种什么发财,他们就跟着种植什么,丝毫不考虑杞县的地理因素。

听说焦跃进让种植大蒜后,百姓都半信半疑。

“焦书记,我们种植大蒜,卖不掉怎么办?”

“是啊,大蒜和粮食不能比,粮食卖不掉可以存起来。大蒜一到秋天会发芽、坏掉,万一砸在手里怎么办?”

“焦书记,你让我们如何信得过你?”

其实,焦跃进的压力比谁都大,当听说他是焦裕禄的儿子后,都不免拿他和父亲相提并论。

他总觉得父亲就在身边,一直看着他。

焦跃进觉得不止父亲看着他,杞县的一百多万双眼睛都在看着他,他一定要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年,是他上任的第一年。

一个好的商品除了自身品质外,还需要推广和宣传。

杞县的大蒜再好,没有宣传渠道,依旧无法打开市场,无人问津。

百姓原本对种植大蒜就半信半疑,如今更多的是失望。

焦跃进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大蒜,仿佛透过它们看到杞县百姓唉声叹气的表情。

压力让他难以入眠。

杞县农业虽然做了调整,农作物产量也增加不少,可那又如何?卖不出去,一样改变不了他们的生活。

每次下基层、走访农民,总能看到他们的无奈和疲惫,听到他们不住的叹息声和对基层干部的埋怨声。

他苦苦思索,该如何打开大蒜销量。

看到桌子上那份传真电报,他想到一个好的主意。

顾不上休息,焦跃进让所有相关人员来开会,商议进京卖农产品的事。

“咱们一个小县城的东西,能在北京卖出去吗?”其中一个负责人担忧地问。

“我们做干部的,应该时刻心里装着百姓,为他们解决问题。这次北京的农产品见面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焦跃进越想越兴奋,他告诉每一个参会人员:“这次去参会,就是到北京提高我们的知名度,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县种植的东西好!”

但是这次去北京,不是去旅行,不能说走就走。

他准备了一个多星期,才带着三个乡党委书记和3个企业的厂长、经理登上北上的列车。

由于杞县到北京没有直通车,焦跃进他们一路上要转乘几次列车,才紧赶慢赶在8号晚上赶到北京。

顾不上路途的疲惫,他们马不停蹄赶到现场,准备推销杞县的农作物。

9号这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赶到展厅参观,商家都有备而来,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自家产品。

焦跃进更是亲自上场,热情洋溢向展厅的百姓介绍、推销杞县种植的大蒜、香菇等产品。

他那酷似焦裕禄的长相,引起不少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53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