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洗去了恼人的燥热,眼下的提前光顾让给整个西北蒸发了不少水分,好在万物守恒,小规模的降雨又弥补了部分蒸腾挥发的水分,热浪被一扫而尽,路边田里垂头丧气的玉米苗也立刻支棱起来了,我却昏昏欲睡。
昨天是父亲节,一个不尴不尬的节日。天还没亮,我发了条消息给父亲:“爸,节日快乐!”父亲没有回我,我又跟了一条:“天挺热的,今天休息一天!!!”我在这条消息后面着重加了三个感叹号,似在向他下达不可违抗命令。过了两个钟头我收到了他的回复,第一条:“父亲节快乐,你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就是把最大的快乐。”第二条:“有我儿子这句话,爸就心满意足了,苦些累些也值。”我善良而固执父亲怎么会听我的话!之后他又给我发了一大段话,内容包括他今天的工作内容,薪水,突出强调了他的工作环境,——在室内,不热!
在室内也并不意味着父亲的工作有多么体面。他在老家县城里做零时工,卖苦力赚钱,工地车站,田间地头,几乎都能找到他的身影。他的老板也不固定,本地的、外地的、有钱的、没钱的。据我所知,与父亲长期合作的老板有两位,一年当中有一半的时间,他在为这两位干活。我见过他们其中的一位,姓冯,父亲叫他冯老师,听说以前是乡村小学的老师,因为工资少,离开了讲台,和亲戚合伙承包一些小工程,做了包工头。父亲之所以和“冯老师”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是因为他很慷慨,因为几乎都是一两天就完工的小工程,工期最长不过一二十天,所以工钱都是日结,“冯老师”从未拖欠过父亲的工钱,而且每次都会多支给父亲二三十元做一顿饭钱,午饭则由他带工人们在就近的餐馆“搓一顿”,这一餐必然少不了肉。
父亲说他喜欢给“冯老师”干活,除了能午饭能吃顿好的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冯老师曾经和我是同行。他在工作间歇休息的时候总爱和“冯老师”聊天,问他以前学校的事,回头又把那些事转述给我,临了还不忘嘱咐我在工作中注意。父亲说冯老师叫他“师傅”,他在心里窃喜,在他们这个行当里,年龄大的“匠人”才会被人家称为“师傅”,有泥瓦匠,木匠,甚至技术好的叉车司机和装卸工也会被称为“师傅”,实际上父亲没有可以被称为“师傅”的技能,但却享受着“师傅”的“荣誉称号”,可能有些名不副实,他却实打实的高兴,好似小学生考了分,受到嘉奖了一样高兴。
有天夜里我被手机叫醒,是父亲的来电,他在电话里用做梦呓语一样的语气跟我说身体不舒服,感觉自己患上癌症了。医院检查检查,别自己吓自己,他悲观地叹了口气,挂断了电话。那夜我再无法入睡。
父亲当然不是得了什么癌症,与其说他得了癌症,不如说他得的是不致死的癌——我管它叫做“心癌”。父亲确实身体不好,医院,但也属于常规检查,从没有一位医生给他做出过极为负面的诊断。他心眼小,身体一有异样,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时日无多。我早已习惯了他的过度反应,也自知无力医好他的“心癌”,有时候也会没有耐心地劝他不要杞人忧天,也有时候也会有一些触动,最后又不得不承认,为人子的我才是治愈他“心癌”的良药。
小的时候,经常骑在父亲的背上在炕上来回转圈,那是最难忘而美好的亲子时光,后来长大上学了,驮着我身体的由父亲的身躯变成了他的自行车,我坐在车后座,身体伏在父亲的背上,保持着小时候被他驮着一样的姿势,那时候父亲的身躯还是高大的,而今,父亲的背已经不可逆地开始蜷曲,变形,我站在他身边,足足高出一个肩膀。我记得父亲载我走过的那条路会经过一片麦地,夏天的清晨,麦子迎着晨曦闪耀着金黄的光芒,我的指尖掠过那一缕金色的晨光,忽而,就长大了,最近一次坐在父亲自行车医院检查,医生含糊的病情分析让我们父子都有点忐忑,回家的路上父亲只顾蹬车轮,我坐在后座茫然地看着街景,浑然不知那热闹的街景越来越模糊......
如今,父亲的后座由我换成了他干活的工具,在我善良淳朴的父亲来看来,多年前后座的我是他的希望,如今的工具亦是如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