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腐败,关系大是大非,危害不容小觑。
“吃拿卡要”,就是基层腐败的突出表现之一。一些基层干部或工作人员,利用手里掌握的一点权力,对群众正常的办事需求百般刁难推阻,不给点“好处”就不给办事,人们对此早已深恶痛绝。
其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就是把企业当作“唐僧肉”,有事没事就想“吃一口”。连疫情防控都成了他们“吃拿卡要”的理由。河南杞县一个副镇长,每次到辖区内的超市对接物资配送工作时,都要“顺手牵羊”。从一开始的矿泉水、方便面,到后来的洗发水、化妆品,再到几百元的购物卡,这位副镇长的“羊”越牵越多,越牵越大,最终被纪委监委查获。虽然总体数额不大,但影响却很恶劣,尤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居民物资供应绝非小事,如果在这上面动歪脑筋、搞小动作,甚至收受贿赂、“任人唯亲”,必将极大损害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不可不察。
还有一类现象,是对来办事的群众吃拿卡要,“脸难看、事难办”甚至“脸好看、事难办”,总之不“意思意思”,就百般推诿刁难。在基层农村,往往体现在土地承包、流转和宅基地的批准方面。云南祥云县某村之前就出现了怪事情:住房困难、符合条件的村民,迟迟得不到宅基地建房指标,不符合条件的村民却接二连三拿到了指标。原来,有没有给村支书“好处费”才是此中门道。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村支书俨然把指标分配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
而在城市中,这类现象常表现为“窗口腐败”:十几个办事窗口,却只有几个“叫号”办业务;早上拿到号码,得排队到下午;自己办得慢甚至办不上,花钱找中介、黄牛却能“加急”办妥……“通过每笔送出至元不等‘好处费’的方式,房产中介让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窗口人员为其优先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日前,湖南长沙县纪委监委破获了一起“窗口腐败”的“窝案”。一些工作人员故意暂停窗口,制造拥堵,变相把办事群众“逼”向黄牛中介。一些群众耗不起,只能被迫接受“潜规则”,从而陷入恶性循环:黄牛偏门跑得更快了,群众正常办事就更慢了。
回顾基层腐败案例,许多蝇贪蚁腐都有一种共同心理:觉得自己位置不高,权力不大,平时拿一点小权力换个小红包,没什么大不了的。“小贪不算腐。一次就一千几百块,没人知道,也没人会查我这种小人物的”。
然而,“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患”。可别小看基层一笔笔几百上千的好处费,还有公家采购中的大小回扣,这些“蚂蚁搬家”式的微腐败,积少成多,就会严重侵蚀国家治理体系。因为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蚕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蚁穴虽小溃大堤。处于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既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的作风和形象的窗口。相比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近在眼前”的“蝇贪”感受更为真切。当“花钱办事”的潜规则大行其道,必然带来整个社会风气的扭曲,甚至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国家长治久安。正如一名基层干部所说:一百次服务换来的认可,不敌一次“花钱办事”带来的伤害。所以,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拍,整治腐败,必须“无微不至”。
基层反腐,是反腐败漫漫征程中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关键的“一公里”,是决定反腐败能否赢得民心的“一公里”,也是决定反腐能否最终取得胜利的“一公里”。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把这“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