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患难之交马正卿写乎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文/刘永(一组《苏东坡》剧照)刘永,现供职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税务部门,爱好文史,从事文同、苏轼研究,有《文同评传》等书籍出版。北宋元丰三年()二月,著名文学家苏轼经历“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贬官来到黄州(湖北黄冈),受团练副使。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全靠苏东坡微薄的俸禄艰难度日。苏轼在《东坡八首并序》中说:“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余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这“故人马正卿”不但为苏轼从官府申请下来一片撂荒的旧营地,还帮助苏轼修筑起居室,让他们一家人终于有了安居之地。苏轼带领大家整治营地,躬耕其中,收获劳动果实,总算解决了一家人的衣食之忧。他为自己的居室取名“雪堂”,并亲自在门楣上书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从此苏轼自称“东坡居士”“东坡居士”这个响亮的名号盖过了他的本名苏轼。“居士”现在一般指信仰佛教、在家修行的人。而在古代则并非专指佛教信徒,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也被称为“居士”。唐宋以来,文人雅士多以“居士”自称,以示清高。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等等。苏轼在黄州东坡开荒种地,并在这里修筑起居室“东坡雪堂”,他效仿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的故事,以“东坡居士”作为自己的别号。由此可见没有朋友马正卿的帮助,这“东坡居士”也就无从谈起了。在《东坡八首并序》末尾,苏东坡还这样描述了自己的这位朋友:“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苏东坡的幽默真的是无处不在,面对为自己雪中送炭的朋友,他也不忘开玩笑,说他帮助自己是希望得到千倍的回报。他自嘲说马正卿这么帮助自己,这不是龟背刮毛,受人取笑吗?马正卿当然不怕别人闲话,更没有对已是戴罪之身的苏东坡落井下石,去讨好上级。他的温暖关怀、救人危难的高尚品德让苏东坡感动。苏东坡深知自己给朋友带来了拖累、麻烦,希望将来能够涌泉相报朋友的这份恩情。(苏东坡第二任妻子王闰之)(一)“穷士”马正卿关于马正卿我们现在所知不多,只知道马正卿,字梦得,雍丘(今河南杞县)人,是位读书人。苏东坡的《东坡八首并序》说这故人马正卿本是“穷士”,而且“从我二十年”。于是,有人理解说:马正卿是苏东坡的幕僚、跟班,他是苏东坡的超级粉丝,而且一直追随苏东坡长达二十年。这就有点让人疑惑了,马正卿如果真是位“穷光蛋”,一个如同苏东坡仆人的人,他凭啥本事能为苏轼从官府手中申请到城中的几十亩旧营地?很显然,这是望文生义,是对苏东坡诗句的误解。“马生本穷士”是说马正卿过去曾经是出了名的“穷士”,“从我二十年”并不是跟随我二十年,而是二人相识、相知二十年的意思。实际上,马正卿当时正好在黄州担任通判,这就不难解释他为什么能够帮助苏东坡借地、建房的缘由了。马正卿同情苏东坡的悲惨遭遇,他甘冒政治斗争风险,义无反顾地施以援手,却反而被苏东坡在诗句中认为是“可怜”“痴呆”,这是“苏式幽默”给后人带来的困惑,也难怪一些粗心的读者也会跟着犯“痴傻”了,哈哈。当然,关于马正卿担任黄州通判的史实也并非无人提及,更不是笔者的无端推断猜测。据弘治《黄州府志》载:“东坡故居在今县学东。宋元丰三年苏轼为吴兴守,谪黄州三年。故人马正卿为守,以故营地数十亩与之,是为东坡。以大雪中筑室为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苏东坡贬官黄州时,前后两任太守是陈君式、徐君猷,他们对苏东坡都很关心照顾,《黄州府志》怎么说太守是马正卿呢?于是,又有人说《黄州府志》记错了。其实这又是一个误解。在宋代,知州或太守是一把手,“通判”则是二把手,辅佐知州、太守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也称“通守”。苏东坡曾经担任杭州通判,他在诗中回忆说自己除夕夜还在上班:“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除夜,直都厅。”如此看来《黄州府志》说马正卿为黄州“守”并没什么错。苏东坡感激马正卿对自己的无私帮助,钦佩他不畏强权、坚守道义的高尚品德。此时,苏东坡才体会到唐代诗人孟郊在《伤时》诗中的感叹:“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象马正卿这样的朋友才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知己啊。苏东坡在《书孟东野(孟郊)序》中云:“元丰四年与马梦得饮酒黄州东禅院,醉后颂东野诗云:我亦不笑原宪贫。不觉失笑!东野何缘笑得元宪?遂书以赠梦得,只梦得亦未必笑得东野也。”苏东坡奋笔书写孟郊的《伤时》诗,赠予马梦得。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是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原宪、孟郊他们都是在贫困中奋发图强的君子,而在苏东坡眼中马正卿和他们一样,都是值得自己效法学习的榜样。(二)马正卿与苏辙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说,君子在不得志的条件下,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对于君子来说,穷苦磨难是一种宝贵的历练,越穷越光荣,越穷意志越坚定。苏东坡说马梦得“马生本穷士”就是在赞扬他是位安贫乐道的高士。马正卿的“穷”恐怕当时就已经闻名于世,对此,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苏东坡贬官黄州之前就有生动的描述。神宗熙宁六年()至熙宁九年()期间,苏辙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掌书记。他写有一首《赠马正卿秀才》诗:男儿生可怜,赤手空腹无一钱。死丧三世委平地,骨肉不得归黄泉。徒行乞丐买坟墓,冠帻破败衣履穿。……当时的马正卿未中进士,还是一位秀才。苏辙回忆起认识他时的情景,马正卿贫困潦倒,形同乞丐,真可谓穷得叮当响,简直是没有日月了。马正卿虽然穷,但气节凛然,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苏辙直认他是位“善人”,是位不可多得的贤良之士。马正卿与苏辙在齐州交往,或许是苏辙的同僚,或许是游学到齐州,具体情况如何已不得而知。在此期间,苏东坡正在杭州、密州任职。从《赠马正卿秀才》诗意看,苏辙熟知马正卿的家世,了解他的为人。而苏东坡说马梦得与他“从我二十年”,说明他们二十年前就相识了。苏东坡贬官黄州是在元丰三年(),倒退二十年正是嘉祐五年()。也就是说,从那时起,苏轼、苏辙兄弟就认识这位穷得连祖父、父亲死后都没钱给他们下葬的“穷士”马正卿了。嘉祐五年()二月,苏轼、苏辙兄弟在家乡眉山为母亲程夫人丁忧完毕后,随同父亲苏洵再次回到京城开封,他们在京城西冈租房居住。由于京师消费高,为了节省开支,一家人不得不搬迁到京东八十里开外的雍丘(今河南杞县)居住。苏辙在《辛丑除日寄子瞻》中云:“居梁不耐贫,投杞避糠覈。”“梁”指开封,“杞”指杞县,就是描写他们一家人在雍丘居住这一情形。嘉祐五年八月,苏洵被朝廷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他也在所作《谢赵司谏书》中,说他“寓居雍丘,无故不至京师”。由此可知,苏轼、苏辙必然是在居住雍丘期间认识当地有名的“穷士”马正卿的。显然,马正卿的“穷”让苏轼、苏辙兄弟困惑,“问人何罪穷至此?”一个人怎么可能穷到如此难堪的地步?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对于好奇心强烈的苏东坡来说,可能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想来想去,这一切好像都是命运的安排啊!《东坡志林卷一命分》有一条云:“马梦得与仆同岁月生,少仆八日。是岁生者,无富贵人,而仆与梦得为穷之冠者。即吾二人而观之,当推梦得为首。”苏东坡意思是说,自己和马梦得同年同月生,这一年月出生的人,命都苦。若比赛谁最穷,肯定是苏东坡和马梦得第一。假如我们两个穷鬼再PK一下,马梦得当然更胜一筹,我苏东坡甘败下风。呵呵!《东坡志林》所载为作者从元丰至元符年间近二十年中的杂说史论,马正卿的“穷困”被苏东坡记录在案,可见苏东坡对马正卿命运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2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