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开封,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过战国名都大邑的短暂辉煌,也有秦汉南北朝的千年没落,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复兴,更在宋朝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东京梦华录》中的繁华,《清明上河图》里的兴盛,让我们在追忆开封辉煌的同时,也禁不住思考一个问题:古老的开封,没落的开封,为何能在宋朝一百年间迅速崛起,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掀开尘封的历史,缕清发展的脉络,我们可以发现:在五代宋初的一百多年间,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形势下,开封拥有政治优势、经济优势、营造优势、军事优势和社会优势,这五大优势是同时期其他城市不具备的,因此成为开封迅速崛起的五大基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开封的沧桑历史:短暂辉煌,千年没落
开封的历史,悠久而沧桑,有过百年的辉煌,更有千年的没落。
传说“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于高阳,就是开封下辖的杞县高阳镇。有史料记载但尚未被考古证实的夏朝,在开封地区建都多年;商朝也曾在开封一带建都。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魏国建都大梁,促进了开封的空前繁荣,当时大梁是与齐之临淄,赵之邯郸齐名的名都大邑。
谁人料想,开封的辉煌竟到战国为止。
公元前年,秦国攻魏,引黄河入鸿沟,水淹大梁,城毁人亡,名都大邑成为一片泽国,此后一蹶不振。其后一千多年间,无论秦汉,还是魏晋南北朝,下至隋唐,开封虽然一度是地区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却失去了在全国重要的战略位置,从一国之都下降为普通郡县。这一时期,“汴州”是开封最高规格的称呼,却始终与地位更高的京、府无缘,这座古都名城的没落让人扼腕叹息。
隋朝大运河隋朝时开凿大运河,疏通汴河,开封占据运河之利,开始兴旺起来,但依然不复昔日繁荣。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曾与李白、杜甫同游开封,又叙述了今日开封的没落,追忆当初名都大邑的繁华,凭吊怀古,感慨万分,留下被誉为“凭吊诗之绝唱”的名篇《古大梁行》,诗曰: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晚唐五代,开封迎来了复兴的大好良机。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开封的军事地位上升,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加上拥有便利的运河交通,逐渐成为沟通南北的“水陆都会”,使得开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复兴机会。
从后梁开始,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政权中的四个都定都开封,虽然前后加起来不过几十年,却足以使得开封取代洛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然而,五代战乱频仍,政权更迭,开封饱受战火摧残,虽被定为首都,但城池狭小,容貌陈旧,远不如昔日长安、洛阳的辉煌。
然而,命运终于眷顾了开封一回。宋朝的建立,让开封迅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再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发展,开封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称为世界第一大都市也不为过。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后周以开封为都)开封的空前辉煌:人逾百万,富甲天下
宋朝时的开封,整个城区分8厢坊,人口达万,是十二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市,这一点从开封府的城池规模就可以直接感受出来。
宋徽宗时的开封,城池从内到外由宫城、里城、外城三部分构成,承担不同的分区功能。
1、皇城,又称宫城、大内。
皇城是皇帝生活区域和朝廷办公所在地区,位置在城中央略偏西北,周长五里,南面有三道门,东、西、北面各有一道门,东西两道门之间有一横街贯通。
2、内城,又名里城、阙城、旧城。
内城位于皇城之外,周长二十里,东面有两道门,其余三面各有一道门。内城是中央各部门单位和开封府衙署所在地,也是开封的商业区、居民区,这里是开封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最集中的地方,建筑鳞次栉比,街道熙熙攘攘,衣食住行,粮油米面,吃喝玩乐,吹拉弹唱,应有尽有,仅《东京梦华录》一书提到的店铺就有一百多家,有的商家营业,通宵达旦,二十四小时服务,绝对让你流连忘返。
内城是开封最繁华的区域,相当于现代都市里的CBD。
3、外城,又称新城、国城、罗城。
外城是开封最外围的城池,周长五十里,城高四丈,城楼宏伟壮丽,城墙坚固高大,城外有护城河环绕,既宽且深。外城的作用主要是军事防御,四面皆有城门两道到四道不等,另有水门多座。
北宋开封城布局示意图从开封的城市规模、形制、布局、人口来看,开封已经是十二世纪初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加上繁华的商业、灿烂的文化、先进的科技、开放的氛围……这一切都使得开封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
宋人孟元老的一部《东京梦华录》,让我们梦回东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更把这段开封的空前盛世完美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恨不得从当代穿越到千年以前的开封,去领略昔日世界第一大都市的无比繁胜。
从《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完全可以体会和想象得出,一千多年前的开封是多么繁华,完全当得起“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的评价。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城门开封的崛起原因:虽曰天时,岂非人事
开封崛起绝非一日之功,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说统治者喜欢将自己的都城誉为“王气之地”,认为城市崛起归于天命,但更多是人事。在五代宋朝的历史形势下,开封拥有政治、经济、营造、军事和文化等五大基础,使得它具备超越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五大优势。
1、政治中心的转移和地位提升,是开封崛起的政治基础。
五代以前,北方的政治中心在长安、太原、洛阳,甚至是河北的幽州、大名,却不是开封。处于豫东平原、四战之地的开封,是被人遗忘、无人注意的角落。直到晚唐五代,政治形势开始发生变化,朱温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朝廷委以重任,官拜汴州刺史,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治所便在开封。
晚唐藩镇割据,朱温以开封为基地,以河南为中心,不断吞并其他割据势力,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藩镇。后来,朱温灭亡唐朝,建立后梁,他认为开封是“古者兴王之地,受命之邦,集大勋有异庶方,沾庆泽所宜加等”,遂把开封定为都城,称为“东京”,极大提升了开封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
此后的五代政权,只有后唐自奉为唐朝正朔,仍定都洛阳,后汉、后晋、后周三个政权都选择定都开封,这些政权的统治区域比后梁更广,基本占据了大半个北方,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开封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也奠定了开封崛起的政治基础。等宋朝建立,选择定都对象时,人们已经自然而然地认为开封市“王气所在”,将开封作为定都首选,这便是开封政治基础的影响力所致。
开封府城市鸟瞰图(模型)2、水陆交通的便利和漕运的发达,是开封崛起的经济基础。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水,我国古代城市,无不坐落于大江大河之旁,坐拥江河便利。开封位于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处华北平原与黄淮平原的交接地带,黄河、汴河、蔡河、广济河等天然河流纵横其间,开封正处在这些河流中心,尤其是“汴河之于京城,乃是建国之本。”
隋唐五代时期,开封已经展现出水陆交通的便利,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后周世宗柴荣作为五代第一明君,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疏浚河流,沟通漕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史料记载,柴荣先后于显德四年(公元年)、显德六年(公元年)两次大规模疏浚汴河、五丈河、蔡河等河流,将之与济水、淮河、颍河等河流沟通相连,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以汴河为主干、四通八达的水运航道,从而使得开封交通更为便利,地位更为重要,时人称开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之咽喉,通荆湖之运漕”,成为天下财货会集之地。
发达的漕运和便利的交通,最重要的作用是转运粮食物资。隋唐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北方大城市的粮食物资都依赖南方,而转运物资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便是水运,隋朝开大运河,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转运南方的粮食物资供应北方。唐都长安的没落,从经济角度考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水运不便,粮食物资供应困难,以至于皇帝时常率文武百官和大量军队到漕运便利的洛阳就食。
开封发达的漕运网络发挥了重大作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漕运“波流平缓,两堤平直,江淮扁舟,四时上下,昼夜不绝”,开封漕运每年粮食运量达到万石,足以供应上百万军民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繁荣,这是开封崛起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基础。
北宋时期的运河漕运图3、晚唐五代持续不断的城市营建,是开封崛起的营造基础。
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开封城也不是一下子建成的。开封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在战国以后的一千年间地位不高,城池不大,直到唐朝中期,随着军事地位的上升,才开始了城池的规模化建设。
唐建中二年(公元年),永平节度使兼汴州刺史李勉组织“重筑”汴州城,修筑外城,周长二十里,一下子扩大了开封的城池规模,后来宋朝开封城的内城,就是在这次外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晚唐五代,开封地位继续上升,曾作为五代中四个政权的都城,但由于战乱频繁,每次政权更迭,开封都首当其冲,屡遭劫掠破坏,城池破败不堪,远远不能满足作为王朝都城的需要。后周显德二年(年)四月,世宗柴荣决定扩建开封城,用一道诏书拉开了大规模扩建工程的帷幕,诏曰:
“东京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而都城因旧,制度未恢,诸卫军营,或多窄狭,百司公署,无处兴修。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将便公私,须广都邑......”
柴荣剧照柴荣具有超前的城市建设理念,他对开封城进行了有计划、有层次的布局规划,把营葬、窑灶、草市等规划建设在七里之外,远离中心城区;定好街道、机关、军营、仓场等公共区域和建筑布局后,再“听民随便筑室”,确保了市容市貌的整齐秩序。开封城扩建工程持续三年,工程完成后,外城城墙扩展到四十八里,基本形成了宋朝时开封城外城的规模;城市内部房屋整齐,街道宽阔,汴河两岸,榆柳成荫,风景优美,呈现出一片崭新面貌,也一举奠定了开封城的建筑基础。
宋朝建立后,赵匡胤认为开封的皇城不够气派,“犹未如王者之制”,组织对皇城进行了一次为期四年的大规模扩建。扩建后的皇城,殿宇林立,巍峨壮观,富丽堂皇,显现出一派盛世的帝王气象,奠定了北宋皇宫的基础格局,也成就了开封日后的繁华。其后,宋朝历代帝王又不断对开封城进行改造,重点完善城市建筑防御体系,使得城市规模空前宏大,形成了宫城、里城、外城三重城相套的格局。
在开封城池不断完善的同时,古都长安、洛阳却因为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等因素变得残破不堪,人口流失,地位急剧下降,失去了建都有利条件。此消彼长之下,开封的崛起自然不可阻挡。可以说,晚唐五代对开封城持续不断的营造,奠定了开封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建筑基础。试想如果宋朝白手起家,重建一座城池,难度不啻登天,开封城也不可能有后来国际大都市的繁华。
后周世宗柴荣画像4、五代宋朝军事形势的变化,是开封崛起的军事基础。
开封位于中原腹地,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属于军事上的“四战之地”,不适合闭关防守。
按照传统观点,这样的城市当然不适合作为王朝都城。但晚唐五代和宋初的军事形势有其特殊性,晚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权结束乱世,以十国为代表的地方割据无力承担这个重任,而五代政权被奉为正朔,向来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们均以中原为统治核心,在战略上对其他割据政权处于攻势而非守势,不需要承担防御任务,反而要主动进攻。
在这种形势下,开封的四战之地反而有利于出兵攻占,无论南征北战,还是东讨西伐,开封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都方便转运投送兵员,后周攻南唐、北伐幽州,宋初攻后蜀、荆湖、南唐,水军都是直接从开封城通过汴河出师,直接投入战场,这种军事上的地利之便,是长安、洛阳等地不具备的。可以说,五代宋初这一时期军事形势的变化,是开封军事地位上升的背景,也是开封崛起的军事基础。
《吕氏春秋》云:“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宋朝基本统一全国后,既面临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威胁,又奉行“守内虚外”的战略方针,特别是重视对国内地方的控制。“大梁四方所凑,天下之枢,可以临制四海”,开封位居天下之中,水陆交通发达,一旦地方动乱,有利于迅速出兵,控制形势,特别是监控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居关中的长安反而不具备这种优势。
北宋地图和开封的地理位置5、五代宋朝思想和风气的开放,是开封崛起的社会基础。
唐朝一向是风气开放著称,唐都长安即时国际化大都市,但长安城受“坊市制度”束缚,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两区截然分开,市门朝开夕闭,交易聚散有时,晚上实行“夜禁”,这种封闭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秩序,却使得城市缺乏活力,一到夜晚变得格外冷清。
晚唐五代,在黄巢起义和藩镇割据的双重打击下,整个社会秩序遭到破坏,人们的思想束缚却也同时被打破,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后周世宗柴荣营造开封城时,便允许百姓临街开店,实质上宣布了唐朝坊市分离制的破产;宋朝建立后,正式废除坊市制度,就像推倒“柏林墙”一样推倒“坊墙”,允许商家沿街开店,不加限制,促进了坊市合一,让整个城市变得热闹非凡。
另外,宋朝明令允许开放夜市,商家逐利,使得开封城里出现了大量“早市”、“夜市”,甚至是深夜开张,天明而散的“鬼市”,通宵营业者更不乏其人,宋人夜生活之丰富,比起现代也不遑多让,《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就是最好注脚。众所周知,宋朝思想开明,言论自由,在历朝历代首屈一指,不仅“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对民间也极少进行思想钳制,从而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开放、经济形势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灿烂,最终才有了开封国际大都市的繁荣,成为开封崛起的社会基础。
北宋时期开封的繁华街景结语
回顾开封城崛起的过程和原因可以发现,开封的崛起不是一桩神话,而是历史的必然。当一个城市拥有政治、经济、营造、军事和文化这五大优势基础,它想要低调都不可能。但历史的必然总被另一个必然打破,当统治集团沉溺在盛世中不可自拔,对危机置若罔闻,而强大的外敌又时刻觊觎时,“靖康之耻”的发生就成为新的必然,开封的再度没落也就在所难免。
当然,即便发生了“靖康之耻”,开封的五大基础也并未完全丧失,如果南宋锐意进取,恢复中原,重回故都,开封仍然具备国际化大都市的实力和风范。但是,统治集团却选择了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宁可享受临安的繁华,“直把杭州作汴州”,也不愿励精图治,戮力北伐。从此以后,眷恋故土的宋人也只能从《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中追忆开封的无限繁华了。
参考资料:《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旧五代史》、《东京梦华录》、李合群《北宋东京城城门研究》、王明德《试论北宋开封定都》、李润田《开封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等。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