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南阳人陈恢,与刘邦达成和降,挽救

刘邦

公元前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曾派将宋留由南阳西进攻秦,但很快被秦主力镇压下去了。项梁、项籍起兵于吴(今江苏苏州),项梁在邳(今江苏宿迁县)召集起义将领议事,起兵于沛(江苏沛县)的刘邦前往,共议立楚怀王孙心,定都盱眙。

公元前年,楚怀王遣宋义、项羽等人率军北救赵,遣沛公西伐秦,并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年,刘邦率军从砀郡(今商丘市南)出发,经成阳(今山东荷泽东北)、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到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后采纳儒生郦食其的建议,攻取交通要道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转战开封、洛阳之间。刘邦一路避实击虚,收编义军,顺利攻占颍川(今河南禹州市),继续南进,到达宛(今河南南阳)。

刘邦

南阳郡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其郡治宛,自西周到战国都是南方重镇,交通便利,往西可经武关直达关中,往北可经鲁关直达洛阳,往南经武当山和桐柏山的南襄隘道,达于襄樊平原,向东南可达到江淮流域,是重要的军事要道。当时秦朝在南阳驻守有重兵,其主要将领就有藺、鳃、王陵、梅销、番君5人。

刘邦要从南阳西入武关(今陕西商县西南)到关中,进攻长安,是相当困难的。刘邦急于入咸阳称王,于是绕过南阳郡治宛向西进军。谋臣张良对刘邦说:“您虽急于进入关中,但秦兵众多,今若不攻下宛,宛的秦兵从后面追击,前面有强大的秦军阻击,他们前后夹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作战方法。”于是,刘邦连夜引军还,将宛城团团包围。南阳太守崎看大势已去,欲自杀了之。他的手下有一位叫陈恢的南阳人,对他说:“现在还不到死的时候,等我去劝说刘邦。”陈恢翻越城墙,面见沛公。陈恢对刘邦说:“宛是大郡之都会,人民众多,积蓄雄厚,吏民自认为投降必死无疑,所以他们一定会齐心协力,坚守宛城。现在,您要连日进攻,将士死伤一定很多,若带兵绕过宛城,宛城的秦军必然在后面追击。您既失去了先入咸阳为王的机会,后面又有宛城强大秦军的祸患。我为您考虑,不如约降南阳,和平解决,给南阳郡守封官加爵,令其坚守南阳,率领南阳士兵和您一起西进其他没有攻下的城池,听到您这样大仁大德的消息,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打开城门欢迎您,您也就可以在西进征程中通行无阻了。”

刘邦

刘邦听了陈恢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心中自然十分高兴,于是采纳陈恢建议,南阳太守崎归降刘邦,被封为殷侯,陈恢被封食租千户。这样,刘邦和平解决了宛城,既减少了军队的伤亡,也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同时也节约了入关的时间,争取了人心,使刘邦西进比较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到丹水县(今河南淅川),高武侯鳃、襄侯王陵皆投降。还攻湖阳(今河南唐河),番君别将梅镅投降,追随刘邦军队攻占析(今河南内乡县)、郦(今西峡县菊潭)。刘邦军队所过之处,从不掳掠,深得民心。刘邦率军直指武关,绕过峣关,在蓝田南大破秦军。公元前年十月,刘邦至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宣告灭亡。刘邦“和平”解决南阳,不但为他西进关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宛城避免了一次战争劫难,为南阳在西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刘邦大风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5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