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战役粟裕的高超指挥才能,耍得蒋介石团

年寒冬深夜,在河南临颍的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司令部的作战室里,副司令员粟裕紧紧盯着墙上的作战地图,陷入了长久的思虑中。

此时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战略反攻阶段,自年7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十万大军进入大别山作战,随后山东的陈毅、粟裕和晋南的陈赓、谢富治从两边策应,三路大军相继挺进中原,严重威胁蒋介石的长江防线和沿江重镇南京、武汉。

于是,蒋介石立即调集南线全部兵力到中原,准备与解放军的三路大军展开搏杀。由于国民党军在兵员数量和装备上仍然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中原战局形成了反复拉锯的僵持局面。

这一次面对豫东战场的角逐,毛泽东在作战室里不停地踱步,他看着眼前的作战地图,一支接一支地抽起烟来。突然,他有了一个想法:渡江跃进江南。

跃进江南的计划,其实早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夕就产生了,其战略意图就是要把战争引向蒋介石的国民党统治区。

毛泽东的构想是,让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的三个纵队渡江南下,迫使蒋介石把中原地区的部队调回至江南,华东野战军就会像一把利刃直插蒋介石统治区的心脏。

年12月25日,在杨家沟的窑洞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他在会议上提出了“以跃进的方式向前推进到敌占区的纵深,建立新的根据地,直至全国解放”的构想。

而此时的粟裕还不知道中央的决定,根据自己半年来外线作战的经验,他认为,改变中原战局的关键在于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

年1月22日,粟裕给毛泽东发送了一份电报,这也就是解放军历史中赫赫有名的“子养电”。按照电报“地支代月,韵目代日”的惯例,“子养”就是代表1月22日。

在电报中,粟裕讲述了自己的看法:“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战术的变化,我军的歼灭战将进一步向更大规模发展,这可能是个客观规律,只有高度集中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才能逐次歼灭敌军主力,迅速改变中原战局。”

从整个战役的全局上来看,毛泽东认为,打过长江是解放战争总体思路的重要一环,也是从战略层面根本扭转中原战局的重要步骤。

1月27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的名义给粟裕发去电报,决定“渡江南进”。

按照中央军委部署,粟裕于年2月下旬率领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和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等部队渡过黄河,进入濮阳地区休整。

在濮阳的一间作战室里,粟裕经常拿出毛泽东发来的电报看着渡江方案,脑海里一次次浮现出14年前的那次远征。

早在年,时任红七军团参谋长的粟裕与军团长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转战闽浙赣。

一路上,红七军团不断与敌人的围追堵截作斗争,血溅二千五百多里,杀到皖南的时候,人员已经减少了二分之一。正是由于这段经历,让粟裕对脱离根据地的敌后转战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此次南渡长江,华东野战军要走的路程比当初的抗日先遣队还要远一倍,渡江后必定会面临巨大的非战斗减员,而且沿途粮食、弹药都得不到补充,也无处安置伤员,究竟能否实现预定的战略意图,粟裕的心里没有一点底。

与此同时,粟裕深知,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关系到千千万万将士的生命,更关系到解放大业的成败。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应当结合战争全局进行思考,从战略全局考虑利弊得失。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后,粟裕做出决定:“华东野战军三个主力部队暂不渡河,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和蒋介石较量一番”。

年4月18日,粟裕再一次“斗胆直陈”,他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了长达三千字的电报,详细陈述了逐鹿中原的大计。

历时一年时间,毛泽东率领的中共中央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东渡黄河,刚刚抵达河北省阜平县时,就收到粟裕的电报,究竟是坚持渡江南进?还是集中兵力留在中原作战?这个问题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

4月21日,毛泽东给陈毅、粟裕发电,要求他们尽快赶到阜平县城南庄,当面向中央具体汇报他们的意见。4月30日中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乘坐的一辆美式吉普车,停在了城南庄毛泽东的临时住所门前。

毛泽东一般是不跨出大门欢迎客人的,但这一次,他亲自走出大门外面等待粟裕和陈毅,并亲切地说道:“我们的英雄回来了!”

粟裕对毛泽东说:“我带三个纵队下江南的直接目的是调动敌人,减轻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压力,若是蒋介石没有把四个主力调到江南,我们将会前功尽弃。所以我建议最好不要去,还是把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与其他的纵队集中起来打大仗。”

粟裕、陈毅

听完了粟裕的话,毛泽东点了点头。因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粟裕的三个纵队调不走蒋介石的主力部队,那么中原战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于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在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东野战军的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内,以歼灭国民党第五军等部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领受了任务后,粟裕在军委领导面前立下军令状:“坚决完成任务”。

粟裕匆忙返回前线,此时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等待着他,要打大仗,到底要打敌人的哪支部队呢?

粟裕仔细看着眼前的作战地图,国民党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是蒋介石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将领,第五军更是蒋介石的五大王牌军之一,装备精良,步炮协同力强。

此时国民党整编第五军就驻扎在中原战场东北部的鲁西南的定陶、城武一带,如果华东野战军包围了他们,必定会吸引蒋介石派来援兵相救。

粟裕(前排左2)

然而,粟裕的部队还没有集中,以华东野战军现有的实力,要想一口吞下邱清泉的第五军,并没有绝对的胜算。

就在犹豫不定的时候,粟裕获悉了另外一个情报,当国民党军加紧向鲁西南地区集中重兵的同时,对于中原重镇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却未加强兵力。粟裕果断决定放弃鲁西南的强敌,首先发起开封战役,在战斗中寻机钓邱清泉的第五军这条“大鱼”。

粟裕立即制订了一个“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方案,将战场由鲁西南地区转向了豫东地区。

6月16日,粟裕将作战报告一边上报给中央军委和中原军区,一边下达了攻击开封的作战命令。

第二天,在获得中央军委的批准后,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和第八纵队正以急行军的方式向北推进,而蒋介石对于粟裕已经改变作战意图一无所知,始终认为粟裕意在夹击邱清泉的第五军,依然在向鲁西南调兵遣将。

当国民党侦察机发现北上的解放军时,前锋的攻城部队已经兵临开封城下。

傍晚时分,在夜幕笼罩着的开封城下,突然炮火轰鸣,国民党守军这才如梦初醒。仅仅用了五个昼夜,华东野战军就攻破了开封,歼灭敌人约四万人。

当开封被解放军围攻的消息传到了南京,让蒋介石十分震惊。为了挽回败局,以安定人心,蒋介石紧急命令邱清泉的第五军和整编第83师连夜向开封前进。同时又命令第七兵团司令区(ou)寿年从民权出发,经过睢县、杞县迂回开封,企图与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在开封地区展开决战。

6月26日,粟裕突然下令华东野战军撤出开封,向通许方向转移。邱清泉见解放军撤出开封,马上命令国民党第五军西进“收复城池”,主力部队在解放军后面紧追不舍。

就在邱清泉“收复城池”之时,支援开封的区寿年第七兵团却放慢了前行的脚步,与邱清泉部相距40公里。

区寿年

区寿年是粤军出身,他心里也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他认为,拿不拿头功无所谓,只要不是第一个挨枪子就行。

6月27日,粟裕抓住区寿年部队进军缓慢的时机,果断指挥华东野战军对区寿年兵团展开围歼。

如果说发动开封战役是“动敌”之策,那么放弃开封则是“诱敌”之计,继而围歼区寿年兵团,粟裕把战役设计得环环相扣,每一步都为下一步作战创造了条件。

7月2日凌晨3时,华东野战军突击集团一鼓作气,结束了龙王店战斗,并活捉了区寿年。就在同一天,蒋介石在空军司令周至柔的陪同下,乘坐飞机亲自飞临睢(睢县)杞(杞县)战场督战。

下午6时,蒋介石给身在桃林岗的邱清泉发送了一份手令,上面写道:“弟为中原之主力,与友军相处,不解围,不互救,殊堪痛恨。”

从这份手令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于区寿年兵团被围歼的焦急之情,同时也责怪邱清泉没有出兵相救。

桃林岗地处杞太(杞县太康)、杞睢(杞县睢县)两条公路的要冲,是邱清泉兵团东援的必经之路。当邱清泉到达处这里后,一路“逃窜的解放军”突然转过身,向着自己发起猛攻。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中了粟裕设下的陷阱。

粟裕把桃林岗当作了与邱清泉决战的战场,邱清泉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支援下,对解放军发起疯狂猛攻,桃林岗瞬间成为了一片火海。

正当粟裕的部队与邱清泉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这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原在山东的黄百韬兵团奉命迅速赶往睢杞,率先突破了负责阻援的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的防线,距离区寿年兵团残部仅剩五公里。”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粟裕当即做出决定:“趁着黄百韬兵团长途跋涉,立足未稳之际,调整主力对其突然实施合围,给其以歼灭性打击。”

经过两天的激战,黄百韬兵团被歼灭了两个团,被压缩到了帝丘店及外围十余个村庄内。黄百韬仍在做着最后的困兽之斗,他亲自登上坦克,率领三个营发起反突击。解放军一次次击退敌人的反攻,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一个班倒下来,再冲上来一个班,一个排倒下,又冲上去一个排,解放军战士们只能咬着牙与敌人以死相搏。

在前线指挥部里,粟裕已经十几个昼夜没有好好合过眼了。他顾不上头痛难忍,眼睛一直注目着作战地图,各个方向的告急电报纷至沓来。

更加要命的是,南面国民党精锐的生力军胡琏兵团日夜兼程向北增援,已经甩掉了尾随的中原野战军的部队,其先遣部队正在向太康方向疾进。西面的邱清泉兵团绕过了阻援部队的防线,从侧翼迂回。东线的敌人新编第74师已经进到了宁陵及其以西地区。

在粟裕看来,这场战役打得黄百韬兵团焦头烂额,也让邱清泉兵团受以重创,已经达到了作战目的,此时撤出战场是最好的选择。

7月5日傍晚,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黄百韬叫来了侍卫官,下令烧掉所有的机密文件准备撤退。

粟裕

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眠的黄百韬命令侦察兵去解放军的阵地侦察,当他们小心翼翼从战壕里探出头时,发现解放军的阵地上已经空无一人,粟裕早已经率领部队悄然撤离战场。

解放军在豫东战役的胜利,“集中于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战略考虑是符合实际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区的战略态势。此后,国民党在中原战场上完全失去了对解放军发起战役性进攻的能力。

这场战役不仅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在中原地区的大量有生力量,也打破了中原战场上的僵持局面。

两个多月以后,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济南战役,正式揭开了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29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