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邓州南阳人,唐代名将。
张巡幼年聪明,才智过人。据说其书读不过三遍,终生不忘。每写文章,常提笔落纸即成。壮年后,志气豪迈,遇事不拘小节。博览群书,知识广博,知晓阵法。开元末年()中进士,初任太子通事舍人。当时,有人劝他拜谒把持朝政的杨国忠,如此必受重用。但他决不愿依附权贵。后调任清河县(今河北南宫市东南)令,因政绩显著,清正廉明,又更调真原县(今河南鹿邑县)令。任上镇压恶吏,县境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军威迅猛,所到之处,守将不战而逃,或者望风而降,京师震惊,唐玄宗被迫南遁。在此危亡之际,张巡起兵讨贼,在宁陵,雍丘(治今河南杞县)屡破敌军,后来雍丘县令令狐潮投敌,协同叛军围攻县城。张巡扼守60多个昼夜,因城墙单薄,率众至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会合共同抗敌。至德二年(),敌将伊子琦率兵十万,围攻睢阳。许远认为自己才干不足,把军政大权拜托给张巡,自己甘事后勤。张巡平素待人忠厚,军纪严明,赏罚有度,深受官兵诚服。每次敌人攻城,他常用奇谋,击退敌人。
为表彰他的忠勇,唐肃宗诏封御史中丞。他固守数月,救兵不至,城内粮食断绝,以网罗鼠雀充饥,煮马鞍,铠甲皮件填腹,援兵迟迟不到,致使睢阳城陷落,张巡,许远,南齐云等一并被俘。诸将在敌面前,坚贞不屈。敌将伊字琦劝张巡投降,他瞋目怒骂。敌抉其口,齿尽落,血遍流,张巡仍大骂不止,后与南齐云,雷万春共36人,遂为敌害。但他坚守睢阳,蔽遮东南,使唐朝不亡,其功光耀日月。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下诏褒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诏封为邓国公。后人为纪念张巡,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为他建立祠庙,并把他与张衡,张仲景誉为“南阳三张”。至今,台湾省许多居民仍供奉张巡像,尊称他为“唐代岳飞”,并成立张巡研究会,初版各种研究著作加以宣扬传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