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辰楼的往世今生

抚辰楼位于杞县城中心,是杞县标志性建筑。在元、明、清、民国四代直到年上半年,都作为杞县县衙或县政府的大门,迄今已有年的历史。据明嘉靖《杞县志·谯楼记》记载:元朝至正四年(),杞县县尹(县长)孙楠栋到任伊始,即整修孔庙、县衙,成效显著。但城头上的“谯楼”仍未修建,孙知县心里一直有些歉意,恰巧,这时,有一个史姓县民要卖他的谯楼(鼓楼)。于是,县尹就和吏属商量,要大家拿出些俸金,并动员市民捐助集资,以5万缗(串)铜钱,把谯楼买下来,并加以扩建整修,建成了一座崭新的谯楼,又把计时、打更、报警用的铜漏、钟鼓、号角设置在楼上,并在门楣上方挂上“齐政”的匾额,叫“齐政楼”,乃“齐七政”之意。

这里有必要把“齐”和“七政”是什么意思给大家交代一下:

齐:《说文解字》禾麦吐穗上平也。《注》徐锴曰:生而齐者,莫如禾麦。又《玉篇》整也。《正韵》无偏颇也。《荀子·富国篇》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政以齐民。《注》齐,整也。又等也。《前汉·食货志》世家子弟富人,或斗鸡走狗马,弋猎博戏,乱齐民。《注》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又《正韵》庄也,肃也。《左传·文二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注》齐,肃也。又正也。《诗·小雅》人之齐圣。《注》中正通知之人也。《朱传》齐,肃也。又《尔雅·释言》殷齐,中也。

七政: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孔颖达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裴駰集解引郑玄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裴駰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古代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司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辞,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谓七政。”

在《大学》《荀子》里也能找到相近和接近的比邻词。《大学》:格物致知,诚心正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荀子》:“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平正以齐民”。

知道了这些,“齐政”就比较好理解了。“齐政楼”意为,欲治国平天下,使天下太平,必先把杞县治理好。并勉励大家齐心协力,齐政为民。

迨到洪武二年(),明朝首任杞县知县曹以崇莅杞后,见成池被黄河水冲的不像样子,齐政楼已成危楼,于是做了一次抢救性的大修。嘉靖二十年(),知县朱尚文到任后,见齐政楼破旧不堪,就按明朝建筑风格重建一座大楼,“大若城门,重楼其上”,高10余米,东西长21米,南北宽14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底层中留拱券(门)高3.1米,更名曰:“抚辰楼”。抚,这里指手能摸到;辰,指天上的日、月、星。言楼极高,登楼伸手能摸到日、月、星。由于楼上设置有铜壶,钟鼓打更报时,故又称“钟抚辰楼”,简称“抚辰楼”。明末至清初是抚辰楼受天灾人祸,兵燹战火重创时期,一是破坏严重,二是社会动乱,政府无钱修葺,所以,在杞县地方史志中很少找到重修、大修抚辰楼的资料,只有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情况,不足称述。而此间,抚辰楼受到战火的严重创伤,倒有明确的记载:(1)明崇祯十一年(),白莲教起义,猛攻杞县城。(2)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破杞城。(3)崇祯十七年()清军南下破杞城。经过这三次战火的洗礼,抚辰楼几经重创,摇摇欲坠。进入清代以后,“抚辰楼”的命运更加惨淡,大清国10帝,立国年,向杞县委派知县任,他们之中除少数知县有所建树以外,其大部分则是平平庸庸,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心创建文物,保护文物,使不少古建筑,因失修而毁灭了。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王朝,仅立国38年,共向杞县委派48任县长,平均每任不到一年时间。年这一年就换了7任县长,来去匆匆,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一位县长只干了5天就走了,焉有心保护文物?

年6月,杞城沦陷,日本人把抚辰楼作为军事观察所,在楼顶上增建一个小楼,设置观察哨观察全城的动静。年12月19日,驻汴日、伪军数千人,在坦克,大炮火力掩护下,猛攻杞县城,抚辰楼受伤,遍体弹痕。

年10月,国民党政府从河西回城,把抚辰楼加修改建为街垒工事。年6月,“睢杞战役”开始,抚辰楼险被炮火摧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杞县人民政府进城驻进民国旧政府院内,把抚辰楼修葺一新,门券上方刻上了由县长曲书成题写的“杞县人民政府”匾额。从此,抚辰楼换了人间,获得了新生。

年“大跃进”时期,把抚辰楼作为大型广告牌,上书:“杞人胜天”。

“文革”时期,把抚辰楼列入“四旧”黑名单,准备拆除,只因1群众组织的广播站设在楼上,才躲过一劫。

“文革”后期,为解决机关供水问题,把抚辰楼改建为“水塔”,在楼上筑大型水泥蓄水池,蓄水几十立方,导致楼体沉降。以后又拆掉水池,使抚辰楼遭到严重损害。不久,又紧接抚辰楼东侧建1座3层红砖楼房,与抚辰楼并肩“媲美”,大煞了抚辰楼的容颜。到上个世纪80年代,抚辰楼周围盖满了高楼大厦,挤得抚辰楼喘不过气来。

代年,随着汽车在机关的广泛使用,抚辰楼成为县政府交通的瓶颈。有人建议干脆拆掉算了,有人持不同意见,后来拿到县领导会议上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请专家论证,如果能升高券门既不影响建筑物,又能保证车辆通行,就不拆,反之就拆掉。抚辰楼命悬一线。

后来从北京请来了相关专家,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可以不拆,需要把券门升高0.40m。年,经过小心翼翼地施工,升高了券门,保住了文物,保证了交通。

在过去的岁月里,抚辰楼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使它受到不应有的创伤和摧残。这些都成了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抚辰楼在杞县古建筑物中,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根据《杞县志》记载:在古雍丘和今杞县境内,历史悠久的建筑物有:“禹祠”(夏商),“伊尹庙”(商周),“郦生祠”(汉),“大佛寺”(唐),“大云寺塔”(唐)等,但都未跻身于杞县标志性建筑物行列:在杞县八景内也只有“辰楼春霁”独存。巍巍然屹立于杞县城中心,历尽沧桑的抚辰楼,不愧为是杞县的历史丰碑。

光阴如箭,弹指间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为了使抚辰楼展露新貌、焕发新颜,传承弘扬杞县历史文化,县委政府实施了“抚辰楼项目保护工程”,对周边的违建进行了整治,并出资进行修葺,恢复了原有的“齐政楼”名字。金字、金边、黑底的“齐政”匾额高悬重楼之上,醒目的“抚辰楼”三个大字匾额,把门楣上曲书成县长书写的“杞县人民政府”遮掩起来,说明这里已不是县府大门,也不再履行计时、报警的职能,从此摆脱了门道车马行人之累,打坐在宽敞的政府广场内,接待游人观赏。如今的齐政楼经过整容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壮观。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齐政楼下音乐喷泉,载歌载舞,享受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荣耀。(高洪宪邢树恩)

编辑:王丹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20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