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再访云门山这是第二次游览云门山。第一次,大约在十几年前,自己三十来岁,记忆里,只顾起劲地爬山,趣味了了。说实话,这次“五一”出行的计划里本也没有云门山,而是要去仰天山。要去观赏大片大片的槐花,去嗅嗅那清新空气中馥郁的芳香,借机找寻记忆深处那些有关儿时的印记。一个随意的决定,就来到了云门山下。云门山,自古为鲁中名山,然而山并不高,也没有特别的灵秀奇峻之处。它的出名,主要在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寿”字。许多年前,登过一次云门山,时间、人员都没有印象了,只记的“寸比人高”的大“寿”字和山路两旁很多整齐的石凳。此番重登云门山,已没有了早先的豪气和体力。一路上,慢慢地拾级,细细地打量,悠悠地思索、玩味,竟别有一番趣味。云门山,因其主峰大云顶上有洞如门,南北相通,风出云随,尤其是夏秋时节,早晩时分,雾霭云岚缭绕蒸腾,卷卷舒舒南南北北地出入此洞,故名“云门洞”,云门山也因此得名。站在“云门洞”的洞口,看着如织的游人,有的坐在山石上小憩,有的忙着选点拍照,我则陷入了沉思:这洞口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开凿的呢?如果人为开凿的,那又是何人何年所为何故呢?洞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有着简单的文字介绍:相传为秦始皇(公元前年)东巡时为压齐地王气开凿,东晋(年)郭大夫首筑东阳城时扩凿洞口以宣风气。北宋时又先后两次增扩。由此,得出结论,云门洞是人工开凿的,而且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秦始皇下令开凿的。这就让人容易接受了,你想啊,能够想到在此绝佳位置开出如此山洞的,绝非常人所为,也必须得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于是“相传”,秦皇东巡时,见齐地沃野千里、民丰物阜、人口众多,而且青州周围山川罗列王气纵横。盼着江山永固的始皇帝一时间心怀惴惴、耿耿难释,于是如何压制齐地使齐人永远臣服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不知哪位方外之士法力无边洞悉齐地风水之妙,献出凿穴破气之计,因而在这山顶断崖之上就有了这个贯穿南北的山洞。齐地的王气破解了没有,我们无从得之,但秦朝的国运并没有如其所愿地永久下去。不过,云门山却因有了此洞,无论是朝晖夕阴、日升月落,还是云霞明灭、雾迷岚流,都增加了许多迷离虚幻的神秘气息。观察一下岩洞两侧的石壁,很明显地能看出人工斧凿的痕迹,看来人为因素必定存在,但我还是固执地臆测着,这里应该是先有着一个天然的洞隙,而后被人们发现,又经过多次扩凿才形成的现在的情形。在我单纯的思想里,大自然鬼斧神工,皆有可能;如果没有一个原始天然的启发,人们是不会突发妙想创造出如此奇观的。洞顶石壁上自上而下竖排镌刻着四个繁体的楷书大字:“云洞天开”,似乎在印证着我的看法。面对如此佳境,古人与我心有戚戚焉呢。洞口向右,走不多远,就是云门山最著名的景点——“寿”字刻石所在。游览云门山,很多人就是冲着这名闻遐迩的“寿”字而来。“寿”字据说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单字摩崖石刻,该字结体谨严,端庄大方,远望近观,都给人气势恢宏的感觉,被誊为“天下第一寿”,名副其实。从落款,了解到字的书者为明朝嘉靖年间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从书法技艺上看,周全应不是个凡夫俗子,况且能做到衡王府内掌司也得真有两把刷子,但其人其事所传不多,所以不好多说。想像着,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九日,第二代衡王(名字不好写,也不好记,也没多少意思)的生日。一时间,青州城里张灯结彩鼓乐喧天车水马龙高朋云集,人们争相献上奇珍异宝,以讨衡王的欢心。阖城的官员百姓兴高彩烈万人空巷,在庆祝气氛达到顶峰时,衡王及所有嘉宾被请到殿外,在礼宾的导引下,大家抬头向云门山方向望去。内掌司冀阳人周全精心写了一个巨大的寿字,这寿字硕大无比,只见在云门山北面的山顶的崖壁上赫然立着一个硕大的丹红寿字。虽然云门山远在城外,但九月的青州秋高气爽晴空万里,那涂有朱砂的硕大寿字醒目异常,青州城里的人看得清清楚楚,那该是多么壮观喜庆的场景啊!“云门献寿”一时传为佳话。如此盛举,衡王自是高兴万分,给予周全如何的赏赐,书无记载,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这一寿字称绝天下名闻遐尔,千载而下为人称颂已经是对周全的最高奖赏了。看来,这拍马屁也不是是个人就拍的,还得有真本事真功夫。谈起“寿”字,另有一人不能绕过。因为关于“寿”字的来历,在青州当地还有一个版本流传甚广,那就是“雪蓑献寿戏衡王”。故事很老套,表达的是人民群众朴素的情感和鲜明的爱憎。史料证明,故事只是个故事,然而故事里主角——雪蓑却和云门山颇有渊缘,有点神仙气也有点风尘气。雪蓑,何许人也?“寿”字左边的崖壁上镌刻着“神在”两个大字,笔力遒劲、结构谨严、点画夸张、气势凛然,别有一番意味。“字如其人”的说法,很多时候是正确的。由其字猜其人,必定是位才高气傲命途多舛加之行为怪异放浪形骸的奇人异士。事实也确实如此,文献记载:雪蓑其人能诗善文,擅书法,精绘画,通晓音律;踢的一脚好球,弹的一曲好琴;还识得古懂、熟悉药材,可说多材多艺。雪蓑原名苏洲,原籍河南杞县,明嘉靖年间流落山东泰安、青州、莱芜等地。他出入豪门却“高洁不染尘埃”;他云游四方心系苍生。在章、莱、青等地,多方游历,广泛结交,晚年却穷困潦倒郁郁而终。云门山上留有他的多处题刻以及躺卧的岩石、吟咏的诗句。山前山后,山谷山巅,或坐或卧,或吟啸或题咏,在这里,仿佛他才是云门山真正的主人,而高贵如衡王等仅仅是过客。有诗云:“野宿石床类洞天,蓑衣脱放海东边。夜深睡熟的云起,不管龙来榻下眠。”云门山因他而多了一份仙气一份豪气。说到“仙气”,云门山上还是真有神仙呢!没几步,你就会找到陈抟老祖一睡八百年的“万春洞”,一睡八百年,还不是神仙吗。当然,陈抟老祖在道家仙班里也是地位尊崇的。洞内有其帎书而眠的卧像一尊,憨态可掬,只是被游人们用手摸得周身光亮略显滑。说起云门山上的神仙,另一位得道成仙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明朝冯梦龙《醒世恒言》里“李道人独步云门山”里的成仙道人李清。李清是土生土长的青州人,他乐善好施救济天下,又淡泊富贵看透世俗,最终列入仙班。人们感念李清的为人处世的风格、恩德,世代传说他的故事,至今云门山上还有他的遗迹多处。一路行来,或驻足凝视,或纵目远眺,感凉风习习,听松涛阵阵。气定神闲间,竟然感觉收获满满,有“大块朵颐”般的满足。山还是那山,来与不来,它都在这儿;只是这次来,有了不同的精彩,个中原因,应该是经年历月后,看问题的角度、态度待人处事的情绪方式发生了变化吧。第二次游赏云门山,我收获很大,可记者甚多。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