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历史剧《大秦赋》上线后,好评不断,该剧虽然是以秦始皇嬴政为主线,但却横跨秦国四大君王,他们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蒙骜,则辅佐了以上四位秦国君主。《大秦赋》中,秦国大将蒙骜生命垂危,秦王嬴政走到他身前,握住他沧桑的手,想着要安抚他,但老将军坚定的眼神让他难以说出口。
就在秦王嬴政不知所措之时,蒙骜用已经沙哑、无力的声音,留下了他的临终遗言。蒙骜艰难的侧过自己身子,死死握住秦王的手,两眼更加坚定地说道:
老夫有负先王所托,不能再追随大王,为大王效力,为大秦尽忠,你们要替大王带好兵,扫灭六国,忠于大王,忠于大秦。
对此,在笔者看来,就《大秦赋》这部历史大剧中的蒙骜,和历史上的蒙骜比较接近。虽然他没能等到秦灭六国的那一刻,但是,他屡立战功,无疑为秦始皇一统天下扫平了障碍。至于蒙骜的子孙,比如蒙武、蒙恬、蒙毅等人,同样对秦国忠心耿耿。
一
首先,蒙骜(?~公元前年),《战国策》作蒙傲,战国末期秦国名将。
司马迁在《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记载: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他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在战国七雄中,齐国和秦国,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可谓相隔千里。对于蒙骜来说,之所以选择离开齐国,投奔秦国,显然是认为来到秦国后,能够获得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
当然,因为史料记载的匮乏,我们无法得知蒙骜到底是哪一年投奔齐国的。对此,在笔者看来,蒙骜很可能是公元前年后离开齐国。在这一年,燕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联合攻打齐国。五国伐齐后,虽然齐国成功复国,却再也无法重回巅峰。因此,这注定蒙骜在齐国继续待下去,也不能有所成就。而这,应该是推动蒙骜投奔秦国的重要原因。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年),秦昭襄王嬴稷去世,太子嬴柱即位,史称“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元年(公元前年),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后去世,终年五十四岁,谥号为“孝文王”,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秦孝文王去世后,太子嬴子楚即位,史称“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即位后,蒙骜获得了重用。
二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年),蒙骜担任将领,奉命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割让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巩二城给秦国,秦国设置三川郡(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而《史记·蒙恬列传》则记载,是蒙骜夺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二城而设置三川郡。当然,不管是割让,还是夺取,这都是蒙骜战功的重要体现。秦国设置三川郡后,其疆域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因此,这意味着韩国和魏国的腹地,已经暴露在秦国铁骑之下了。
换而言之,秦国想要消灭韩国和魏国,无疑是容易不少了。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年),秦庄襄王派蒙骜率军攻打赵国,平定太原郡。太原郡之下的晋阳,曾是赵国的都城。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赵国的国力不断下滑,自然难以保住太原郡了。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年),蒙骜率军攻克魏国的高都(今山西省晋城市)、汲县。继而攻打赵国的榆次(今属山西省)、新城(今山西省朔州市)、狼孟(今山西省阳曲县),一共夺取三十七座城池。
三
同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攻打秦国,在黄河以南打败秦军,击退蒙骜,于是魏无忌等撤离。诚然,魏国信陵君天纵奇才,率领五国大军击败了蒙骜。不过,蒙骜虽然没能取得胜利,但是,凭借着函谷关等城池进行坚守,蒙骜也没让秦国损失惨重。因为无法继续获得好处,信陵君魏无忌只能选择撤军,这意味着蒙骜还是成功化解了这一次合纵攻秦之战。
秦庄襄王三年(前年)五月,秦庄襄王薨,享年三十五岁。在秦庄襄王去世后,太子嬴政即位,因此,蒙骜历经了秦国四位君主,堪称四朝元老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我们经常听到三朝元老的说法,不过,四朝元老的大臣,显然就比较少见了。
秦王嬴政即位之后,任用吕不韦为丞相,李斯为舍人,蒙骜和王齮等为将军。对于秦王嬴政来说,和之前的秦国君主一样,依然信任出自齐国的蒙骜。同年,晋阳反叛秦国,蒙骜率军平定叛乱。秦始皇三年(公元前年),蒙骜攻打韩国,夺取十三座城池。对此,在笔者看来,经过蒙骜的多次进攻,此时的韩国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了。换而言之,只要机会合适,秦国可以轻松消灭韩国了。同年十月,蒙骜攻打魏国的氏篸、有诡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年),蒙骜攻取氏篸和有诡。同年三月,蒙骜撤军而回。
四
最后,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秦始皇四年(公元前年),信陵君魏无忌去世,这对于魏国来说,损失不亚于丢失数十座城池,也即魏国最后的长城轰然倒塌了。秦始皇五年(公元前年),秦王嬴政得知魏无忌去世的消息后,于是派蒙骜再次率军攻打魏国。
蒙骜夺取魏国的酸枣(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虚(今河南省延津县东)、长平(今河南省西华县)、雍丘(今河南省杞县)、山阳(今河南省焦作市)等二十座城池,设置为东郡(治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经此一战,魏国和韩国一样,同样来到了奄奄一息的阶段了。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年),蒙骜去世,时年约七十多岁。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蒙骜没能等到秦灭六国的那一天。但是,他辅佐四位秦国君主,屡立战功,确实为秦朝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大秦赋》这部历史大剧中,蒙骜的临终遗言,虽然只有60字左右,但是环环相扣,把秦王嬴政所担心的一切都解决,同时也写尽自己的不甘心。遗言中的“有负所托”4字,蒙骜把自己的一生概括的是明明白白,并藏着自己未能有机会一扫六国,见证大秦王朝建立的遗憾。当然,虽然蒙骜没能见到,但是,他的两个孙子,也即蒙恬、蒙毅却见证甚至参与了秦灭六国之战,这应该可以告慰这位秦国名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