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纪实全媒体中心讯在现今的河南省地图上,有一条发源于开封县西姜寨镇郭厂村附近,东南注入淮河的河流,即涡河。涡河位于淮北平原,是淮河第二大支流,流经开封、尉氏、通许、杞县、睢县、太康、柘城、鹿邑县,又流经亳州、涡阳、蒙城,至怀远县入淮河,全长.4公里。涡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
涡河(guōhé),是淮河中游左岸一条支流,淮河第二大支流,淮北平原区主要河道,呈西北东南走向。发源于河南省尉氏县,东南流经开封、通许、扶沟、太康、柘城、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于蚌埠市怀远县城附近注入淮河。长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战国时期开凿的鸿沟与之相通。涡河历来是豫、皖间水运要道。历史上屡受黄河决口泛滥之害。支流惠济河口以下的中下游河槽,原本宽深,排水能力较好,有水不逾涡之说。
涡河名称的由来
考古发掘告诉我们,大约10-30万年前,豫东大地是一个恐龙纵横,到处充满生机的地方。一万年前,这里还到处是森林沼泽,山峦起伏,后来黄河连年泛滥,大量的黄土冲刷堆积,慢慢地形成了一望无际的平原,肥沃的土壤,丰茂的植物,这里成为先民生活的地方。大部分沼泽填平了,小河汇聚成大河,更多的河流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涡河。涡河古称涡水,又称“过水”、“戈水”。
很久很久以前,涡河还只是一条无名河。夏初,东夷族首领后羿篡夏立国,太康王失国。太康王率领亲信东南顺河逃至夏之方国戈地(今太康、杞县、扶沟一带)太康一带,筑城定居,后卒葬于太康城东南一里许。后人把太康王一行经过的源自长社(今长葛),流至扶沟东部注入老涡河的一段河道,称为“康沟”。后羿之宠臣寒浞,杀后羿自立,派其两个儿子有过氏(浇)、有戈氏(殪)顺河而下,又灭掉太康王建立的阳夏(今太康)。寒浞将子殪封于戈地。因而,后人将寒浞二子霸占的河流称为“过河”或“戈河”。《汉书.地理志》曰:“涡河,戈也。”伴随着古汉字的演变,公元前年,涡河写作“过”或“戈”,意即夏朝有过氏和有戈氏在此地居住。唐宋以后,就写作现在的“涡”了。
关于涡河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与大禹治水有关的传说。五千前,大禹治水,凿通长江,疏浚黄河,天下水道基本畅通。治理完大河,大禹又听说黄淮之间有条大河,有一条黑龙在河里作怪,河水经常泛滥,祸害百姓。大禹辞别妻子涂山氏,带了三百六十条蛟龙,从安徽怀远跋山涉水来到这条大河的源头河南开封南部,进行河道清理。当自西向东疏浚到亳州城西边的时候,有个很大的漩涡涡,人们都说这里是个老龙潭,就是那条兴风作浪的黑龙的穴窝。大禹决心铲除这条搅得两岸旱涝不定、民不聊生的恶龙。大禹派了蛟龙深入漩涡寻找黑龙。没想到黑龙非常厉害,蛟龙被打得遍体鳞伤,丢盔弃甲,去一个伤一个。大禹感到很棘手,寻思着埋锅造饭,好好休整一下,再战不迟。正当大禹做饭时,得意忘形的黑龙跃出水面,想把大禹吃掉。大禹急中生智,拎起正在做饭的大锅向黑龙抛去。那锅一下变得有场片那么大,把黑龙整个罩在锅里,落到了深潭下面。从此以后,黑龙再也没有逃出大禹的那口锅。制服了黑龙,大禹很快把整个河道疏通了。河水变清了,涨落有规律,两岸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百姓感激大禹治理好了这条大河。为了纪念大禹用锅镇住了恶龙,大河两岸的人民就叫这条河为锅河。因“河”字是水旁,后来人们把“锅”字换成了“涡”字,不过读音还是“锅”字的音,而不读“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