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院与黉学你了解多少

书院与黉学和夏、商、周时的庠、序、校一样是封建统治者的“课士育才”之所。通过这种教育统治者培养了一批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人员,受教育者也由此而取得一种异于平民的特殊身份作为进身之阶。所以,书院与黉学既是当时统治者的要务,也是当时读书人藉以腾达的途径。

现以清代为例,把杞县书院与黉学的办理情况简述如下

杞县书院,原在玉泉街,年久失修废毁,乃改迁大西门街北。后又辟为驿馆,地址狭窄,且送往迎来,喧闹不宁,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乾隆五十三年(年),知县周玑捐俸倡修,另迁新址(今书院街路北)。因杞县为古之杞国,东娄公为始封之君,遂命名为“东娄书院”。

书院学生正额20名左右。凡具有童生、监生、秀才资格的都可报名试,择优录取。成绩优异正式录取者为“正课生”,每月发给“膏火银”(灯油费)二至三两;限额外被录取的叫“附课生”,发银减半。授课内容为“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还学作“八股文”,五言八韵诗。每月初二、十六,或初五、二十日两课,一次为“官课”,由府、县官轮流出题,阅卷,评发奖金:一次为“师课”,由书院老师出题阅卷,评发奖金,成绩优秀者奖银一两或二两。家境贫寒的学生也就可把奖金弥补家用。学生在院还要学做“时文”,准备应科举考试。

书院负责人称“山长”,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曾任民国北洋政府大总统的徐世昌,就是清光绪年间杞东娄书院的山长。最后一任山长叫蒋祖仁,山东济宁州有名的举人,长于文学且精通算学,他的学生刘鉴堂由廪生中举,刘玉甫由廪生中拔贡,刘饮堂、赵聘卿由秀才补廪。其他还有不少人中了秀才。

杞县黉学在旧县衙(今县政府)西(现文化局院),明洪武三年创修,也叫县学。它的办学宗旨完全是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而定。可以从“卧碑”(原在明伦堂右,今移大成殿右)、《圣谕广训》、《圣谕十六条》中体现出来。要求在学生员按照封建伦理行事,做到忠君、孝亲、尊师、重道,不准干预政事和谈论国政。以上训谕由教官于每年初一、十五两次宣讲,发现有违犯者,令其跪在“卧碑”前读碑文。重者还要办罪

黉学负责人叫“教谕”、“训导”,统称学官。按清朝官阶,教谕一般为正八品,训导为从八品。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严格管教生员并按季考试功课及管理学内的其他事务。

学生未入学前叫“童生”,考入簧学后称为“生员”,俗称称“秀才”。童生入黉学乃是进身之始,须经考试入学。考试,考生须具有邻里保洁,优廪生保结,证明没有受过刑罚,不是居丧,不是外县籍不是优、娼、隶、卒家子弟,方准应试。考试程序是先应县考,录取后由杞县礼科造名册送开封府,再应府考。府考录取后,开封府再造名册送河南学政,最后在学院考试,录取后始准进入黉学,称“进学”,考试内容为《四书》、五言诗和默写写《圣谕广训》等。发现有代替考试的,代替人与本人都要充军三月,考取人数,杞县规定是三年二十名。初进黉学称为附生,也叫“秀才”或邑庠生员。入学后,再经考试成绩优等的称“廪生”,数额为20名,可享受廪米银,或免除丁粮。成绩次佳的叫“增广生”,数额也是20名,不享受廪米银。

生员在学中的考试,分岁考与科考两种。岁考每年举行一次,科考隔年举行一次,由省学政主持,岁考内容为书艺二道、经艺一道,如在冬季举行考试,减试书艺一道。岁考试卷列入优等者可升等,如附生可补为增广生,增广生可补为为廪膳生;列入劣等的则依次递降。最优的或己为县学廪膳生年岁最久的,经过考试可升为贡生或优贡生、拔贡生。

生员在黉学学习的课程,全是国家规定的,有《御纂经解》、《四书》、《性理理大全》及古诗文、《资治通鉴》、《历代名臣奏议》、《圣谕广训》等。至如一家之言、“淫词琐语”概不准阅读。清初,凡生员必须到黉学读书。雍正以后,生员家离黉学远者,允许按规定日期到学听教当讲解、训导,其它时时间,可以在家自学规定的课程,按季、按月到黄学参加月考、季考、岁考。这样以来,入黉学读书就流于形黉学也成了单纯办理科举考的预备机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08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