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山东地带可谓是“文化”大杂烩,其本身不光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还是各文化的交汇点,如山东地区目前可考的诸侯国有四十多个,以姓氏来分大体可分为;姬姓集团、姜姓集团、姒姓集团、子姓集团、风姓集团、嬴姓集团、祝融集团(含己姓、曹姓、妘姓等)、妫姓集团、妊姓集团等等。
这些族姓集团各有各有渊源,如姬姓代表周文化,子姓是商文化,而姒姓是夏文化,更还有其它上古部族,它们交汇融合的同时也助推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姬姓诸侯国周代山东姬姓国有鲁国、曹国、滕国、茅国、郕国、郜国、极国、阳国等。
曹国,以史料记载,曹国食封君振铎为周武王之弟,曹国的封地在定陶,位于今山东菏泽市中部。于公元前年为宋所灭。
滕国,滕国始封君为周文王之子错叔绣,成康之际,滕国迁封于今山东滕州,与鲁国为壤。大约在公元前年前后被越国所灭,其后复国又被宋所灭,滕国存在了约多年。
茅国,“茅,……周公之胤也”,其始封之君为周公之子,为姬姓国家,西周早期便已受封于山东,大约在山东省金乡县茅乡。春秋时期,茅被邾国所并,其存在时间约年。
郕国,“郕氏,周文王子所封”,与曹国、滕国一样,郕国也为周初武王所封姬姓宗亲国。故址约在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郕国在齐宣公四十八年(前年)被齐所并,享国多年。
郜国,“周文王子所封国,在济阴,以国为氏”,封地约在在今山东省成武县。春秋时期,郜国被宋国所灭,存国约年。
极国,极国的受封时间应该在西周早期,为姬姓国家。今山东省鱼台县,《左传》鲁隐公二年(前年)有“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鲁灭极。
阳国,《周金文存》有一鼎,其铭文曰“叔姬作阳伯旅鼎,永用”,铭文中叔姬为阳伯和女儿,阳伯应该为姬姓,阳国为姬姓国家。关于阳国的记载很少,《汉书·地理志》曰“春秋,齐人迁阳,是也”,齐国灭阳,阳国位置约在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一带。
姜姓诸侯国山东地区姜姓诸侯国一部分是周人迁封过来,另一部分是很早之前自己迁移过来的。姜姓诸侯国有齐国、纪国、逄国、向国等。
齐国,西周迁移姜太公到山东,以镇压东夷族。
纪国,姜姓,大概率也是周王室迁移过来的,因为纪国与周王室关系很好,《史记》云“周之纪国,姜姓也。纪侯谮齐哀公于周懿王,王烹之”,纪侯向周懿王污靠齐哀公,导致周王杀齐公,这也是齐纪为仇敌的开始。公元前年,齐国灭纪国,纪国存在了多年。
逄国,《国语》有“我姬氏出自天鼋,……则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逄公之所凭神也”。一般认为在商代,山东北部就存在一个姜姓逄国,可能就是周代逢国,在今山东济阳一带。且逢国与周王室保持着通婚关系。
向国,姜姓,《左传》隐公二年(前年)记载,“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夏,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向国被莒国所灭,位置约今山东临沂莒南县。
姒姓诸侯国载“姒姓,夏禹之后”,它在周代有较高的地位。山东一带姒姓国家有杞国、鄫国、鄩国、费国等。
杞国,被封于河南杞县一带,春秋被期不断向山东迁移。因国家多灾多难,便有成语“杞人忧天”一说,公元前年,楚灭杞。
鄫(缯)国,鄫国与杞国是一个部族的人,本来生活在山东一带,西周初期被周武王分开,“封其后于杞,或封于缯”,封地约今山东省临沂苍山县,所以东周开始,河南的杞国便向山东靠拢。关于鄫国的灭亡,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年确实为莒国所灭,后又被鲁国复国,再被鲁国吞并。
鄩国,《世本》载“斟灌、斟鄩、夏同姓”,夏朝时帮忙少康复国的就是斟灌氏与斟鄩氏,位置在今山东省潍坊市,被齐国所灭。
弗(费)国,《世本》载“费氏作弗,禹后有弗氏”,费氏为夏后裔,不过此费国应该在西周初期被鲁国所并,《尚书》中载有鲁侯伯禽所作的《费誓》,就是鲁侯伯禽讨伐夷人前在费地发表誓辞。
子姓诸侯国《史记》记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山东地区的子姓诸侯国有宋国、莱国、谭国等。
宋国,是商朝之后,其核心地域虽在河南,但与山东有密切关系。
莱国,莱国的姓氏问题,一直以来多有争议。《史记》将莱记作子姓,也有人认为莱国为姜姓。关于莱国,他属于东夷国无疑,且姜太公初封齐地时,莱国率军与齐相争——“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至前年,齐国彻底吞并莱国。
谭国,少昊氏后裔,有人认为它为子姓,另一部分认为是赢姓。位置在今山东济南一带,春秋初期因不礼公子小白(齐桓公),于前年被齐国所灭。
风姓诸侯国风姓,是东夷太昊后裔,属于山东土著诸侯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有任国,宿国,须句与颛臾。
任国,山东省济宁一带,《左传》中只出现一次,详情不明。
宿国,今山东东平县,公元前年“宋人迁宿”,或认为此时宿国为宋灭。
颛臾,与任国一样,在山东平邑一带,《左传》中也只出现一次。
须句,山东东平一带,(公元前年)鲁国攻伐邾国,“取须句,反其君焉”,须句灭亡。
嬴姓诸侯国少昊之后,郯国,费国,与邿国为其后。
郯国,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一带。郯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东夷国家,公元前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问鲁国时,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学问——“见于郯子而学之”。
郯国于公元前年被越国灭亡“越子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
费国,山东的费国相当复杂,除了夏朝之费,还有一个费国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晚期,一直存在,《说苑·尊贤》中有“鲁人攻鄪,曾子辞于鄪君”,此时已是春秋后期,此时存在费国,应该是没有西迁的伯益后代。
邿国,它的资料尤其少,年山东滕县安上村发现了一组青铜器,有铭文“京叔作孟嬴媵盘,子子孙孙永宝用”,专家认为邿国为赢姓。
妊姓诸侯国妊姓是黄帝之后,“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任……是也”,黄帝后裔分为十二姓,而妊姓便是其中之一。
山东地区的妊姓有薛国、邳国、铸国、秦国等。
薛国,公元前年,薛君与滕君到访鲁国,因坐次问题争了一争,鲁公以滕公为长。鲁隐公所谓“诸任”即诸妊姓国家,肯定了薛为妊姓,就将妊姓排在姬姓后面。
薛国历史有1年,从夏朝时就存在,公元前年,齐国乘机将任姓薛国占领,薛国封给田婴田文父子。
邳国,是夏商古国,邳和薛同祖。邳国存在一千六百多年,被楚所灭。
铸(祝)国,今山东省肥城市,妊姓小国,春秋后期,铸国被齐国所灭。
秦国,山东地区小国,小邾国出土青铜器有“邾君庆作秦妊醴壶,其万年寿永宝用”,则此鼎为小邾国君庆为妊姓秦国女子所作,所以山东地带一定存在一个秦国。又《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前年)“秋,筑台于秦”,这里的“秦”指山东东平县一带,大概是鲁国已吞并了秦国。
祝融集团诸侯国周代流传着祝融八姓的传说。八姓经过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大国和小国。到周代只有己姓、曹姓、妘姓、芈姓这四姓,山东一带可考的祝融诸侯国有己姓莒国、曹姓邾国、小邾国,妘姓夷国等。
莒国,己姓,是山东东夷中最强的古国。与春秋初中期一直与鲁国较量,且不落下风,不过被“国际”局势所限,一直被大国打压,到公元前年,楚简王元年,“北伐灭莒”。
邾国,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西周时代,已知邾国的第一位君主为曹侠(挟),或称邾侠,《世本》记载:“侠生非,非生成,成生车辅,车辅生将新,将新生訾父,訾父生夷父。”前年,邾国一分为三,分别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大约在战国初期,邾国被灭。
夷国,《世本》所记,“夷妘姓”,在今山东即墨县西,《左传》隐公元年有“纪人伐夷,夷不告”,纪人伐夷大概是被齐人所压迫,不得已向东发展,只不过纪国灭亡后,夷国还在。春秋末年齐相晏婴就是夷国人,所以夷国大概率被齐所吞。
关于妫姓国只有一个,即田齐,为帝舜后裔。
以上这些还是可考的山东古国,其它没文献记载的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