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会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来的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直接推动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发展,吸引各方投资,进而带动其他有关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以节会活动为核心的新型综合性经济形式。
对于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节会是推动文旅融合、展示发展成果、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是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的集中展现。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节会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挖掘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自信的胸襟,努力营造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节、时时消费、线线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浓厚氛围和发展格局。通过一系列节会旅游主题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节会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全市游客接待量.76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5.27亿元,与年同期相比来汴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为76.4%,高于年同期29.4个百分点,过夜游客量高于往年……这组沉甸甸的数字就是我市今年清明假期文旅市场的喜人见证。又是一年春好处,宋韵清明满古城。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一系列内涵丰富、精彩纷呈的文化旅游活动让四方宾朋深切感受到开封文化的迷人魅力。
节会经济,曾被誉为新世纪的“无烟产业”之一,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成为现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提升办会水平,发展节会经济,对于铸就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等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来说,节会是推动文旅融合、展示发展成果、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是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的集中展现。在古城开封,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两大国家级节会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大宋上元灯会、郑开国际马拉松赛等节会与文化紧密结合,以文化活动激发文化活力。这些节会成为开封文化的瑰宝和结晶,是开封形象展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在年的第六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我市荣获“最具魅力节庆城市”称号,这是我市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在这些节会的带动下,各县区也有了自己的特色节会,如杞县大蒜节、兰考蜜瓜嘉年华、尉氏桃花节等。各类节会方兴未艾,打造了诸多的城市发展名片,对共铸城市品牌、推动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聚集人气、提高知名度,是一个城市举办节会活动的目的之一。目前,国内各地举办的节会活动,主要有交易会、文化节、庙会、旅游节等类型,最直接的目的则是借节会刺激地方经济。节庆和会展的经济效应远不止节会本身,其对周边产业的带动作用也非常明显。在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系数如果是1,餐饮、旅游、运输、商贸、文化等众多相关产业收入系数为9。
以菊花文化节为例,我市通过办好菊花文化节,进一步推动菊花深加工产业发展,推出的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点、菊花枕、菊花香皂等相关产品也为菊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节会加快了开封开放步伐。每一次盛会的举办,既是文化交流的聚会,又是信息的聚会,还是财富资本的聚会,是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为现代知识、信息、技术的跨区域、跨行业交流提供了机会,全面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开封坚持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理念,不断加大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节会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开封节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形成品牌,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我市的节庆活动主要有春节期间的“大宋中国年”、春季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和秋季的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三个时段,其中,清明文化节已经举办了13届,菊花文化节去年已是第38届。
去年秋天,我市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承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中国开封第38届菊花文化节、数字文化大会三大节会,均取得圆满成功。其中,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活动主题鲜明,全面展示了开封乡村振兴实践成果,引起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