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回到新疆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据说当时走的时候是恋恋不舍中又有些很无奈,人们都说故土难离,本来六哥回到河南的农村老家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叶落归根的愿望,因为他在新疆生活了50多年,回到老家就没有打算再回新疆,缘何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又回到了新疆,并且说出了永远也不回来了,据邻居讲当时六哥很伤感。
六哥是因为他的弟兄多自己排行老六,很多人都习惯地称他为老六,六十年代离开的河南老家,当时也是和其它的年轻人一样怀着一腔报国的热情,意气奋发地支援边疆建设,去的时候他还不足20岁,就当时来讲与其说是支援边疆还不如说是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当时因为家里的弟兄多,生活非常的困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上面的哥哥也只有一个结了婚成了家,如果一直这样生活下去,他真的不知道以后会生活成什么样子。
于是他在迷迷糊糊当中就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踏上了西去的列车,这一走就是五十多年,在一个叫团的地方安家落户,在那里成家,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兵团期间他也经历了创业的艰难,也住过地窝子,在茫茫的戈壁滩和其它的兵团人开拓出了万顷良田,后来成为了兵团的职工,这期间在八九十年代也回过两次老家,但是那些时候河南农村还不富裕,也没有给他留下多少好的印象,加上在兵团工作也没有回到老家的想法。
但是等到他退休以后,自己的思乡情结也是越来越重,就有了想回河南农村老家的想法。而这个时候的新疆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有很多的内地人又开始远赴新疆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正是在这个时候,她老家的两个侄儿也都投靠了他,在兵团承包土地,并且都安家落户。当他把自己想回乡的想法告诉给孩子们以后,儿女都不愿意,说现在条件这么好,又有很好的养老环境,为啥还要回到农村老家,关键是年龄越来越大,子女又都不在身边,有病怎么办。
为这事,六哥在年还特意回到河南农村老家一趟,和自己的兄长以及很多的侄儿商量能不能回老家居住,这个时候还是体现了兄弟的手足情,都愿意让他回老家生活;并且有一个闲院子可以盖房居住,这让老人很欣慰,总感到还是老家的亲情好,这让他更加坚定回到农村老家的信心。
儿女拗不过父亲的坚持,考虑到又有自己的退休金,不用为生活去考虑,也就同意了六哥的要求,在农村老家花了10多万元盖了三间很不错的房子,还在院子里开辟出了一片菜地,没事可以养花种菜,有事没事还能和一些同龄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让六哥感到很踏实,认为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也就没有了再回新疆的想法。
但是好景不长,等到第二年六哥就感到了有些烦躁不安,开始是精神上的,主要是和自己同龄的老人不多,全村也就没有几个,关键是和他们因为有几十年的不接触,生活习惯已经大不相同。再说自己有退休工资,和一些老人也谈不到一块,渐渐地也只有自己常常的家里发呆。儿女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年的春节带着全家都回到家里过了一个团圆的春节,并带回了很多的新疆土特产分享给村里的老人以及辈亲的孩子们,并嘱咐六哥如果不习惯可以随时回新疆。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更让老人无奈,因为自己有退休金,而且还比内地高出很多,手里自然很是宽裕,于是就引来了辈亲的孩子们来借钱,一些孙子辈的盖房来借钱,结婚来借钱,甚至是逢年过节也来借钱,不给一些又不好意思,毕竟自己在老家生活还要考他们的关照,可关键是借出的钱都不还,有时候并不是他们生活上的拮据,而是压根想要你的钱,仅仅两年的时间他就借出去了8万多元,儿女们知道以后也很不愉快,让他回新疆。
也就在老家住的第三年,原本一个侄儿让盖房的宅基地,要连房子和宅基地全部收回,理由是孙子要结婚,没有地方。六哥知道这是借口,感觉到到这个家真的不能呆了,无奈再次离开了河南杞县的老家,回到了新疆,这次真的让六哥感到有些心灰意冷。回到新疆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老家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