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王大庆刘勰
一枚“智能公章”,使权力在透明中运行;一组大数据,让侵害群众利益的“黑手”无所遁形;一个手机平台,把民生资金账本晾晒于阳光之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进清廉河南建设”“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我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创新,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从源头上加强对小微权力的监督制约,不断增强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获得感。
小公章关乎大民生
“村里这个‘盖章机’真不赖,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等上一小会儿,章就盖好了。”回想起前不久在村委会办理养老签章手续的顺利经过,安阳县崔家桥镇李辛庄村村民荣秀一个劲儿地夸赞。
村民所说的“盖章机”,是安阳市纪委监委在全市推广使用的村级公章智能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将村级公章统一纳入系统管理,村内事务或群众办事需要盖章时,任意一名村干部通过手机APP发起申请,按照程序完成在线审批、拍照留存后,终端智能公章机即可加盖公章。
在林州市姚村镇南牛村村委会,一台智能公章机前,几名群众正在办理盖章手续。“操作不难,一学就会。”公章管理员郭成莉现场演示,她先把人像照片、申请文件上传到手机APP,没多久,该村党支部书记就在手机上审批通过。郭成莉再点击机器上的“用印”,“咔嚓”一声,印章弹出落在文件上,整个过程仅十几分钟。
“以前盖个章就像打个仗。”林州市石板岩镇大垴村村民王仔生坦言,“我们盖章要先在村里签批,再到镇里盖章,我家在山顶,要走十几公里,要是碰上管章的人不在,算白跑一趟。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盖章了,又省事又省心。”
“小公章背后是大民生。”安阳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智能公章”用前可控制、用中可监管、用后可追溯,从制度上杜绝了“人情章”“关系章”“空白章”的生存空间,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村级组织服务更贴心、运行更高效、权力更透明,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大数据管住“乱伸手”
杞县五里河镇史庄村的老田最近迷上了“查钱”,“这是村干部教我的,点开手机就知道全市低保金是咋发的”。
正说着,老田拿起手机熟练刷起来,点开“清风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