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庙在杞县城南19公里、圉镇东北4公里处。16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乔庙村委会驻地。据《乔氏族谱》记载,明初其始祖由陇西奉命移此建村,前有火神庙,后有三圣殿,故名。聚落东北西南斜长,面积32万平方米。2条南北街与东西主街相交民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青沙。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种瓜类、及甘蔗和柿、杏等果木小学1所,卫生室2处。杞县一官庄公路经此。江庄在杞县城南20公里、圉镇东北2.5公里处。2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属乔庙村委会辖村。西临明黄河渡口,村名江浦口,后演变为江庄。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10万平方米。数条小巷与东西主街相连。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土质青沙。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种柿、杏、瓜类。部分村民兼做传统编织席篓副业。赵集在杞县城南18公里、圉镇东北6公里处。14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赵集村委会驻地。据赵氏墓碑记载,原名黄岗,明初其始祖赵五老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后有集市,更名赵集。清同治三年(年)防乱筑寨,又名赵集寨。聚落椭圆形,面积22万平方米。3条东西街与南北主街垂直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运输、熟食、木材、粮食加工等工商副业。初中、小学各1所,卫生室2处。农历双日晨集,月逢四、十绠会。杞县一官庄公路从村东经过。孙寨在杞县城南17公里、圉镇东北7.5公里处。3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属赵集村委会辖村。相传明初孙姓始祖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筑有土寨,故名。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22万平方米。2条东西街与3条南北街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甘蔗、瓜类和养殖。南通杞县一官庄公路。焦庄在杞县城南18公里、圉镇东北4.5公里处。6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焦庄村委会驻地。据《焦氏族谱》记载,明初其始祖由山西省洪洞县首迁东明,二迁杞县南铁底河,三迁至此建村,取名焦庄。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6.6万平方米。两条主街东西向间有南北小巷相通。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甘蔗和腌制咸菜的传统副业。小学1所,卫生室2处。北通杞县一官庄公路后乔在杞县城南18公里、圉镇东北4.5公里处。4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后乔村委会驻地。乔庙派生村,居乔庙之后得名。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10万平方米。3条东西街和3条南北街巷相通。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种瓜类、甘蔗。小学1所,卫生室1处。杞县一官庄公路从村西经过。铁底河在杞县城南19公里、圉镇东北5里处。4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铁底河村委会驻地。村东临铁底河而得名。聚落由北徐庄、边庄、铁底河三村组成呈拐子形,面积7万平方米。北部东西街与东部南北街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养殖及香油坊等副业。西通杞县一官庄乡公路。马庄在杞县城南19公里、圉镇东北5公里处。1个村民组,户,人,耕地亩。属铁底河村民委员会辖村。据《马氏族谱》记载,明永乐年间(-1年)其始祖由山东省历城迁杞,其后裔由马柏园迁此以姓名村。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6.7万平方米。1条东西街,西部集中,东部分散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瓜类和家庭养殖业。西通杞县一官庄公路。马官庄在杞县城南19公里、圉镇东北5公里处。1个村民组,60户,人,耕地亩。属铁底河村委会辖村。相传为清康熙丁丑科进士马象观庄院,故名。聚落椭圆形,面积3万平方米。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家庭养殖和传统编织业。村东河上有圬工结构平板桥。梁庄在杞县城南20公里、圉镇东5公里处。2个村民组,户,人,耕地0亩。属梁庄村委会辖村。据梁氏墓碑记载,明初其始祖由山西省洪洞县奉旨迁此建村故名。聚落近方形,面积6.6万平方米。3条东西街与2条南北街相交。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居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辣椒等作物,兼营粮食加工等副业。西通杞县一官庄公路。(未完待续……)欢迎广大史志、故事等爱好者来稿邮箱:mingxiangyi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