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兰亭序集联》是耿歧超题写。
耿歧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现任郑州黄河科技大学特聘书法教授,开封市杞县文联副主席。
艺术成就:年结业于清华大学国画系高研班。鼎甲?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学习。年第二届“正气歌”全国书画邀请赛及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年迎接奥运超越自我——河南省会员优秀作品展,年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三届优秀奖、四届二等奖,年纪念杨守敬诞辰周年“杨守敬杯”国际书法大赛优秀奖,年第九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板桥杯”全国书画作品大赛,年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年第五届加拿大中华诗词书画大展,年第二届北兰亭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年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年第二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精品大赛,年全国七届楹联展,年第五届中国“汝官瓷杯”书画大赛银奖,年河南省第十九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优秀奖,年河南省第二十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优秀奖,年首届“周亮工篆刻奖”,年中国书画名家邀请赛佳作奖,“文化庙李?情系新农村”第五届全国书画艺术展银奖。
书法作品,被《书法》杂志,评为百强榜,《河南经济报》、《大河美术》、《河南日报》、《河南商报》、《青年导报》刊登作品。在《书法导报》经典精临版刊发《张迁碑》,《石门颂》、《礼器碑》临帖感言,“怎样临帖”等理论文章。《宝昌字画网》、《中华网》、《新华网》《名家名品信息网》、《新农村商报网》《大河网》广泛报道。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
走进浙江普陀山摩崖石刻
张桂守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至米间,连绵起伏,风光秀丽,洞幽岩奇,洪波浩渺,云烟潦绕,寺院林立,梵刹壮观,名胜古迹比比皆是。
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历代帝王将相、名公巨卿、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纷纷梯航朝山,礼拜观音,游山揽胜,他们在这里兴修寺院,泼墨题书,勒石刻碑,为普陀山造就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我国书画名家,如宋陆游、元赵子昂、明董其昌、清康有为、当代丰子恺、吴昌硕等都先后登山游历,留下了大量赞颂普陀山的诗文书画和摩崖石刻。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诗:
涧草岩花多瑞气,
石林水府隔尘寰。
普陀山,灵岩奇石颇多,诸如:心字石、磐陀石、两龟听法石、海天佛国石、师石、观音跳石、山海大观石和短姑圣迹石,奇石上大都有文字书法石刻。
从古至今,世代名人墨客涉足奇峰幽谷,石府洞天,一览群山景物,无不感慨万千,诗情画意,镌于山崖之上,这些绝壁生辉的摩崖石刻,楷、草、篆、隶各体皆有,风格各异。据考证,刻石处,其中明代25处、清代10处、近代30余处,而其余均为无考,题刻内容以佛教和赞美风景。
进入普陀山,映入眼帘的是“海天佛国”石牌坊。
牌坊,正面石柱二副楹联曰:
宗传东震,广播禅风,开佛知于当念;
律阐南山,严净毗尼,续慧命继未来。
严净毗尼:毗尼是戒律。严格净心守佛一切戒律。
阅遍尘寰,无非梦幻泡影;
研究圣典,始知因果轮回。
尘寰的意思是:尘世;人世间。
梦幻泡影:语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应化非真分》。意思是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象梦境、幻术、水泡和影子一样空虚。后比喻空虚而容易破灭的幻想。
背面石柱二副楹联曰:
遍尘刹无量众生,皆具足成佛妙性;
全世界广大人们,到此来同种善根。
法雨无偏,心田受润;
慈云既拥,智海乐深。
短姑圣迹,在海天佛国山门,往东南米处,即是短姑道头,称“短姑古迹。
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岩石石上镌“短姑古迹”上款:是绍海滨、张大可、定海都司高鸣谦;下款:是民国十七年大汛时重修,“同登觉岸”、“第一佛国”、“乐土”是民国二十二年,江西余江吴迈题写,“佛”、“入三摩地”、“求生好人”、“佛国世界”、“世外桃源”等崖石题刻,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
短姑像,面前的崖石上镌刻“慈航普渡”、“道义同皈”。
相传曾有姑嫂两人乘舟礼佛,刚到码头小姑恰巧来了月事,不敢上岛。嫂埋怨姑无福朝圣,将姑留置船中,独自进山拜佛。晌午涨潮,小舟与岸相隔,小姑饥肠难耐。一村妇持食盒至岸边,投石以水,踩石登舟,言其嫂托来食物,随后离船而去。嫂归来后,方知是观音显灵,自惭无缘,忙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因嫂曾在码头短(埋怨)姑,故得此名。
百步沙滩中段一巨崖,镌面朝西,背对大海,上有2题刻。
“师石”,篆书。民国廿六年,元旦,长沙徐伯翘题,宁乡梁风书。
字迹刚劲,秀丽端庄。其下方有题偈:“形奇怪,俗气绝。耐风雨,质坚洁。能当怒涛,能磨顽铁。如斯如斯足可师,卓哉米颠拜而悦。”
“回头是岸”楷体,是民国壬申,黄元秀题。
磐陀石,位于梅岑峰西麓,由上下两石相垒而成,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它左右悬空,形似滚卵;石身与底座衔接处间隙如线,似断若连,看似摇摇欲坠、险如危卵,实则稳如磐石,被誉为“天下第一石”。
“磐陀石”三字,是侯继高所书。
笔力遒健,势如飞天。却发现“磐”字的舟字少了“舟”字的钩,“石”字上多了一点。据说侯将军题字时,大石左右摆动,摇摇欲坠,于是他将磐字上的一点移于石字之上,在石字上加了一点,磐陀石便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了,自此平衡稳固。这可能是传说,但从书法角度而已,“磐”字笔画太多,勾笔被省略掉以其视觉效果更好,而“石”字笔画较少,为了使整幅字看起来相对平衡,所以多一点,书法艺术中叫作“补白”,侯继高的书法造诣在石字上可谓神来之笔的妙用。
磐陀石,背面镌刻“天下第一石”是临观都司楚黄岗立,李文玉题。“金刚宝石”是徐士模书。“南无阿弥陀佛”是李振民书。“西天”,“寂寂惺惺”是嘉庆乙亥(年)夏,黔南陈周书。
达摩峰巨岩北面,“瀛州界”,是赵子昂题刻。
据史料记载,元大德五年(年)赵子昂奉诏书《昌国州宝陀寺记》碑文,渡海至普陀山,作《游补陀》七律一首,书《赤壁赋》小楷镌于普陀山崖壁(已佚)。
南天门,位于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对峙。处于普陀山最南端,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因此两山连接相通。过桥有两堵石壁,对门而立,又处于普陀山最南端,故称“南天门”。
南天门,入口处两石相峙似门,上一石横亘,镌“南天门”三字。
两旁的巨石上分别,镌刻“龙”、“虎”是庚辰年,三月,由本山方丈题写。
龙虎“龙”、“虎”两字,寓意:十八罗汉中的降龙与伏虎。
表示门神之意,礼佛者应降服心中杂念,才能步入清静自在之佛门静地。
南天门,石门,两边一副楹联曰:
碧海南天,门慈波度苦厄;
莲洋大观,蓬悲浪化群生。
南天门,前这片海名为莲洋,但见远山群岛,碧海浩渺,蓝天白云,波澜壮阔,白浪滔天,瞭望它的无边无际。
入门处巨石矗立,右刻“山海大观”,是定海总镇左都督蓝理书。
左刻“无人我相”,是民国五年腊月,定海陈兆明镌,太仓滑启枬书。
“砥柱南天”,是蓝理题刻。
蓝理(—年),清朝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表字义甫,号义山,福建漳州漳浦县赤岭畲族人,自幼习武,精通刀、枪、矛、盾等各种兵器。称号“破肚总兵”、“定海总兵”、“菩萨将军”。
慧济禅寺,位于普陀佛顶山,又称“白华顶”、“菩萨顶”。明朝(-年),僧人圆慧初创。清乾隆五十八年(),庵为寺。
“慧济禅林”摩崖石刻,位于慧济禅寺东南的花岗巨岩之上。
原石拓片,“慧济禅林”四个大字,是董其昌书。
妙庄古道,通往普济禅寺,长约2里半,入口处斑驳的黄色围墙前有一块“入三摩地”石碑,立于照壁。
“入三摩地”是董其昌书。
明崇祯三年(年)阳春,身为礼部尚书的董其昌,扬帆过海,履足普陀山,宿白华庵。他通禅理,善谈论,“吐纳终日无俗语”,且“精于品题”,到普陀山后,各寺住持纷趋求书。此时,恰逢庵内住持性珠法师筹资修筑的五里长莲花石板路-----妙庄严路竣工,董其昌就为其撰写了千字路碑,赞颂性珠法师功德,并题勒“入三摩地”碑,植于路口,笔法洗炼,苍劲有力。“三摩地”乃梵语音译,意指人脑中“消除一切杂念归心如一”的精神境界。董其昌在普陀山长达三月,书写的碑铭、桥名、路名和庵名多达十余处。只可惜后人保护不善,至今只有“慧济禅林”、“入三摩地”、“盘陀庵”和“金绳开觉路”上联,石刻对联四处存世。
磐陀庵,又名“磐陀禅林”,西距普济寺半里许,旧称“清净境。”
山门照壁“磐陀庵”三字,是董其昌书。
妙庄古道,路口石柱一副石刻楹联,上联是董其昌书:
金绳开觉路,
下联,是当时白华庵住持朗彻禅师修筑的书:宝筏渡迷川。
董其昌(年一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法天真烂漫而结构严谨,圆劲苍秀,有颜骨赵姿,在我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后人尊崇。
云扶石,在慧济寺下,香云路中段。两石相累,上石如欹钟,下石似方棋,斜倾若坠,云雾缭绕,一石四题刻。
上石镌“云扶石”,右石刻“云海”二字。
下石左刻“海天佛国”,是云间侯继高书。
龙泉,侯继高之号,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四年任宁绍参将,督镇两浙海防,一代抗倭名将。
右刻“南无观世音菩萨”,闽弟子罗舜云尘敬刻,乙丑钬。
白华山摩崖石刻,在妙庄严路北麓之林木丛中,上镌“白华山”,是龙泉书。
千步沙摩崖石刻,北石镌面朝南,镌刻“望海”,草书,是壬申仲夏,白龙山人书。
南石镌面朝北背大海,上镌“听潮”,草书,是(年),白龙山人书。
王震,号: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民国著名书画家。
观音古洞,位于梅岑山西麓陡坡间。明万历间(年一年),僧在此结茅,称“古梅岑”。
上悬匾额“观音古洞”,是年,由沙门茗山书。
洞后古树成荫,巨石层叠,岩壁上石刻“大士重现”四个大字,笔法遒劲有力。
潮音洞,位于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入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是清康熙三十八年(9)御书。
石崖上镌刻“现身处”。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士显灵。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南海观音立像,位于东南的龙湾岗巅。
作者:张桂守,从事书画楹联艺术方面研究,撰写评论文章。“逐梦前行,不负韶华”,饱览名山大川,遍访名胜古迹。拙作及艺术作品散见《中国楹联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美术报》、《神州诗书画报》、《书画名家报》,易见网络《百度》、《今日头条》、《腾讯新闻》、《艺术杂赏》、《诗词轩》、《古村记》、《环球网·文旅》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