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详解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决战总预演——豫东战役(上),接上文,我们继续介绍豫东战役下半场——决战睢杞。
三、战场出现惊天变数区寿年被围黄百韬拼命增援
豫东战役前两阶段,粟裕通过攻打国民党中原重镇开封的方式,成功把猬集在一起的邱清泉和区寿年两兵团调离开,并且粟裕利用邱、区两兵团出现的40公里宽的空隙,成功的把区寿年兵团分割包围在杞县的龙王店和铁佛寺地区。
正当粟裕厉兵秣马,准备一鼓作气将区寿年兵团分割歼灭之时,战场形势却出现重大变化。华野合围区寿年兵团真的犹如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攻打平安格勒,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整个中原地区都打乱了。
首先是不知为什么,区寿年被围,邱清泉急红了眼,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从睢杞战场9点钟方向拼了命地向陈唐阻击兵团发动猛攻。胡琏兵团也不甘示弱,极力摆脱刘帅的中野和华野宋时轮的十纵阻击,从睢杞战场6点钟方向向粟裕扑来。
但令粟裕始料不及的是,7月1日,黄百韬兵团突然从3点钟方向杀到睢杞战场!
华野遇到了大麻烦!本来对国军可能的增援,粟裕早有预案。中野刘帅他们在淮阳拖住胡琏,陈唐带着差不多粟裕手上一半的部队去阻击邱清泉,以中野九纵阻击孙元良兵团,由于孙跑跑兵团实力弱,9纵还分兵一部袭扰开封,让刘汝明不敢去增援区兵团。
什么都算到了,为什么偏偏漏算了一个黄百韬呢?其实也没漏。
前面说过,黄百韬的25师被派去救援许世友兵团围攻的兖州。按照粟裕的部署,许和尚的山东兵团应该能缠住黄百韬,但是许和尚知道围兖州是个虚招,主要还是要打援,就没怎么上心,他把主力放在济南方向,在面对黄百韬方向只留下了少量的阻击部队。他们根本挡不住黄百韬的攻势,也阻止不了黄百韬的来去自由。
但是黄百韬为什么会过来解救区寿年呢?是他思想品德高尚,克服了国军“为保实力、见死不救”的光荣传统吗?也不是,原因是在区寿年兵团被合围之后,为了激励将领奋勇作战,黄百韬的老长官顾祝同提出战后让黄百韬接管区寿年兵团,并且也征得了老蒋的暂时同意。
于是,这下黄百韬可是真的打了鸡血了,要知道在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国民党军队,枪和兵就是各路军阀的命根子,有了队伍就等于有了一切,将来不管面对其他军阀还是面对老蒋,腰杆子都十分硬气。所以,黄百韬得知这一信息后,十分激动,为防止老蒋变卦,他连忙星夜南下,在会合第二交警总队与第三快速纵队后组成一个临时兵团,迅速投入到睢杞战场。
粟裕根本没料到黄百韬会来到睢杞战场,真的是“准备的一桌饭,来了三桌客人”!就这样,在7月1日这天,黄兵团就推进到帝丘店。距离区寿年兵团总部龙王店,72师驻守的铁佛寺仅十五六华里。
黄百韬兵团的到来,使粟裕和陈唐两个兵团陷入危险的处境中。毕竟,陈唐兵团对邱清泉一面援军阻击得异常艰苦,而自己对区寿年的围歼打的正酣,战场东侧基本上是空门大开。华野紧急从围攻集团中抽出了中野11纵和华野1、6纵各一部紧急阻击黄百韬兵团,虽然扼住了对方前朝的脚步,但黄兵团距离区兵团已经仅仅只有5公里之遥。如果区兵团和黄兵团里应外合,我围歼纵队将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还有更糟的是,在战场以外,南线的胡琏兵团和吴绍周兵团正努力摆脱中野的纠缠试图北上增援。战役打到此时,活生生打成了“夹生饭”,至少从表面上看,华野两兵团必须要考虑撤退了。
四、撤退是门学问,要想从容而退,必须柿子捡硬的捏改打黄百韬兵团
年,粟裕在豫东战役指挥所进行指挥
按照一般人的设想,华野面对此时的危险境地,粟裕应该考虑撤退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表面上看也是这样,面对强敌压境,应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跳出敌人包围圈。
但实际上,当时的局势却复杂得多,陈唐兵团已经和邱清泉打成胶着,想撤也撤不下来,而粟裕兵团已完成对区寿年的合围,围歼战打的正酣,如果贸然撤退,自己腹背受敌不说,西面的陈唐兵团可就玄了。
所以,撤退是门学问,撤得好,可以最大限度保存有生力量,方便以后东山再起。撤不好,那将会带来灭顶之灾。一名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在战前考虑好一切,布置好一切,善于打顺风仗,而且还要有随时应对战场上的突发情况,形成应对战场突发情况的条件反射般的肌肉记忆,准备随时打逆风仗的能力,以及在局势逆转直下的情况下化险为夷的能力。
历史上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子:
前秦天王苻坚因为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根本没有把东晋放在眼里,再淝水河边陈兵百万对东晋形成压倒性优势,本来按照战前计划是不可能败的,苻坚想得的向后撤出一块空地,方便晋军过河后与自己决战,却没想到,自己的队伍刚向后撤退了一点点,队伍后面的兵士不明就里,以为失败了,撒丫子的向后逃窜,嘴里还不停的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结果在淝水战场上,一次小小的阵前队列变换引起了一场排山倒海般的大溃败,百万大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刹那间灰飞烟灭。而这次大溃败直接摧毁了自己亲手缔造的前秦帝国。原因就是苻坚根本不具备打逆风仗的能力,平时顺风顺水时平前燕、灭北代,收前凉时也是所向披靡,天下无敌。但遇到东晋这块硬骨头,在紧急情况却拿不出预案,只能手忙脚乱的瞎指挥,进而带来更大的失败。
我们再看看一次成功的撤退加反击的例子:
哈尔科夫反击战
年初的苏德战场,随着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覆灭,东线德军的大溃败已经不可避免。苏军乘着斯大林格勒大胜的余威,在救火队长朱可夫的率领下,集结了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约50万人的强大兵力,排山倒海般的向德南方集团军群扑来。
这事要是搁一般将领那(比如国军将领孙元良,刘峙,汤恩伯什么的),面对苏军“乌拉、乌拉”的冲锋,肯定当时就吓尿了,跑得连魂都没了。那样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在年就结束了。
但苏军不走运的是,他们遇到的是百年难遇的军事天才曼施坦因。面对大溃败,曼施坦因并没有慌张,而是不停的从劣势中寻找战机。很快,他就捕捉到了,他发现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休整和补充,追击的战法也十分的简单粗暴,一个劲地猛冲,一点也不讲究步坦配合,后勤跟进,苏军的战线拉到几百公里长,给后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曼施坦因在德军后撤的时候也没有让他们闲着,而是让他们破坏了沿线的铁路,让苏联的南部物资运输非常艰难。等撤到哈尔科夫时,曼施坦因看出沃罗涅日方面军已是强弩之末,士兵疲劳,弹药不足,而且严重缺乏坦克和装甲车。于是,曼施坦因果断出击,以10万余人的剩余兵力向苏军50万大军发起了钳形突击。苏军根本想不到德军会来这么绝地求生的一招,顿时大乱,一看补给线快被切断了,急忙疯狂的向后撤。
最后,在损失了差不多20多万兵力的情况下,余部终于后撤出来,但战线却恢复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前的状态,等于苏军这半年白忙活了。曼施坦因的这一绝地反击稳定了德军东部战线,挽救了即将陷入灭顶之灾的南方集团军群,延缓了德军失败的时间。
曼施坦因
回到睢杞战场。很明显,经历过三年南方游击战争洗礼的粟裕,很明显也属于曼施坦因一类的军事奇才,因为粟裕对战场形势以及敌人心态的把握真正到了妙到毫厘的程度。
这时,面临困局的粟裕也捕捉到了一丝旁人不易掌控的战机。这是因为黄百韬的突然杀到,距离不远的区寿年也知道了,信心大增,区寿年志得意满地认为有了援兵,粟裕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已经陷入绝境,肯定会选择撤退。
于是,为了抢功,7月1日晚,被合围的区寿年实力最强的75整编师选择冲出守卫的村落展开反攻,这个举措正中粟裕下怀,你想让我面临强敌夹击主动撤兵,但我偏偏不撤。就这样,华野各部严阵以待,等着区寿年钻进了口袋包饺子,双方激战至2日凌晨,最后,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和整编第75师,区寿年和第75师师长沈澄年也成了阶下囚。
区寿年大部被歼,本人被俘后,他还剩下一个较弱的72师。
粟裕发现,区寿年大部被歼后,这时的战场态势是,旁边区寿年剩余的整编72师已经构筑了工事固守待援,而前面3点钟方向的黄百韬兵团还在不停的攻击推进,必须二选一,集中兵力打一个。
按照常理,应该是打较弱下的72师,但如果这次再捡软柿子的捏,打72师的话,因为72师作为黄百韬未来的队伍,那黄百韬肯定会百分百救援的,到时,华野还是免不了腹背受敌。
如果选择黄百韬的话,整编72师是在年被全歼后的重建师,战斗力尤其是野战能力不强,尤其是兄弟部队75师都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被歼灭的,72师对突围一定心有余悸,当我军对黄兵团进行打击时,72师未必敢于救援。更为关键的是,黄百韬还控制着华野撤回山东的退路。
于是,黄百韬兵团便成为再次“围点打援”中的那个“援”。
本着这个原则,粟兵团以实力较弱的中野11纵对72师进行监视;从阻击邱清泉兵团的3、8纵中抽调8纵主力,会合1、4、6纵和两广纵队迅速东移,准备柿子捡硬的捏,一举吃掉黄百韬兵团。
7月2日晚,粟兵团各主力纵队对黄兵团展开迎头打击,并且迅速对其形成包围。
围歼黄百韬
豫东战役打到现在,华野两个兵团其实已经十分疲惫,按理说已经不适合继续在战场逗留。但此时面对着黄邱两个兵团步步紧逼,华野其实已经很难撤退,即使能够顺利脱离战场也必然遭受国军两个兵团的无情追击,这对于已经十分疲惫且携带大量伤员的我军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且黄百韬兵团正处在我军东撤的必经之路上。
所以,华野对黄百韬兵团也做了两手准备,首先是能歼灭便歼灭,其次如果不能歼灭也必须把他打疼打怕,否则他会咬着你的尾巴始终不放,至少要打掉黄兵团追击我军的胆气和实力。
因此,战役刚一开展华野便全力猛攻。到4日拂晓,已经歼灭黄兵团两个团,至5日,再次击溃黄兵团的猛烈反击,战至6日凌晨,顺势再歼灭黄百韬兵团一个团。接连两场猛攻,将黄百韬兵团胆气彻底打没,黄兵团迅速收缩到以帝丘店为核心的狭小地带。还有黄百韬的第三快纵是伞兵纵队。和日本鬼子在太平洋战场拿着飞行员搞神风突击一样,这些本应该是“天空骄子”的国军精锐战士却被黄百韬当作普通步兵用在了攻坚与防御一线。在华野炮火狂飙暴雨般的打击下,伞兵总队所辖的两个伞兵团灰飞烟灭。
至此,黄百韬兵团的精锐力量基本被打掉,黄百韬已经开始焚烧文件准备战死。本来这是趁机吃掉黄兵团的大好时机,但此时战场局势再度发生变化。
五、不太完美的收场却意义重大
虽然被11纵监视的72师静静呆在铁佛寺没有任何出击迹象;
但西线的邱清泉兵团在得到刘汝明部的支援后,以主力整编第5师绕开陈唐兵团3、10纵的防御正面,从北侧12点钟方向的尹店方向向睢杞战场迂回包抄而来;与此同时,南线的胡琏兵团和吴绍周兵团也已突破中野主力的阻截全力向北挺进,其先头部队也已前出至商水地区,并仍在蒋介石严令之下向太康急进。
这个时候精疲力尽的华野是无法继续打下去了。
7月6日,华野连夜全线撤退,因为黄百韬确实被打疼打怕了,所以黄兵团已经丧失追击的能力和胆气,只能坐视华野大军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撤走。但邱清泉兵团在老蒋的严密监视下,对华野继续发起追击,连战疲惫之下,华野后勤部门被邱兵团抓住,有几千民工与伤员成为邱兵团俘虏。
豫东战役我军取得歼敌近9万的胜利(其中国军正规部队5万)。豫东战役是粟裕大将战争经历中最紧张最难熬的一仗,在这场战役中粟裕表现出高超的战场调度能力以及敏锐的战机捕捉能力。粟裕指挥华野外线兵团以疲惫之师,在战场兵力、态势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取得歼灭区兵团大部,重创黄兵团,并且基本全身而退的骄人战绩。粟裕在如此复杂严峻战场局面下将自己运筹帷幄机变百出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林彪后来评价豫东战役是“粟裕尽打神仙仗”,刘伯承评价是“我不敢打这一仗”。
虽然代价很大,但是豫东战役总体而言也是我军与国军主力会战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战果包括攻克河南省会城市开封(其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对区兵团给予歼灭性打击,重创黄百韬,战役目的基本实现。与此同时,豫东战役也策应中野连续攻克襄樊、郑州以及一些中小城市,不但歼敌颇多,而且通过缴获壮大了自己,年3月从大别山出来时只剩不到7万人的中野到了年9月淮海战役爆发前已经恢复到12万大军。
但豫东战役的最大意义在于国共双方战略防守与战略决战的换位,在豫东战役前,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是按照毛主席的“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运动战思想指导作战,而毛主席在发出这一指令的同时也经常和将领们讲,要尽量避免和敌军决战,只有在局部兵力达到5:1,甚至8:1的战略优势下才对敌展开歼灭战。这本质上还是一种敌强我弱形势下的防守型打法。
而到了豫东战役之后,毛主席看到了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时英勇无畏、敢打敢拼的顽强作风,也看到了解放军在敌我兵力相差不大时攻坚克难、善啃硬骨头的能力,更看到了我军指战员陷入逆境时沉着冷静,寻找战机,善于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能力。这充分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已经具备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敢于和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的能力。
所以,毛主席才会在战后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并得出了解放战争由过去的五年预测变为三年预测的著名论断。所以,在辽沈战役前,面对在打锦州还是打长春上犹犹豫豫的林总,毛主席敢于坚定自己关门打狗,打锦州封闭东北大门的策略,教育不自信的林总一步步树立信心,攻坚克难,最后夺取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