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一列从北京开往山西的火车上,一个年轻人正气哼哼地跟面前一个人抱怨:“你说我这亲叔叔也太狠了,这一趟出来算是见识了……”
坐他对面这人是公社主任,年长一些,颇为稳重,但也有一丝不豫之色,闻言答话道:“现在国家困难,我们应该响应号召厉行节约,你叔叔孔部长以身作则,很了不起……只不过咱俩享不到这福了!”
“是啊,本来咱能坐飞机在天上飞的!叔叔不让不说,反而还要我们掏来的的机票钱,这么多钱上哪里找去。慢慢想办法吧,只是连累你了……”
想了想似觉在外人面前这样不好,说道,“哎,别说我们了,听说老头子这人对自己家孩儿也这样,坐了一回国家配下来的公车,被罚去捡了好久马粪……”
这个年轻人名叫孔令权,他嘴里的亲叔叔名叫孔祥桢,时任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身居高位的孔祥桢对子侄辈何以如此“不近人情”?让我们把视线拉回许多年前……
年4月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第六卷讲述了建国以前献身隐蔽战线的国家功勋之士,排名第一的人就是孔祥桢。
孔祥桢,又名孔叔东、孔叔鲁,与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同为孔子后裔,一字之差,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
孔祥桢是山西晋城县巴公北镇堆村人,于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陈立志和周麒书。这个消息在当时是秘密的,他连自己的父母也没有告诉,只告诉了自己最信任的“秀才表叔”。这位秀才表叔叫王向清,思想进步,是孔家的贵客,若非他发现少年孔祥桢的天赋,主张走读书之路,这孩子早就退学回家了。
读书期间,孔祥桢经常利用假期到王家听表叔教诲,太平天国、梁山好汉这些故事对他影响极大,常常听得如痴如醉。此外书法、古汉语知识也多受到王向清的熏陶。表婶非常喜欢孔祥桢,每次来了都给他做好吃的。表弟王松樵和孔祥桢同年,两人在一起读书,感情十分要好。
孔祥桢在中学时受到进步刊物的影响,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游行示威、罢课、抵制日货,印发的传单他经常请表叔代为起草或修改。两人可谓忘年之交,因而在得知孔祥桢入党的消息时,王向清大为鼓励支持,以为少年许国,十分难得。
年,孔祥桢受党委派到莫斯科学习,临行之时托表弟王松樵捎回自己的行李被褥,并让其转告家人勿念。两人到照相馆里合了一张影才分手,从此终其一生再没有见过面。
孔祥桢在苏联学习成绩不错,因表现上佳,班上的苏共支部书记数次动员他退出中国共产党参加苏联共产党,孔祥桢拒绝了这个诱惑,他以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哀郢》自省,“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好儿郎学成文武艺该当报效祖国,于是在年7月毅然回国。
到上海中央报到后,孔祥桢被派往陕北工作,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始人谢子长、刘志丹等同志受其领导。因为孔祥桢不是陕北本地人,说话口音容易暴露,党派他到河北工作,不久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被关进草岚子监狱。狱中的共产党为坚持斗争,秘密成立了党支部,孔祥桢被推为书记,表现出杰出的领导才能和坚决的斗争精神。
他生了重病,申请保外就医出狱,又弄到一张“死亡证明”在监狱销了号,就此重获自由。几年之后,因熟悉监狱情况,他受命参与了对草岚子监狱的同志的营救,共救出53人之多。时为年8月最后一天。一月之后,孔祥桢被派到张学良的东北军学兵队任政治教官,就此开始了隐蔽战线的生活。
年末,学兵队三个连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释放后,强令解散了让他吃尽苦头的学兵队,这些学员继续战斗,有的继续潜伏,有的参加抗战,有的到了延安。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对蒋介石的兵谏,事变之后杨虎城被迫离开西北军,于次年底被捕,他的十七路军被国民政府缩编为陆军第三十八军,下辖整编17师、师,两个警备旅和两个直属团,军长是孙蔚如,17师师长是赵寿山,师师长是李兴中。三人后来都继承和发扬了杨虎城的志气,全部成为爱国将领,其中多有孔祥桢奔走的大功。
孔祥桢被派到17师任参议,赵寿山升任军三十八军军长后又随其到军部任高级参议,并参与了著名的中条山之战。孔祥桢的工作是进行统战工作,“虽然形式上是国民党的编制,但实际上三十八军地下党组织是按照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造建设部队的”,付出了无数心血,直到年5月因著名的“孔叔东事件(孔叔东为孔祥桢化名)”而逃脱蒋介石的追捕,时间达5年之久。
解放战争开始后,三十八军在战场起义,走向新生。从原十七路军走出来的爱国将领中,先后有4人被授予中将、少将军衔。党和毛主席对孔祥桢等共产党员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
孔祥桢在隐蔽战线成就斐然。年6月,他就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城工部,是城市工作部的简称,主要任务是领导敌占区地下党工作和向国军部队派遣工作。到任第一件事就是安全救出了上个月战场起义但部队被击溃的原国军三十八军55师师长孔从洲,以此为基础,整合了之前起义的国军三十八军17师,我党在河北邯郸重建了这支部队,命名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翌年归陈赓兵团麾下。至此,当年杨虎城将军留下的班底汇入了人民军队的洪流之中。
杨虎城将军与此同时,城工部向河南省保安五团派遣张以成等潜伏人员。出发时孔祥桢亲自饯行,他握住张以成的手说:“同志们要吃好,娘家饭饱三天,希一路珍重。到工作目的地对敌进行斗争要慎重,要勇敢,要机智,要时时提高警惕,要紧密联系群众,要就地扎根,要不怕艰难困苦。”
张以成等向保安五团团长张绍儒、团副朱广仁宣传我党政策,促使二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要求就地起义,但被要求继续等待时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他们提供了沿途国军的布防情况,刘邓大军过境时,他们又主动放弃杞县县城,并在城内留下大批武器弹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张绍儒为解放区输送子弹20万发、迫击炮弹余发以及大批通讯器材,配合解放军攻克城池3座,瓦解国军部队万余人。
淮海战役上,黄维兵团的覆灭是城工部最重要的杰作之一。当时国军八十五军的师师长廖运周原是年就入党的老党员,一度失去联系。城工部派人拿着当年的信物为廖运周接上了关系,重新入党,从此国军情报和战场起义的准备工作就同时运行了起来。
年11月,淮海战场厮杀正酣,黄百韬兵团被歼,国军十二兵团的黄维决定组织四个主力师突围。师向罗集突围之时,廖运周率师部和两个团共余人宣布战场起义。师起义引发了连锁反应,先是尾随的18师也跟在师后意图突围,来不及反应就被解放军堵截歼灭掉;接着23师在师长率领之下缴械投降。十二兵团就此崩溃,黄维被俘,进了功德林。
此外孔祥桢还主持了对国军六十八军、国军十九兵团的成功策反,客观上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孔祥桢和邓小平相识于年。
年末,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二十多名党、团员在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受到当局的迫害,根据党的指示,他们于年1月转赴莫斯科,进入孙中山劳动大学学习。
年8月,孔祥桢由太原到上海,乘轮船到海参崴,再坐火车由西伯利亚大铁路到莫斯科,也进入孙中山劳动大学。原来这所大学是经由时任苏联驻广州国民政府总顾问鲍罗廷提议,在莫斯科建立的以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学校,以帮助中国革命培养干部。
两人出身同一党派,又是同一年出生,很快就相识相知。遗憾的是,半年之后邓小平就奉命回国,而孔祥桢直到三年后才踏上归程。
年,“孔叔东事件”爆发,国民政府通缉孔祥桢,国军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把他藏在一个老百姓家中,后抓住机会令特务连战士杨斌廉护送到驻扎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总部。5月初,孔祥桢经汜水渡河,冒着重重危险,冲破层层封锁,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旅程,才在山西阳城县上河村找到晋豫军联防区司令部和区委。
与此同时,已经当上八路军师政委(西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红军接受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师、师、师和总部特务团)的邓小平和政治部主任王新亭早到了几天,正在这里检查工作。
两人见了面。历尽劫波,同仁尚存;而革命尚未胜利,同志仍需努力,自莫斯科一别,尔来一十有六年矣。
年,刚回到太行山的邓小平、卓琳夫妇在上河村,邓小平、王新亭、孔祥桢和晋豫军联防区政委聂真四人同住一室,老同学见面自然高兴,孔祥桢向邓小平汇报了三十八军的情况。
然而,战争年代平静的日子只是奢望,5月中旬日寇就开始了大扫荡。于是,晋豫区党政机关和警卫连只能保护邓、王、孔等首长转移,他们昼伏夜行,在深山峻岭之中与敌人捉迷藏、兜圈子,这天到了梅坪。
但还没喘过一口气,敌人就已经合围到此,杀进了村子东头。邓小平冷静地问聂真:“你熟悉这里的地形,我们该怎么突围?往哪里走?”
聂真不假思索地说:“敌人在村东头,我们自然往村西头走。出了村西头就是山沟大森林,足有40里长,咱们可以和鬼子打游击嘛!”
“好,就这么定!”
一行人在原始森林里悄无声息地隐蔽前进,鬼子在东我则往西,鬼子在西我则往东,十多天之后终于在舜王坪附近甩掉了敌人,跳出了合围圈。十多天的反扫荡生活,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野菜也挖不到就少吃或者不吃,三天两餐、五天四餐时时有之。衣服被灌木划破,衣不蔽体,形同野人,孔祥桢满身都是虱子。
邓小平传理查德伊文思(图文珍藏版)皮波人物军政馆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49.8购买这群八路军的高级首长,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也充分发挥了革命的艰苦朴素和乐观主义精神。到了晚上,几个人只有杨斌廉背的一床被子,只好换班睡觉,两个人挤一挤、盖一盖,孔祥桢和邓小平两人就这样同盖一床被。
战斗间隙,大家还会下下棋;睡觉之前,甚至会打起扑克。
“咋样,老孔,来杀一盘?”这是邓小平爽朗的声音。
年,这个声音又在孔祥桢的耳边响起,邓小平复出了。当年12月,身坐轮椅的孔祥桢当选为中纪委常委,两位老战友的手再次握到了一起……
年3月,孔祥桢出任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书记,在毛主席“凡是机械部门不干的,你们都干,积极抓人,自己干,这样才有保证”的指示下,积极发展轻工业部门的技术装备工业。
有一次,部里淘汰下来一批小糖厂的设备。孔祥桢不由想起老家巴公镇的乡亲们吃糖的困难,他也想起自己小时候眼巴巴看着别人手上糖果的垂涎欲滴……孔祥桢的眼眶湿润了,这些设备废弃就废弃了,不如变废为宝在老家建一个糖厂,为家乡人民办些实事。
第二天他就给自己的亲侄子孔令权和巴公人民公社主任分别写信,让他们尽快到北京来接收这些机器。
孔令权接到这位在京“做了大官”的叔叔来信,出于年轻人所独有的大大咧咧和风风火火,立刻约齐公社主任兴冲冲地赶往北京。他想,这是去给家乡人民办事,自然要风风光光去;再说,叔叔也说要赶时间么,所以二话不说就买了飞机票——即使是现在,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的农民也遍地都是,这是曾大放厥词的某国民老公永远不敢相信的。
坐飞机真的很让人兴奋啊!
但刚一见到孔祥桢,这股兴奋劲就让叔叔瞬间打消了,“你们来得好快呀?怎么过来的?”
“接到您老人家的信,我们第二天就出发了,到太原坐飞机来的。”
“坐飞机?”
“是啊,不然哪能这么快?”
“胡闹!”孔祥桢发了脾气,“我在信里让你们这么快来了么?你们想过没有,这么花公家的钱满足个人虚荣心,真的有必要吗?”
孔令权和公社主任都愣住了,难堪之极,而孔祥桢还在斥责:“这钱是农民的血汗钱,要是让你们自己掏你们掏不起,就是自己有你们也舍不得!我告诉你们,咱们给公家办事也要讲良心守规矩,也必须精打细算!”
夫人姚汝安同志听到孔祥桢在发火,赶忙下楼解围,她给侄儿递个眼色道:“令权啊,咱家乡老百姓日子困难,你们这么铺张浪费确实没有必要。你也要理解你叔叔,他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最艰苦的时候别说吃糖,连野菜都挖不到……好了老孔,你也别发这么大火,看把孩子吓得,俗话说桌边教子枕边教妻,这些事最好还是边吃饭边聊。令权啊,毛主席说干革命要艰苦奋斗,今后可要勤俭办事,快向你叔叔认个错,咱们该上楼吃饭了。”
孔令权虽然借势认了错,但心里并不是十分地服气。其实那个年代,人民普遍都懂艰苦朴素的道理,只是年轻人嘛,刚见到至亲就丢了面子,心里肯定有些不以为然。
回程的火车上孔令权一直闷闷不乐,接受机器的事虽然办妥了,但叔叔命令他来的机票钱必须自己掏,不能占农民的便宜。这可是一笔巨资,想到这孔令权就发愁,不由得向公社主任抱怨起来。
列车已经进入山西境内了,孔令权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打开临走前婶婶给他的一个里面塞满了食物的包裹,抓出两个馒头。忽然,他看到一个旧信封,上面写着让他亲启。他打开信封,一叠人民币掉了出来,还有一张纸条,写着:
飞机票不能回当地报销,我用工资给你们补上。
孔令权忽然觉得两眼发酸,那叠钱,正好够两张飞机票。
陈立志是孔祥桢的入党介绍人,也是在晋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那时他们年轻,有梦,竞相以身许国,但恐怖的现实告诉他们,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容易坚持,能看到成功的只是极少数幸运的人。
大多数人,都走不到那一天。
陈立志,就是大多数人之一。孔祥桢赴俄的路费,出于陈立志东凑西借、甚至变卖家产的资助。陈立志在年的白色恐怖中遭到通缉,幸而逃脱。年,他到晋豫边区八路军办事处工作,39年又被阎锡山追捕,避往河南。年春,他在晋城县柳树口镇黄围村被国民党晋城县长、军统特务张鸿惠诱捕,经多方营救无果,最终被勒死牺牲。
讽刺的是,时逢日寇铁路践踏我大好河山,张鸿惠贪生怕死,带着县党部和县政府四处逃亡,借住在黄围村东院的院落里。即使这样也没耽误他们害死为抗日事业奔走的共产党人陈立志,国党之无能、无耻可见一般。
从孔祥桢远赴苏联起,他和陈立志就没有再见过面,但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却从未忘记自己的革命引路人陈立志。
年镇反期间,孔祥桢得知了陈立志牺牲的真相,他义愤填膺,写信向晋城市人民政府控诉了张鸿惠的罪行,张被公审枪毙,孔祥桢也得以为陈立志报仇。
召开公审大会那天,有个小脚老太太抱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子吃力地登上台,重重打了张鸿惠一记耳光。那天孔祥桢不在现场,如果他看到这个场景,一定能从孩子那稚气的脸上,辨认出当年陈立志同志的轮廓来。
这个孩子叫陈国红,在陈立志牺牲一个多月之后才出生,是陈立志的遗腹子。
年,缠绵病榻的孔祥桢通过晋城市人民政府的帮助,终于找到了成为晋城树脂厂一名普通工人的陈国红。
这年冬天,在北京一家招待所的大厅里,孔祥桢为陈国红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茶话会。与会人员,都是原籍晋城或在晋城工作过的“老革命”,包括原公安部副部长、原国务院副秘书长、时任晋城市市长等人。
孔祥桢为陈国红一一介绍了当场诸公,随后亲自发表了讲话,回顾了陈立志短暂辉煌的革命生涯,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可以说是一场迟到四十余年的追悼会。
陈国红也请求当地政府帮助寻找父亲尸骨,以及为父亲树碑等。他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星期,孔祥桢派人陪他看了北京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等地方,晚上亲自抽时间和他拉家常。临行之时,孔祥桢送给陈国红元钱和一件蓝色呢子大衣,送给陈国红的妻子王新菊一块布料,并把三个子女叫到面前,告别,并嘱托他们今后多帮助陈国红。
孔老于年逝世,老战友聂真写诗悼念,有“品德高尚流芳远、满腔热血荐轩辕、策反立功智勇全、鞠躬尽瘁搞工业、烈火真金不怕煎”等句,这正是孔老的一生,也是那个热血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的一生。我辈今日,正要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