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来远:大山深处的火山岩
文\赵志瑞
看到火山岩的那条小山沟,在国道山西祁县来远镇往南往东延伸出去的一条大山沟里,当地人称这条大山沟为“东峪沟”。从沟口出发,顺着东峪沟北沿弯弯曲曲、上下起伏的山间窄路,在大山深处“山路十八弯”地坐车颠簸大约40多分钟,也就是走大约30多里的山路,才能到达在那里看到火山岩的来远镇东家达村。
东家达村建在一个隐在大山深处的高高的土岭上,土岭周围都是高耸的山脉,土岭往下,越过怎么也有十几十二米的梯田和缓坡之后,是一条里面流着潺潺溪水,怎么也有十几米的深沟。土岭上建有七、八家房屋,都是最原始的石头土坯房,院子都很小。最近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到山外谋生,留在村里的,就剩下了四、五口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以养羊、养牛、种地为生活来源。
东家达村外的那条向上的小山路,已经修成了水泥路。顺着从外面进来的山路,到了东家达村村口,不再顺着水泥路继续往上往村里拐,而是越过水泥路直接踏上依着土岭一直往上的一条山间小路,稍微留心,就能在落满山路的普通碎石里面,看到不论是颜色,还是形状,都与普通石头有显著区别的火山岩。火山岩呈淡土色,形状各异,但都带有明显的圆形弯曲弧度。经已经知道这里有火山岩的同行者指点,拣起来细看,才发现火山岩除了形状上跟直棱直角的普通石头不同,石质上也不重,形状上也像岩浆流出来固化之后形成的状态,便从心底承认,在来远大山深处看到的这种奇异石头,真的是火山喷发流动的岩浆固化之后形成的石头,一种实际意义上的火山岩。
祁县来远镇连绵起伏的大山,属于横亘在山西南部的太岳山脉的一部分。据古书上记载,祁县所在的晋中盆地这块,包括往北的太原盆地所在地,在多年前大禹治水以前,是一片大湖泊。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才有了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晋中盆地。但是在更久远的以前,大约几万年以前,我们现在所处的亚欧大陆,却是一片汪洋,因为地底深处的板块漂移对撞,造成亚欧大陆隆起,才有了我们现在生存的脚下这片土地。遥想亚欧大陆生成之初,现在的来远大山,顶多是一个个漂浮在大洋之上的小岛,因为板块移动的原因,在来远东家达这块地方,形成了一个火山口。火山口岩浆喷出,顺着火山口流向四方并逐渐硬化,便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火山岩。随着亚欧大陆的继续隆起,随着绵延在山西四周的太行山脉、吕梁山脉和太岳山脉的逐渐升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山西四周群山环绕,而内部相对低洼的地理环境,也就形成了传说中的那片“昭馀祁泽?”的汪洋。直到多年前大禹治水“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才将集聚在山西内陆的大水排出去,有了我们今天脚下生存的这片土地。而曾经出现在东家达村附近的火山口,也因为板块移动的堵塞不再喷发,只留下一块块被风化龟裂的火山岩,告诉我们现在的人,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在很久远的以前,曾经是个什么样子。
在东加边村的北面,在一座很漂亮的山峰,山峰最上面,并排耸起着三个山头。三个山头高高耸立在山峰之上,中间稍大,两边稍小,这便是东家达村最有名的冠帽山,因为形状看着像宋时当官戴的那种冠帽。据说这里,是能福荫子孙的风水宝地。
顺着村西边小路朝着冠帽山的方向往里走,不管是小路上,还是旁边的土坡或小沟草丛里,都能看到形状各异的火山岩,夹杂在寻常见的普通岩石之间,很好区别。找心仪的,拣了几块回来,卧着像人型的,立着像笔架的,粗粗像景观石的。看着都很形象,也不小,都在拳头或伸开的巴掌那么大。期间还找到两块赫红色像含铁石的,不知道算不算火山岩,却也是镂空的,晚上拿回家泡在水里,在突突往外冒水泡的同时,还发出像鸟叫一样的啾啾、咕咕声,至少说明里面也是镂空的。但是不是也是因为火山喷发形成,却不得而知。只是面对一堆泡在水里形状各异的石头,忍不住去遥想脚下这片土地的以前。波光粼粼的大洋,中间漂浮的岛屿,炙热喷发的火山口,流动着逐渐凝固的岩浆。这些,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是很遥远的存在。
东家达只是一个隐在来远大山深入的普通自然村,像东家达这样隐在来远大山深处的小山村,还有很多。别的自然村是否也有火山岩存在,不得而知。至少对于我来说,不得而知。但至少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大自然,肯定还有很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我们能做的,只有以更加敬重、更加敬畏的心态,加倍珍惜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合理利用好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在满足我们这代人生存需求的同时,努力为后世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
(图片为拣回来的石头)
作品链接
赵志瑞:我这一天
赵志瑞抒情散文:心灵花语
赵志瑞哲理散文:糊涂的学问
赵志瑞旅游散文:醉眼漓江
赵志瑞情感散文:孤独风雨桥
作者简介作者:赵志瑞,年12月生,山西祁县人,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祁县支行。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以文会友,沟通你我;太极健身,康养身心。
“文字康养”是以文字和太极康养交流为主要的公众平台,以发布精选原创文学、养生文字为主要内容,欢迎广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