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给孙贤找到了家

杞县历史上号称有“五状元”,县城内有五状元祠、状元岗等名胜古迹。杞县五个状元,集中出现在宋和明两个朝代。宋朝的三位状元同出一族,第一位宋准,宋祁、宋庠是亲兄弟,同一榜两状元。明朝年间,全国共产生89位状元,河南仅出两名状元,而这两名状元都出在了杞县,他们是孙贤和刘理顺。当时杞县一大批年轻人,在两位状元的影响带动下,孜孜以求,获取功名。杞县文风蔚起,声名远播。杞县五位状元中,四位故里都很明确,只有孙贤的家找不到准确的位置。原以为墓在哪里,墓主人就是哪里人。因为孙贤的墓在傅屯村,所以,想当然的把孙贤的家也定位到了杞县苏木乡傅屯村。但读明、清《杞县志》可知:“孙贤家在县城西南十里石村岗”,而苏木乡傅屯村远在县城西南二十里处,明显与县志记载不吻合,可是目前全县也没有一个叫石村岗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孙贤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按石村岗村名判断,这个村应该有姓石的人家,我们只好从县城西南方向找哪个村庄有姓石的,看能否发现线索。结果在县西南十二里处五里河镇曹岗村发现有姓石的人家,可是一打听,明清时期这里不叫石村岗。寻找孙贤故里一时陷入僵局。后来改变寻找思路,从县城西南十里左右的地方找,看有没有姓孙的人家。几年来,询问了不少人,也搜集了多家《杞县孙氏家谱》我们一直在为孙贤找家,却一直没有结果。今天礼拜六,一好友姑娘出嫁,笔者前往贺禧,正好好友姓孙,并且在县城西南十二里处。席间,打听该村一老年人,问他知不知道他们村过去叫石村岗?他说知道,他们村原来就叫石村岗。该村60多岁的黄克东说:“从石村岗到黄岗的来历,我听老年人说过。明早期,石村岗里居住着石姓、前黄姓、孙姓。黄姓和孙姓住在村前的黄土高岗上,高岗十米多高,面积有亩左右,由于发水的原因,住在村北低处的石姓外迁他村。公元年前后,从河北迁黄姓来该村落户,也叫后黄人家。黄姓在村里人丁兴旺,基于黄土高岗吉祥地标和黄姓人多,晚清和后来官府将该村更名为黄岗。”原来该村以石姓人家择岗先居,而村名石村岗,后来,石姓人逐渐迁出,黄姓人陆续兴旺发达,便将石村岗更名为黄岗。目前在该村居住着黄、孙、马、潘四大姓,孙姓应该是孙贤家族的后人。真乃“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终于在高阳镇黄岗村找到了明朝河南第一位状元孙贤的家。附:清乾隆十二年《杞县志·孙贤传》原文孙贤字舜卿。景泰甲戌进士,胪传第一,授翰林修撰,预修《寰宇通志》,成,转侍讲。天顺初,改左中允,侍东宫讲读。宪宗即位,迁太常少卿。巳而乞归省。上念侍从旧劳,赐予甚渥,且特命乘传归里。及还复,预修《英宗实录》。成,进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无何,以母忧归。耻言析箸①,尽以遗产畀②其二弟。服除,以学士命掌翰林院事。即上疏请建皇储以立国本,因乞致仕③,示无希觊意。上皆允之。归,六年而寝疾④。索笔自为赞而卒。赠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初,贤庚午举于乡,辛未计偕⑤北上,宿彰德。驿丞盛设待之,贤疑怪。丞曰:“昨夜神人建大旗驿门上题状元字,故预备酒馔耳。”是科下第,至甲戌方验。注释①析箸:分家。箸,筷子。②畀(bi):给,交给。③致仕:辞官退休。④寝疾:卧病在床。⑤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译文孙贤字舜卿(杞县西南石村岗人)。明代宗景泰甲戌年()进士。皇帝诏旨他是第一名,授官翰林修撰。编写《寰宇通志》,编成以后,转官侍讲。明英宗天顺(~)初年,改任左中允,侍从东宫太子。明宪宗即位,迁官太常少卿。不久乞求回家探亲。皇上怜念他侍从的劳绩,赐予的物品极为丰盛。并且特别命令他可以乘传车回家。待到回到朝廷里,修《英宗实录》。修成以后,晋升为太常卿兼翰林院学士。不久,因为丁母忧而回乡。他以分家为耻辱,把祖上的遗产全部交给两个弟弟。守母孝完毕,以学士的身份受命执掌翰林院。他就上疏建议建立皇储来树立国家的根本,并请求退休回乡,以表示自己没有非分之想。皇上都答应了他。回家后六年患病在床,索要笔墨为自己写下赞语而死。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谥号“襄敏”。当初,孙贤庚午年()在乡试中中举,辛未年()赴京会试,夜宿彰德。驿丞设盛宴招待他们。孙贤心生疑问,驿丞说:“昨夜神人立大旗于驿站的大门上,上面题写着你是状元。故预先就预备下酒宴。”辛未科孙贤没考中,到甲戌()科才应验了。二〇一九年二月十六日PS:孙贤墓。在县城西南9千米处,西南濒铁底河,北依苏木乡西店村。孙贤,字舜卿,明景泰五年(年)甲戌科状元。其茔地面南,南北长余米,东西宽余米,总面积2.4万余平方米。墓前矗立明宪宗钦赐御碑1通,高4米,神龟碑座,雕龙顶盖,气势挺拔雄伟,铭文于上:“维成化十四年(年)戊戌朔,越十月辛未,宪宗皇帝遣河南等处丞宣布政使司左参议宋有文谕祭:‘赠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孙贤曰,维尔早领乡书,继登甲第。历官翰院,荐陟容台。事朕春官,克勤职业。引年执政,用遂其志。兹马云亡,特赐葬祭。尔灵不昧,其克享之!’”碑前置石雕供案,两旁分雕石凳。墓道宽10米。两侧翁仲、石柱、石羊、石马等相对分立。再南为山门,牌楼3楹,中楹檐下,高悬“圣旨”匾额;茔地松柏行列,冠盖入云。据当地村民介绍,旧时茔地松声如涛,苍翠蔽日,盛夏树底遍布地衣苔藓,行人慎步,习爽如秋,为村民午间消暑地。年古墓、御碑、石器尚存。年至年间,茔地遗物悉毁,墓亦被扒,出土之孙贤墓碑石刻,现存县文管所内。(作者高洪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29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