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的开国丞相伊尹在中国的历史上历来被认为是贤相的代表,古人多有歌颂之词。但在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汲郡的战国墓中挖掘出一部古籍《竹书纪年》,里面有一篇记载了商朝的开国功勋伊尹的事迹:“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这位古来贤相的形象有点模糊了,这个人到底是贤相还是奸臣?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履历,就能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因为商朝初年离现在真的太远了,以至于很多当年的真实人物都已经神仙化了,伊尹也在其中。大致按照古代的剧本,凡是贤者出身必奇特,有人踩着巨人的脚印出生、有人吃了生鸟蛋出生,伊尹这位大贤据说是在杞县伊水旁边的空心桑树中出生,还有人说伊尹的父亲是位手艺很好的厨子(奴隶),那么这位大神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背景呢?
伊尹首先,按照古代的制度,如果伊尹的父亲是奴隶,那么伊尹的身份地位就是小奴隶。奴隶社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好,作为奴隶随时可能会被祭天,也就是杀掉,所以后来说伊尹来到有莘氏寻找明主或者寻找商汤共谋大业,在理论上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试想哪个奴隶主会给他的奴隶那么大的自由,而且奴隶的身份不是你想要解除就能解除的,因此也能排除后来奴隶主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的可能性。
在结合伊尹出生的传说,他应该是出生在杞国的国人(自由人)或者贵族,这样的身份才能保证他往来于各个国家之间而不被人追捕。而且伊尹贤能多谋,因此他的知识储备肯定很丰富,试想一个整天为生计发愁的奴隶怎么可能有时间去学习那么多的东西。
古代贵族那么是否可能,他的家里是比较富裕的国人呢?感觉也可能有问题,一个吃穿不愁的人,会处心积虑的寻找明主,就为了推翻夏王朝的统治?这在逻辑上也有硬伤,因此,大概率伊尹的家里是杞国的贵族,因为夏桀的原因,家道落魄或者根本就是家破人亡了。这个可以参考张良反秦,无非是国仇家恨罢了。
因此,伊尹应该是跑到了有莘氏的领土碰运气,这就有点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感觉,当然,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是什么贵族的公子哥,因此,在有莘氏的领地,他开始不断的磨练自己。有一天,他听闻远在商的君主汤要来有莘氏求亲,汤这个人远近闻名,贤良好德,是一位可以用心辅佐的君主,他意识到这是一个他等待已久的机会,那么怎么接近汤就成了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伊尹躬耕那个时候的社会早就不是三皇五帝时期,民众可以随意求见首领的时候,社会的等级制度很森严,如果没有人引荐的话,伊尹可能根本就不能接近汤。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有莘氏,他意识到如果按照正常的选官制度,他也不可能接近有莘氏的首领,所以只能剑走偏锋,他怀着赌博的心态自卖其身,到有莘氏的宫中做奴隶。
但做奴隶,选择怎样的角色就是学问了!如果仅仅是依靠苦力劳动的奴隶,有莘氏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他,于是,他选择了成为一名厨子,这样的角色在奴隶社会可以说是有莘氏的身边人。还好古代的娶亲制度先要定亲,然后再择机迎娶,因此,留给伊尹的时间还是够的。
怀揣着这样的目的,伊尹很勤快,厨艺也得到了很好的增长,有莘氏十分欣赏他,但要怎样让有莘氏把他举荐给汤就成了下一个难题。历史上给的说法是有莘氏是以让女儿随时吃到家乡菜为由,将伊尹送给了商汤,之后伊尹利用一个给商汤做鱼的机会,跟汤阐述了他独创的“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汤由此将伊尹引为右相,成就了这对君臣的千古佳话。
厨祖伊尹这个说法的问题就在于,有莘氏的家中肯定有很多厨子,所以为什么是伊尹?难道是他做的最好吃吗?但如果他做的最好吃,为什么有莘氏自己不留下,真的那么宠爱女儿吗?
因此,很有可能,事件是没有问题的,但顺序错了。在有莘氏家中,伊尹给汤做了一道很好吃的鱼,然后跟他聊了他的学说和报复,商汤一下子惊为天人,在跟老丈人有莘氏闲聊的过程中,故意说喜欢伊尹做的饭,希望能够让有莘氏将伊尹送给他,于是,有莘氏顺水推舟,说是为了要嫁过去的女儿能够吃到家乡菜,将伊尹送给了商汤。
伊尹随着娶亲的队伍来到商后,汤刚开始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官,毕竟,像汤这样做了很多年君主的人,不可能仅凭别人的夸夸其谈就将右相这么重要的职位给他,还好,多年的沉淀让伊尹早就磨练出了坚如磐石的心境,在任上他做出了很多出色的政绩,这下子汤能够放心使用他了,当然,他也接触到了商部落的核心机密—颠覆夏桀的统治。
伊尹商汤会上文说过,伊尹的毕生信念就是推翻夏桀的统治,为了这一天,他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商部落的核心机密对他来说,无异于如鱼得水。随着他对商部落了解的深入,他发现商人居然没有任何夏桀的消息,他认为这样就如同盲人摸象,完全不能窥探到夏朝的真实情况。
于是,他跟汤合着演了一出戏,商汤手持宝剑将伊尹赶出了商的都城亳,伊尹一气之下投奔了远在夏都城斟鄩的桀,当然,执政多年,夏桀也不是傻子,说他不怀疑伊尹肯定不可能,但是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夏桀还是给伊尹安排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但桀完全没有明白伊尹此行的目的,伊尹此行就是为了了解夏朝人对桀的态度,及夏朝的民生、政治环境等。
几年后,伊尹带着他整理的夏朝情况逃离了斟鄩,回到亳后,他向汤详尽的报告了夏朝的近况,并根据夏朝的情况制定了商的后几年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对后来,商灭夏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那几年,商休养生息、征服周边诸侯、再休养生息,基本就是这样的经过,短短几年间,商汤以“十一征而天下无敌”闻名天下,终于,商汤的行为引起了夏桀的不满。
十一征而天下无敌作为天下共主,夏桀要求商汤来斟鄩见他,随后把汤囚禁在了夏台,这一下就引起了天下诸侯的猜疑,当然,那个时候的夏朝还很强盛,诸侯们敢怒不敢言,但都做起了远离夏朝的打算,一时间夏桀可谓离心离德。
消息传回商后,伊尹决定给夏桀送去美女、银钱,赎回商汤。但夏桀也不傻,他很明白商汤的厉害,因此,他要求,商部落退回原来吞并的诸侯土地,只留下很小一块商的祖地,这下子商的发展就会被很好的限制,谁知伊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就是在告诉夏桀,商汤没有不臣之心,请共主放心。
没有了继续囚禁商汤的理由,夏桀只能将商汤放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商最大的杀器不是土地,而是商汤的号召力。汤回到国都后,开始慢慢蛰伏,暗地发展。这段时间,伊尹又一次来到了夏朝,这一次,他找到了很多过去的老相识,了解大家对夏桀的态度,他发现,相比较十几年前,夏桀更加不得人心了,于是,他暗中跟摇摆不定的大臣约定,里应外合覆灭夏桀。
夏商地图回到商后,汤也做好了伐夏的准备,著名的鸣条之战爆发了,没有什么阴谋诡计,商朝的联军直接碾压了夏朝的军队,夏桀被俘,夏王朝覆灭。
伊尹很长寿,他辅佐了商朝最初的五代君主,到了太甲这里,太甲一反前主的作为,开始骄奢淫逸起来,这让知道创业艰难的伊尹很难受,多方劝导无效后,伊尹只能将太甲放逐,之后太甲面壁思过,伊尹摄政。
那么竹书纪年说的,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真的?伊尹真的篡位了吗?
伊尹逐太甲我们来看一下历史记载中,伊尹死后,太甲的儿子沃丁是怎么对待伊尹的尸首的,史书上说沃丁以大王的礼节厚葬了伊尹。试想如果伊尹真的是乱臣贼子,沃丁的厚葬是不是就有些儿戏了呢,毕竟那时,伊尹逐太甲发生了没有多长时间,亲身经历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他们会怎么认为商王朝?一个即使反叛也不会受到重罚的王朝吗?王朝的尊严何在?
因此,竹书纪年中关于伊尹的说法很有可能是作者自己杜撰的,目的自然就是给想要看这样结局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