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和豫东战役四大巧合,其实蕴含了解

白颠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w/220621/11047730.html

我们发现,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二者间隔时间也很近,人们不由怀疑,这到底怎么回事?

具体来说,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有4个共同点,都是我军总结敌人特点基础上的对症下药。

1,同是大平原大兵团作战;

豫东战役,主要发生在河南东部的开封、睢县、杞县等地,这里是传统的平原地带,特别适合大兵团作战。而淮海战役,则发生在徐州和蚌埠周边地区,也属于黄淮平原的中心腹地。

为什么这两场战役都发生在黄淮平原?因为这本身就是粟裕大将精心挑选的战场。在黄淮平原地带,我军可以充分利用机械化和摩托化机动性,快速穿插包围,实现对敌人的分割包围,迅速吃掉敌人。同时,粟裕将军带领华野长期在这里作战,山山水水都十分熟悉,属于主场作战,构建地堡,修筑工事、补充给养十分方便,甚至有超过主力部队数倍的民工自发为我军通风报信和运送辎重。

2,同是敌众我寡且比例相近;

豫东战役,解放军只有20万,而国军兵力达到了25万,我军兵力和火力上都是弱势。可是经过精密计算,粟裕打出了三步走,第一步奇袭开封,敌人以为是围点打援,不敢来救,6天开封就陷落了。第二步打击前来救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和邱清泉兵团,区寿年被分割包围吃掉期间,邱清泉被外围兵力死死拖住。同时来救援的还有黄百韬兵团,我军吃掉区寿年兵团后组织新突击集团围攻黄百韬,这就是第三阶段的帝丘店战役。

淮海战役,解放军只有60万,而国军兵力达到了80万,我军依然是绝对弱势。经过周密计算,黄百韬兵团在徐州以东的碾庄被包围,前来救援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延年兵团被华东野战军第7、第10、第11纵队组成的阻援兵团死死定在了大许家。经过我军8个纵队奋战,黄百韬第7兵团10万人全部歼灭。第二阶段,徐州和蚌埠区间的三个兵团李延年刘汝明黄维配合有问题,我军抓住战机,分割包围了黄维。徐州兵力空虚,国军准备撤退,却犹犹豫豫要不要救援黄维兵团,贻误战机,杜聿明30万大军也被包围。最后,经过长期围困黄维兵团和杜聿明的三个兵团也被一一吃掉。

不难看出,豫东战役,看起来和淮海战役的演习很相似,如果把豫东战役双方兵力都乘以3,大概就是淮海战役的兵力对比了。

3,采用了同样的战术原则;

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相同的战术原则有围点打援、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分割包围缩小包围圈、攻心战术。

豫东战役,一开始开封是围点打援的点,引来了区寿年和邱清泉,区寿年被吃掉后,黄百韬又成了被围的点。淮海战役中,一开始围点打援的点是黄百韬兵团,后来成了黄维兵团。围困而不快速吃掉,让敌人被我们牵着鼻子走。

豫东战役,运动中寻找战机,先后围困区寿年和黄百韬,逐渐成了野战阵地攻坚战。淮海战役中,对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围困,也是以运动战开始,以阵地攻坚战结束。

在大平原上与我军作战的这几个整编师和兵团,其实早就形成了快速构筑阵地的能力。短短半天时间,一个整编师就能依托村庄和壕沟,建立起以地堡群为特征的立体防御体系,再加上空军的“地空配合”战术,想要围歼一个兵团,何其困难!

不过,我军在长期作战中学会了如何快速瓦解敌人的战术,一方面把敌人压缩到一个狭长地带,然后分割包围,缩小包围圈,同时利用攻心战术不断争取敌人阵前投降和起义。

4,在战役中竟然都形成了“吃一个、挟一个、阻一个”的相同格局。

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黄伯韬兵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到了豫东战场,粟裕调整兵力,西线阻击邱清泉兵团;中间包围区兵团之整72师于铁佛寺地区;集中兵力围歼黄伯韬兵团于帝丘店地区。

而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北面包围杜聿明集团于陈官庄地区;南面阻击李弥、刘汝明兵团;中间则围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地区。

华野和中野这种“吃一个、挟一个、阻一个”以一敌三的策略,充分发挥了战术指挥上的运兵技巧,始终保障了主要战场的兵力优势,又确保了阻援阵地足够坚强可靠。

不得不说,粟裕大将指挥的这两场战役,是大兵团作战的最好范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36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