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作为杞县的特色主导产业,一直是当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90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县域第一位。近年来,杞县紧紧围绕“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基地产业化、营销市场化”,大力实施“大蒜富民”战略,以提升贫困群众增收能力为主线,通过基地种植、大蒜保险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电商扶贫助力、自媒体销售等方式,打造从种植到储藏,再到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条,破除“蒜周期”收入不稳定难题,建立健全大蒜产业“六个对接”“六个打通”扶贫带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杞县特色的大蒜产业化精准扶贫道路。
“六个对接”“六个打通”、“蒜”准产业脱贫路。杞县是河南省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的12个非贫困县之一,脱贫难度大,攻坚任务重。截至年底,全县还有未脱贫户户人。如何确保如期实现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兴旺,是带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为了进一步完善贫困群众参与大蒜产业链条的利益联结机制,杞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大蒜产业领导小组,围绕种植、储藏、研发、精深加工、运输、销售六个环节,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做到“六个对接”“六个打通”。一是与带贫企业合作,打造“六个对接”。
即:做好良种对接,以种植带动脱贫;做好信息对接,以促进销售带动脱贫;做好冷链调峰对接,以存储带动脱贫;做好精深加工对接,以增质带动脱贫;做好服务培训对接,以就业带动脱贫;做好社会力量对接,以多方参与带动脱贫。依靠“六个对接”,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二是为持续带贫消除障碍,做到“六个打通”。即:打通风险保障通道,建立风险基金;打通融资扶持通道,建立专项贷款模式;打通科技下乡通道,推动新技能、新技术应用;打通线上线下通道,拓宽市场销售渠道;打通一二三产融合通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通品牌创新通道,让大蒜既有颜值更有价值。让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脱贫、合作帮扶、技术培训参与全产业链。每年5月至10月大蒜种植、管理、收获、交易期间,务工人员日均收入元左右。在大蒜交易高峰期,仅金杞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内每日用工就有数千人,参与务工的每位贫困人员每个蒜季可收入上万元,贫困户实现了大蒜产业带动下的间接脱贫、稳定脱贫。
科技支撑、龙头领航行稳致远。蒜价涨了,引发种蒜热;价格低了,导致卖蒜难。蒜农如何跳出“蒜周期”,产业如何健康发展?导致“蒜周期”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品种单一、生产周期长、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是主要原因。打好健康牌,才能提高附加值。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大数据平台。杞县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开封试验站大蒜研发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杞县教授工作站、杞县大蒜研发中心,加强大蒜深加工研发力度,开发新产品,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带动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设了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大学生和研究生扎根农村为主体,以企业为支撑,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民为重点的科技小院,搭建了“农民-政府-企业-科技服务三农”的综合科技支撑平台。
二是“点对点”“一对一”开展科技服务。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业服务专家,选派科技特派员,建立农业专家在线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