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棣院士的西南科大情怀

编者按:七十年峥嵘岁月,积淀精彩弦歌;七十年波澜壮阔,抒写锦绣华章。建校肇始,一代又一代西南科大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艰苦环境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淬炼铸就了“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精神,造就了今天办学层次完善、社会声誉良好、办学特色突出的西南科大。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精神的动力是永恒的。本栏目发布《龙山薪火》丛书教师篇中部分德业双馨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他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教书育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怀,盼薪火相传。

林祥棣,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科技大学组建成立后首任校长,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近40年来领导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光电工程的研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6次,和光华科技二等奖一次。

“混合、磨合、融合”推动学校发展

年12月21日,新世纪第一个冬天中的平常日子,天气是否寒冷已经很少有人能回忆起,但这一天对于西南科大人来说,肯定是温暖的。这天以前,学校还分别叫西南工学院和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我们往前数到年的8月23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经历几个月的兴奋和筹备后,学校终于在12月21日挂牌成立,一个响亮的名字,西南科技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纪元。

同样这一年,年过花甲,一生刻苦钻研,埋头光电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祥棣也已经从研究的岗位上退休了。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搞了大半辈子的科研,还会走上教育的道路。

谈到林祥棣的教育之路,必须得提到一个人——刘建纪。20世纪90年代,刘建纪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党组书记。那些年,林祥棣担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两人共事了多年。在刘建纪的印象中,林祥棣记忆力非常好,理解力非常强,不管是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也不管多么复杂的事物或理论,他只要听一遍别人的讲述,就可以条理清晰地讲给他人了。

林祥棣学术能力固然强,但在院里共事工作,刘建纪却又觉得林祥棣的管理天赋“更不一般”。他从不严肃生气,从来井井有条。年,两人都已退休,省委组织部找到刘建纪,希望他能推荐一位有威望有学识的人担任刚成立的西南科技大学的校长,刘建纪当即推荐了林祥棣。林祥棣欣然接受了这一工作,成为西南科技大学的首任校长。

新成立的西南科技大学,就像一个刚建成的家,柴米油盐、内部关系等大事小事都得由作为“家长”的林祥棣带头处理,这一时期这位学术泰斗身上的管理才能充分展现了出来。不少学校在合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争执和矛盾,为了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林校长提出了“混合、磨合、融合”的要求。“我们所有人都严格遵守这6字要求,平稳度过了合并重组阶段,没有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用学校原校长肖正学的话来说,林祥棣是推动学校跨越发展的关键人物。

合并重组后,学校完成了从一所学院到一所大学的跨越,但事实上,只有在方方面面都有质的提升后,西南科技大学才不是一个空的名号。林祥棣作为我国光学与光电跟踪测量工程研究开拓者之一,一直以来都心系科研,在担任了西南科技大学校长之后,更在不断琢磨,怎样才能将一所教学型大学升级为科研型大学?

“为了找准学校定位,林校长自己做了一个PPT。他从高校排名、社会评价等方面出发,收集整理了全国高校数据,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学校定位,以及未来学校应发力的重点。”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华回忆道:“PPT有好几十页,数据、文字都是林校长亲自整理完成,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件事情,也给学校老师很大的冲击。“那是我们第一次对学校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开始思考如何推动学校未来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所谓“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20多年来,学校的特殊环境机器人已逐渐成为全国各类机器人大赛大奖的常客,像排除“河南杞县卡源故障”也只是其中一个“战绩”。但现如今却很少有人知道,学校机器人的发展,林祥棣也起了重要作用。年,在林祥棣的推动下,学校成立了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专注于竞赛机器人研发。有着几十年科研经验的林祥棣深知搞科研需要大胆尝试,因此他鼓励实验室的师生放手干,不要有顾虑,还给他们介绍了许多专家。在不久之后的年,学校便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获得了冠军和最佳技术奖,而且之后学校代表队几乎每年都会在相关大赛中获奖。退而不休,离开学校后,林祥棣也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6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