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蔡迅翔张笑闻大蒜,与杞县的渊源由来已久。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将大蒜带回中国,杞县便是第一批种植地,种植历史长达余年。改革开放后,杞县大蒜因个大、色白、皮厚、耐贮等优势,在众多农产品中崭露头角,后经不断培育扶持,成为了杞县“一县一特”的金字招牌。围绕大蒜,杞县搭建起了一套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从规模化种植到市场化交易平台,从仓储物流园区到电商平台,从食品研发中心到质检中心,一颗颗洁白饱满的蒜粒被加工成各式各样的食品运往全国的餐桌。依靠大蒜,杞县走出一条振兴富民之路。但在大蒜产业转型升级中,也面临着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8月12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杞县考察调研,提到大蒜要“突破‘原字号’‘食字号’,向‘健字号’‘药字号’‘妆字号’产品进军。”唯有强化科技赋能,将初级的大蒜粗加工产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提炼出保健功效、药用价值,让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才能让这头杞县大蒜焕发出新的活力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