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三年五月六日(年6月12日),太平军林凤翔、李开芳、吉文元率军2万人,由皖北挺进中原。这支队伍按照“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本打算迅速出击渡黄河北伐,但在河南境内,却因清军抵抗,沿途截击,加上黄河天险,导致太平军不得不沿南岸西行绕远寻找机会渡河。
这是一场孤军深入的奔袭战,黄河成了阻断其北上的一道天堑。这时的黄河下游是由开封、兰考、归德一线经淮河入海的,而太平军首选的渡河之地归德府(今商丘市)的对面则是山东的曹县和单县两地。
太平军的行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恐慌,调兵遣将沿途阻截。五月七日(6月13日),河南巡抚陆应谷从归德府带兵至商丘县宋家集(今商丘市睢阳区宋集镇)布防,两军交战,陆应谷溃败,后归德城陷落。次日,陆应谷意图夺回归德城,复败。得胜后的太平军计划由此刘家口(今商丘市梁园区刘口镇)渡黄河,但河对岸已被山东巡抚李惠布防完成,大小船只都被征集至北岸。
无法得船的太平军只得由此循河西进,寻机渡河。
五月九日(6月15日),太平军再克宁陵县,攻占睢州(今睢县)。转而进入开封府境内,夺取杞县、兰仪县(今兰考县)、陈留县(今开封市祥符区陈留镇)。
五月十三日(6月19日),太平军兵临开封府城,但因守备森严,天降大雨,无法轰城,遂西进移兵朱仙镇。因开封府东西两侧的渡口船只都被清朝官府收泊到北岸,太平军只好绕过开封继续西进。先后攻陷中牟、郑州。
五月十八日(6月24日),太平军攻克荥阳。
五月十九日(6月25日),太平军西进至汜水县(今荥阳市汜水镇),打算由此北上渡河。五月二十日(6月26日),太平军由虎牢关入巩县(今巩义市)境,占领巩县城。
此前的河南巡抚陆应谷已被革职留任,根据他在咸丰三年五月二十六日(7月2日)的奏折中描述,太平军于五月二十一日(6月27日)在汜水县小口曾“先令数百人骑皮水羊过河,抢取北岸船只”。后在其另一份奏折中,又称“今该逆已由汜水窜入巩县,……贼在巩县赵庄等处抢获船只,纷纷行驶,巩其北窜怀庆、卫辉,抑或顺流而下”。
五月二十二日(6月28日),在道士周元良引导下,清军西陵阿、托明阿等部马队经旋门坂(旋门关,今荥阳市高山镇穆沟站附近)追至汜水,阻止太平军渡黄河。
在托明阿的奏报中称“现据查探汜水县西北土山后,尚有贼营数处,傍岸并有船筏百余只,尚未进行烧毁,贼众奔突靡定,一经逾河而北,则山陕等省随处皆形吃紧”。
在托明阿、西陵阿的另一份奏报中称,其“于二十五日追至汜水县城,兵分三路进攻,……经我兵奋击,毙贼三百余名,贼势穷迫,争上船只,适西北风大作,船不能开,我兵枪炮齐施,杀毙殆尽,落水者不计其数,烧毁逆船十三只……”
这期间,太平军在巩县、汜水之间一面抢渡,一面阻击清军。由于太平军人多船少,渡河缓慢,经过激战,至五月二十八日(7月4日),太平军大部由巩县乘坐运煤小艇成功渡过黄河,随后占领温县,进攻怀庆府(今河南沁阳),因知府余炳焘浴血阻击,相持不下,太平军不得已撤围取道济源进入山西。
而早先余下的未渡河者有三四千人,其后则辗转南下,归入西征太平军。
北伐太平军在河南境内活动路线(本文原创作者:史说新传,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