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人生路坎坷文姬归汉成美谈
——蔡文姬归汉的故事
蔡文姬(约——?),名琰,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末年女诗人、文学家,通音律,善辨琴,会书法,博学多才。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她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曹操是挚友。文姬博学多才,音乐天赋自小过人,她6岁时听父亲在大厅中弹琴,隔着墙壁就听出了父亲把第一根弦弹断的声音。其父惊讶之余,又故意将第四根弦弄断,居然又被她指出,长大后她更是琴艺超人。蔡文姬16岁时嫁给卫仲道,卫家当时是河东世族,卫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病而亡。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回到娘家。之后不久,她父亲死于狱中,蔡文姬也失去了依靠。随后,关中地区发生了董卓的部将李催、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文姬孤苦无靠,也跟着难民到处逃亡。那时候,南匈奴也趁火打劫,掳掠百姓。兴平中(约年)时,有一天,文姬在逃难中正好遇上匈奴兵,被匈奴掠去,这年她才23岁。匈奴兵见她天资国色,美貌动人,就将其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被左贤王纳为王妃,居南匈奴12年,并育有二子,此间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民族的语言。文姬虽然逐渐过贯了匈奴的生活,但是仍然十分思念故乡。据传她靠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创作了《胡笳十八拍》,经常演奏,借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建安九年(年),曹操攻克邺城,并以邺城为霸府,向四周扩张势力,称霸于北方,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年,又晋爵为魏王,定都于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建安十三年(年),曹操得知好友蔡邕之女蔡文姬还流落在南匈奴,就想把她赎回,一则也算完成了老朋友的心意,再者文姬才华出众,想把她接回来使其完成她父亲未完成的《后汉书》的编撰任务。于是便派使者,携带价值连城的金壁(一说玉壁),将她赎了回来。这年文姬已经35岁了。南匈奴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自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文姬踏上了南归的路程,终于回到了曹操的大本营邺城。
据传,蔡文姬回到邺城以后,曹操十分高兴,曾经在铜雀台上接见了她。流落南匈奴十余年,受尽了漂泊流离之苦,一朝回到自己的祖国,蔡文姬自是百感交集,她面对曹丞相的盛情款待,感激万分。为报答曹操一番盛情,同时也寄托自己对左贤王和两个孩子的思念之情,文姬满怀深情地演奏了自己创作的《胡笳十八拍》,博得了大家的赞许,一时传为美谈。据说,曹丕对蔡文姬的诗赋文章甚是赞赏,曾对曹植说:“文姬的文章真好,我们怎么就写不出来这样的文章呢?”曹植则感触颇深地说:“文姬的文章是用血写成的,而我们的文章是用墨写成的。”由此可见,文姬的文采是何等的出众。的确如此,文姬饱经战乱之苦,她的文章是蘸着血泪写成的。
蔡文姬回到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在婚后第二年,董祀犯罪当死。蔡文姬心急如焚,就跑到魏王府去求情。而此时,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和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就想让大家见一见这位才女,于是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丈夫请罪。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求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罪。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曹丞相的授意,只好勉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而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不顾一切地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唤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开始对蔡文姬重新审视,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他特别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大加赞赏,深为自己把文姬赎回感到欣慰,并让她替父亲写《后汉书》。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成为我国文坛上的一段佳话,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唐代大诗人温庭筠对曹操此举甚为赞赏,曾在《蔡中郎坟》一诗中写道:“古坟零落野花春,问说中郎有后身。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情诗》等。《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悲愤诗》为蔡文姬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之作,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成一体。蔡文姬卒后葬于西安城东南今蓝田县城北一公里三里镇乡蔡王村西北约米处。如今这里建有蔡文姬纪念馆。
来源:《邺城历史人物与故事》(作者:李亚朱金海)
┥云端临漳┝
以乡音?聚乡情?爱乡土
编审:杨柳风
原标题:《沧桑人生路坎坷文姬归汉成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