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古代,历来忠臣下场大多悲催。这是因为做奷臣更容易得到当权者的信任,从内部打压自己人比对抗外敌要容易得多。因此奷臣多长命,这客观上鼓励更多的人眜着良心投入奷臣的行列,因此在历朝历代,奷臣通常都要多于忠臣。做忠臣,除了良心上或自我心理上得到安慰,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好处。在坏的一面,要时刻躲避各种明枪暗箭,一不小心就要丢命,因此忠臣许多都没有好的下场,忠臣难当。
从大的方面看,忠臣留给人们行为做事的标竿,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因此,他们能名贸青史。一个民族是否有活力,是否能长久地存在发展下去,要看忠臣数量的多不以及是否能把忠义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保存下去。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奷臣,而忠臣力量微不足道不被重视也不被尊重,那么这样的民族是维持不了多久的,最终必然消亡或被消灭。所幸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奷臣众多,但忠臣更多。忠臣活着的时候可能被打击,可能没有好的下场,但他们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勇于奋战,而奷臣们被钉在耻辱柱上被唾弃。在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得以持续待续到今天。
当然,历史上有一些忠臣也能得以善终,比如南宋时期的曹氏家族,其中曹彦约是抗金英雄,在朝廷上他也敢于同奷臣斗争,最终还得以善终。家族的传承下,人们记念他们,以至于他们死后,人们立衣冠冢来记念他们。
南宋忠臣曹彦约曹彦约及其家族
公元后,曹彦约出生于南宋的南康郡都昌(即如今的江西南唐市)。他出生的家族可不一般,其叔祖名叫曹省,当过雍丘(即如今的河南省杞县)的县丞。他的父亲名叫曹兴宗,是南宋绍兴时期(公元年)的进士,当过岳州司理参军等多项职务。因此,曹彦约出生于官宦世家。表面上看,其先辈的官好象都不大,但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一颗心,即爱民之心,为官一任就造福一方,因此曹家历来被百姓们所敬仰,以至于所至政声籍甚。
曹彦约自小好读在学业上,曹彦约自小就努力苦读,成绩优良,于淳熙八年时考中了进士,后来,因其家族有名望而被皇帝赠予光禄大夫之职。他在考中了进士后,一度随朱熹到处讲学,且士人们都喜欢跟着他学习。在都昌县志中,专门列了一篇《重修儒学记》文章,对此有记录:曹兴宗讲学之懿,修行之笃,传诸其家以及其乡之人者,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由于曹家影响很大,人们在曹彦约活着时,喜欢跟着他听他讲学。而他死后,人们争立衣冠冢来记念他及其家族。由此可见,曹家在文化及孝义方面的影响有多深远了。
曹彦约年轻时就考中了进士抗金立大功
曹彦约在随朱熹讲学后,影响力日益扩大,加之其家族受人爱戴,不久后被朝廷征召进入军事体系内,去负责汉阳的军事。后来在官职上,当到了建平县(即如今的安徽省郎溪)县尉兼任桂平军(即如今的湖南省桂阳市)的录事参军到司法参军再到乐平县知县等职。不久后,调升到江西安抚司京湖宣抚司,职务主要是主管机要文书,并兼任汉阳军事主管。
就这样,他踏进了军界,同时也在政界中。到了南宋开禧期间,金国出动军队,重兵围安陆,游骑闯汉川。此时汉阳兵力少且弱,随时有被攻打进来的危险。军事主管曹彦约于是呼唤各界同力防守,大家有钱出钱,没钱的出力,积极组织并加大地方武装力量。他一方面招募乡勇士卒,一方面加强水陆各处的防御工作。曹彦约经过一系列努力,制定出了十分周密的对金作战计划。
曹彦约打败了金兵的围攻当金兵即将到达时,他派出先锋大将赵观正面迎敌。之后,曹彦约组织渔民全力配合,最终斩其先锋,焚其战舰。趁着金兵被打得晕头转向时,曹彦约派遣别一将领党仲升趁机偷袭金营。金军被杀无数,乃至于民赖以安。经过曹彦约一连串打击,金兵损失惨重,粮草又被烧,已无力再战,只得败走。经过这一战,曹彦约名声大振,被朝廷升任汉阳知军一职。
不久后,朝廷朝廷了开禧北伐,但最终失败了。此时朝臣史弥远等极力推动同金朝议和。对此,曹彦约强烈反对,他给当时的皇帝宋宁宗上呈奏折,对议和朝廷了强力批驳,因此被皇帝大力赏识。但当时议和派力量十分强大,朝廷最终同金朝议和,并签下《嘉定和约》。
南宋《嘉定和约》爱护百姓,忠义凛然正面同奸臣对抗
公元年,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曹彦约被朝廷升官了,官位是湖南的转运判官,不久后改官担任利州(即如今的四川省广元市)转运判官并且兼任知州一职。那时,长期天旱无雨,百姓饥荒严重,粮食大量短缺,大地呈现饿殍遍野的悲惨景象。曹彦约到任利州后,立即被告新法,即:减价遣粜,勤分免疫,通商蠲税。一系列的救灾举措后,终于让灾情大幅缓解,于是民赖以济。
四川临近金国,与之接壤,是前线,因此防备十分重要。当时四川边境各司地方政权并列行事,军事权力大小不一,调度困难。且一旦出事,各地相互推托。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防卫。曹彦约经过认真考察研究,于是将应对计划及方案写成了《病夫议》并上报给了皇帝。在其中,他仔细分析了各种弊端,并给出了治理这些弊端的方案策略。《病夫议》其实是一份针对四川对金防务的综合性大纲,内容正好切中边境情况的要害,并给也别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极具军事眼光。这一份重要的军事方案上报后,在奷臣的阻扰下,最终没有被皇帝所采纳。但这一事件,体现了曹彦约那报国之心及忠勇爱国之起飞,实是苍天可鉴。
南宋时四川与金国相连后来老皇帝去世了,宋理宗登基继位。曹彦因其忠诚及过人的能力,被提官到兵部侍郎兼任国史院修撰之职,之后又在实权上提升为礼部侍郎并兼任宝谟阁学士及侍读一职。没多久,皇帝封他为军事最高主官,即兵部尚书。此时曹彦约年纪已高,他极力辞去兵部尚书一职。皇帝改任他宝章阁学士兼任知常德府。
此时的南宋步入中后期,奸佞之臣横行于朝堂,而忠良之人被极力打压,国事日非。曹彦约看到了朝廷已陷入十分危险的状态,因此日夜不安。对此,他无数次向皇帝上书进言,称劝上讲学,防近习倚忠直如耆龟,去邪佞若蟊贼。对于奷臣,应谨定省以为长乐,开王社以笃天伦,孝友之行,宜足以取信于天下。他直言抨击朝廷下情未通,横歛未革。对臣官位已经十分严重的贿赂贪污之风,及奷臣横行于朝堂,陷害忠良,直接给予揭露并抨。在上书中,曹彦约语言十分耿直且激烈,并不回避嫌疑,也不拐弯抺角。这表现出了他的赤胆忠心。
忠臣曹彦约一家得以善终结语:公元年,曹彦约仍保持有宝章阁学士的职衔,后在家中因病去世,享年72岁。皇帝赠其少保之职,并赐号文简。他被葬入县北的龟山,当地人们为其建祠庙以纪念。甚至许多人为他建立了衣冠冢。《宋史》中对他单独立传,到了清朝,都昌县志将他列入人物志·名臣传当中。
忠臣曹彦约一生忠勇为国,对百姓十分爱护,敢于对抗奷臣,但一生却没有被奷臣所害。这在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也许是他的忠勇得到了更多的保护的才有这样良好的结果吧。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深深值得后世人们的学习。
曹彦约深受后人记念参考资料:
《江苏曹氏宗谱》
《宋史》
王政.《四库全书》本宋曹彦约《昌谷集》误收陆游文
尹波.四库本曹彦约《昌谷集》误收诗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