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90621/7235785.html
陈家大嫂
图:赵思梅,陈风岐夫妻
一个新媳妇,却有了两个半大小子。这稀奇的事情,就发生在祁县的子洪村。新媳妇叫赵思梅,芳龄20岁。年的正月初六,如花似玉的她,从祁县化塔村嫁到子洪村,新郎是还在贫困中度日的村民陈风岐,于是被人称作了陈大嫂。年到腊月,赵思梅自己的孩子尚未出生,却领回来两个半大小子,一个13岁,另一个11岁,两孩子是陈风岐亲叔的两个儿子。这陈风岐本也不姓陈,听人说是他的爷爷从河南逃荒人手中抱来的,给他已经去世的大儿子顶了门,于是他就在爷爷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他有个叔叔,生了一女三男,婶婶死的早,叔叔将四个孩子拉扯到闺女出嫁后,得了胰腺炎,疼的死去活来,家里仅有的一床被子都被他撕得粉碎。就在他42岁那年的腊月寒天里,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撒手人寰。闺女带着最小的弟弟去了夫家,家里只留下另外两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出殡后的当天下午,两个孩子没有求他哥陈风岐,直接“扑通”跪在嫂子跟前,一人抱一条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小的央求:“嫂子,你就收下我们俩吧,我们不会捣蛋,以后会对你好的。”大的接着说:“嫂子,看在我们没爹没妈的份上,收了我们吧,你就是我们最亲的人了。”这20岁的陈大嫂,心地本就善良,看着眼前这一幕,也一起哭得稀里哗啦,心想怎么也不能让他们俩去乞讨、去流浪吧。顾不上多想未来的路有多艰难,她坚定地说:“起来吧,别哭了,嫂子有一口吃,绝不会让你们哥俩饿着。”全子洪村都嚷开了:自己都揭不开锅,又添了两个吃神,并且这媳妇过门还未满一年,这俩孩子还不是自己亲小叔子,这日子还能维持下去?孩子是留下了,不说别的,家里连多余的被子都没有。当天晚上,陈大嫂只能让孩子们选择和谁盖一条被子。俩个渴望母爱的孩子要和嫂子一起睡,嫂子便一前一后拉扯着一张被子让他们安然入梦。就这样迁就了一个多月,等到正月底卖了一头猪,才扯了布做了一条新被子,让两孩子另外睡了。图:前排为赵思梅和她丈夫陈风岐,后排中为陈铁根夫妇,旁边是陈风岐重叔伯弟弟。第二年,陈大嫂生了第一个孩子,这家里便有了五口人。俩孩子又长了一岁,正是能吃的时候。家里做煮疙瘩,劳动的陈风岐吃六块,俩孩子各吃四块,轮到陈大嫂,只能喝渣渣了。大嫂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既然收留了他们,就不能亏待他们呀。”到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家里实在拿不出可以吃的东西了。她不得不回到化塔娘家,东家一升米,西家一袋豆去借。娘家的乡亲们看她太不容易,便从自己的口粮中挤出来接济这位善良的姑娘。看着这些支撑,陈大嫂看到了希望,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回到子洪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一家人稠稠的喝一顿米饭,看着两个孩子吃饱开心的样子,陈大嫂的内心终于安稳。陈大嫂为了给家里改善伙食,经常在大队副业上排队,单单就是为了一顿豆腐渣。豆腐渣难咽,噎的全家人一个个伸长脖子,瞪着眼睛,下巴磕来回送几次才能咽下。虽然大家相互笑在脸上,可有谁知道陈大嫂心里的痛处?当家才知柴米贵,只有她才知道,柴米可维持多久。俩孩子上学回来,都为这个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天天割草喂兔子、喂羊,以贴补家用。陈大嫂说了,想干什么就随他们吧,反正不能给咱出去干坏事。陈大嫂没有那么多大道理,只是常常告诫他们:“咱家再穷也不能去偷东西。要做善良人,宁肯吃点亏,也不能和人打架,出了事咱家可是捞不出你们来。”有了大嫂不断地教诲,哥俩虽说没有大的出息,但是从来没有做过任何损公利己,偷鸡摸狗之事。那个时候,生活无外乎就是吃饭穿衣。这吃饭好歹是解决了,可衣服和鞋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加上后来陈大嫂有了自己的四个孩子,这一大家人的衣服鞋袜问题就更显捉襟见肘。不过,陈大嫂有自己的原则。有了新的先给这哥俩穿,等他们褪下来,才补丁加补丁,给自己的孩子,轮大排小依次穿。每到夜深人静家人都睡了,陈大嫂便坐在炕头上,一针一线开始缝衣服、补袜子、纳鞋底。一家大小八口人,就靠着陈大嫂一双手,把全家每个人收拾得整整齐齐,从没让他们破破烂烂出门。生活的艰辛,逼出了陈大嫂一双巧手。全子洪人都知道,她什么都会:剪纸、画鞋垫、蒸馍、面塑。直到现在,每逢村里邻居,亲朋好友无论是婚嫁、生日满月,还是出殡丧事,都有她的身影。她不仅亲自做,而且给大家当艺术指导,得到全村老老少少的爱戴和尊敬。含辛茹苦几十年,陈大嫂用勤劳、淳朴和善良支撑着这个家。儿女们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陈大嫂也成了一位白发老人。整整一个下午,我们采访她,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聊起那些陈年往事,我能看到,她脸上写满了平静、满足和慈祥。正采访时,年已66岁的二侄儿陈铁根带着妻子从地里回来,一起过来了。他身体健壮,满脸微笑,一见面就滔滔不绝说开了:“我这大嫂,好心人呀!心底善良,对我们哥俩十分好。从我11岁到22岁结婚,11年中没有打骂我们,一次少吧?一次也没有。大嫂拿我们和自己的亲生孩子没有两样,有了好吃的一起分。唯一不同的是,有了新衣服是先紧我们两个穿,我们穿旧了,穿破了,才给他们改穿。就连我和大哥成家结婚的所有被褥、灶具都是她给我们准备的。她是我们的恩人呀!这辈子也忘不了!一辈子能遇到这样一个好嫂子,真是我们哥俩的福分。”带着渐显激动的声音,他继续讲:“最让我大嫂伤心的是,大哥不读书了,两年后,我也不念书了。大嫂是劝过我们的,说让我们改变门风。可那时,村里的其他孩子都不上,我们也上不到心里,这让大嫂很失望。可就是这样,大嫂也没有骂过我们。后来我们就给家里割草,挑菜,也算为家里做点贡献。我们这一生就是大嫂给的,她的一言一行影响了我们,虽然没有干过什么大事,不过,勤劳本分,诚实肯干还是让大哥后来做了小队队长,大家认可他的同时,其实是对大嫂的认可。”这时候,陈大嫂的老伴陈风岐告诉我们:“去年,老婆得了病,医院,老二的闺女彩霞嫁到太原,从住院到出院修养,就是人家彩霞办的,照顾得十分周到”。陈大嫂此时却不好意思起来:“唉,说来道去,咱就是一家人,有啥值得炫耀的。”我问她:“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怎么去解除你的忧愁呢?有什么好办法?”她告诉我们,每遇不开心时,自己就唱几段祁太秧歌,转眼间就没事了。我们提议,现在可以唱唱?她毫不犹豫地唱了起来。听起来那么经典,根本不是现在的新型秧歌调调,就那么原始,就那么有味。大嫂经历了太多的苦累,却坚守了这么多喜好,足见她对生活的热爱。大嫂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大嫂,但却让每一位了解她的人由衷地生出对她的敬佩与爱戴。她的优雅,她的从容,她的干练,都让我们想去效仿和追随。作
者
简
介
冯静武,太原市娄烦县人,现在祁县卫健体局工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作协理事,祁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祁县晋商研究所研究员。征文启事关于征集“祁县好家风”故事的启事提示:点击以上标题可查看详情阅读魅力祁县感知人文情怀
“书香祁县”